促成“澶渊之盟”有大功的人,一个得重用,一个被整死

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十二月七日,澶州城。真宗遣使持盟约与辽国使者一同赴城外的辽营报聘;五天后,辽向宋回致盟约,于是宋、辽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历史上的一重大事件,在当时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促成南北化干戈为玉帛功劳最大的,在辽国任职的“汉臣”韩德让,除此之外就算王继忠了。

促成“澶渊之盟”有大功的人,一个得重用,一个被整死

王继忠,祖籍开封,其父王珫在赵匡胤时期曾经统兵戍守辽、宋边界重要关口--瓦桥关,出任武骑指挥使。而继忠则随父左右,忠恳为事,以“谨厚”受到皇帝赏识。宋真宗做王爷时,王继忠等人侍奉左右,入闹市私访。宋真宗唤算卦人来给诸从人卜相,惟独到了王继忠,看相人大骇:“此人真让人吃惊,半辈子食汉禄,半辈子食胡禄。”宋真宗等人当时还大笑,哪知后来果然都应验。

真宗继位后,他不断受到重用。历任补内殿崇班,殿前都虞侯,云州观察使,深州副都部署,镇定、高阳关三路钤辖,担负该地区屯戍、营防守卫的重任,兼河北都转运使,之后则为高阳关副都部署。

辽、宋望都大战之前,王继忠奉真宗旨意,出任定州路副都部署(相当于副帅)。要知道,在宋朝北边整个防御系统中,定州始终是重点防线。《续资治通鉴长编》载,直至双方开战以前的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北宋方面还以开塘渠,兴屯田的方式加强当地防御,“设险以限戎马”,因此派驻定州的守将多数都是经验丰富的人。如主帅王超,即为咸平二年(999)宋皇帝大阅禁兵20万于东郊时的阅兵总指挥,而真宗派王继忠出任定州副帅,主要还是基于其能力以及对其信任。

辽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南府宰相耶律奴瓜、南京统军使萧挞凛率数万辽军南下,驻扎望都。王继忠自动请缨出战,与辽军主力激战于康村,从白天厮杀到二更。由于继忠身先士卒,指挥得当,迫使辽军后撤。次日清晨,辽军突然改变战术,除了集中兵力攻击宋军东偏师,海派兵绕到阵营后面,截杀粮道,企图动摇宋军军心。

面对这种局势,主帅王超却害怕被辽军断了粮道,竟擅自开始撤退,却没有救援前线激战的部队。这样一来,王继忠部只好孤军奋战。

促成“澶渊之盟”有大功的人,一个得重用,一个被整死

即使这样,王继忠仍率军奋勇往前冲,殊死奋战。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因服饰和普通将士有所区别,他成为辽军主力重点攻击的对象,其部下都受重伤。王继忠只好边战边退,沿西山向北到了白城。由于连续激战,王继忠和残余宋军几乎两天军不解甲,马不刍秣,但是最终除了王继忠被俘外,全军覆没。不过,对于王的下落,《宋史》载:是以“陷”或被辽(俘)“获”。当时宋真宗等人根据前线报告,认为继忠已经战死,十分震惊,于是下诏追赠他为“大同军节度,冒赙加等”,以较高的待遇处理后事,慰问其家属和后代。

由于王继忠是宋真宗府邸旧臣,契丹萧太后和韩德让十分重视,不仅授予其“户部使” 重职, 还主动为他谋划娶妻事宜, 将最早效力契丹的汉臣康默记之族女嫁给他,可谓关心备至。

得到如此“厚爱”, 王继忠十分感动,于是他决意以义报德,最终促成“澶渊之盟”。

盟约签订后,每次北宋特使前往辽国,都会携给王继忠一份真宗皇帝亲笔御封的名贵茶叶、中药。

当然,面对旧主如此厚爱,王继忠也很会做人,每次都会当着萧太后与辽圣宗的面“称未死臣,哭拜不起”,跪受赐物,从不私下与宋使谈聊。

而萧太后与辽主认为这是忠臣王继忠的正常行为,从没有猜忌他。

实际上,王继忠还是想回到宋国的。据史书载:(王)多次对宋使讲,要宋真宗出面写信给辽圣宗让自己回去,宋真宗怕节外生枝,就没有允许,并手诏答复:“假如国主(辽主)自己主动答应放还爱卿,朕当重金相谢。”言外之意就是北宋不会主动出面要人。

辽圣宗当然不愿意放王继忠走啦,当然,待他还是十分优厚的,还赐其姓名为耶律显忠,《宋史》载“日后不知其所终”,可能是王将军后来之事应该是没有人记载了吧。

至于真宗亲征的背后策划人寇准,在盟约签订后,就没那么受待见了。

据相关史书载,盟约签订后,寇准“颇自矜澶渊之功”“准在相位,用人不以次,同列颇不悦”。你说你平时吹吹自己在“澶渊之盟”中立了“大功”也就罢了,还专爱选拔资历低的人越级当官,同僚怎能不妒忌?但是,妒忌归妒忌,谁也不能拿寇准怎么样,连真宗也要高看一眼,惹得同僚只能背后干瞪眼。

促成“澶渊之盟”有大功的人,一个得重用,一个被整死

不过,有一个人就是不怕寇准,那就是王钦若。

王钦若,字定国,江西新喻(新余)人。他进土及第后,在地方、中央的职位上都干得不错。曾和王钦若同一部门的毋宾古哀叹:“一些百姓从五代拖欠赋税迄今,官府的催办从未停过,老百姓被逼得很苦,我将奏求皇帝减免这些前朝欠税。”王钦若于是组织官吏核实数目,一夜间算清这些历史遗留的陈年旧账,次日让宋真宗翻看这些账目。宋真宗惊问:“先帝难道不知这些事吗?”“先帝当然知此,只是他想留待与陛下收揽人心。”王钦若答得不错,不仅恭维了赵匡胤,还让宋真宗爽了一把。于是,宋真宗当天就下令释放3000名因欠税而入狱的人,减免老百姓所欠赋税。可见,前期的王钦若还算得上是一位能臣。

只是到了后来,王钦若逐渐成为刘太后的马前卒。

对于寇准这种人,王钦若当然恨不得吃其肉啖其髓。一次朝会结束后,寇准先退了出去,王钦若却走到真宗跟前,问:“陛下如此敬重寇准,是认为他于社稷有功吗?”

“当然”。宋

“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反认为寇准有功,好奇怪啊。”

真宗吃了一惊,问:“爱卿你这话怎讲?”

王钦若道:“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乃城下之盟。陛下以万乘之贵,屈尊与辽朝定城下之盟,实乃大耻!”

真宗想了想,于是“愀然不悦。”

王钦若又添油加醋,说:“陛下您懂赌博吧,赌博的人,输急眼的时候,就把他所有身家全部押上,这就叫‘孤注’。澶渊之役,寇准就是拿陛下您当作‘孤注’,细想一下,为臣我真为陛下捏一把汗!”

此后,“帝顾准渐衰。”没过多久,宋真宗借故罢了寇准相位,贬至陕州,启用王旦为相。

宋真宗弥留之际,太监周怀政想拥皇太子为帝,杀丁谓等人,并准备启用寇准为相。事泄,周怀政被杀,尽管寇准不知内情,还是牵连,被贬得更远了。

促成“澶渊之盟”有大功的人,一个得重用,一个被整死

宋仁宗继位,多为在朝大臣联手,将寇准连贬为雷州司户参军、衡州司马。

由于衡州天气炎热,暑气侵袭,犯官又不能坐轿,只得骑马,一路颠簸,没多久寇准就病死。时年六十三。十一年后,寇准才得以“平反”,恢复太子太傅之衔,谥“忠愍”,赠莱国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