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明代著名堪輿家汪湛海把昆明設計成“龜蛇相交”城池

“三面湖光抱城廓”

江西明代著名堪輿家汪湛海把昆明設計成“龜蛇相交”城池

曾祥裕

來到雲南昆明不可不遊大觀樓,它是歷史文化名城昆明的標誌之一,位於昆明市西4公里大觀公園內,南臨滇池,與太華山隔水相望,明代因稱“近華浦”。

江西明代著名堪輿家汪湛海把昆明設計成“龜蛇相交”城池

我獨自一人來到大觀樓遊覽,園內花團錦簇,綠樹成蔭,微風之中放飛風箏的老人悠閒的神態,吹拉彈唱人群中散發的歡歌笑語,無不昭示盛世之下的昆明人民安祥快樂。

我邁著輕鬆的步子,走近大觀樓,其無滕王閣等名樓的高大,顯方形,三重簷,四角攢尖頂,面積224平方米。 如此貌不驚人的大觀樓,何以稱大?

江西明代著名堪輿家汪湛海把昆明設計成“龜蛇相交”城池

江西明代著名堪輿家汪湛海把昆明設計成“龜蛇相交”城池

一個景觀能夠擁有知名度,在於它在中國文化人心目中有不可忽視的地位。聞名於世的是一幅長聯,讓天下讀書人記著了大觀樓的芳名。我佇立在樓前,觀賞著門柱上鐫刻的乾隆年間(1736-1795年)孫髯所撰180字長聯。

江西明代著名堪輿家汪湛海把昆明設計成“龜蛇相交”城池

孫髯撰大觀樓長聯,系古今第一長聯,長達180字

我在欣賞之中捕捉到了作者筆下的昆明風水意象:“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篙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

不妨讓我展開想像的翅膀,進入這種神妙的風水意象圖畫之中:東邊的金馬山像奔騰的神駒,西面的碧雞山像靈動的飛鳥,北邊的長蟲山像起伏蠕動的長蛇,南面的白鶴山偎依碧水,像羽毛白潔的仙鶴翩翩起舞.......好一幅天地人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的風水圖景!

古老的昆明,就是在這樣一個安寧吉祥的環境中、在無數代人對其山川形勢的讚美謳歌中發育和成長。

昆明,四周青山環抱,城內城外河流縱橫、湖泊清幽,寺廟宮觀鱗次櫛比,亭臺樓閣交相輝映,是一座有山有水、山青水秀的園林城市。

我在昆明期間穿插梭在舊城山水間,尋找當年遺存的風水意象,儘管無昔日完整的風水格局,但仍不失為一座“波光盪漾遙分岸,山色空濛欲上船”(明·沈萬三《登太華山》)的山水城市。這種山水格局是形成風水名城的基礎。我手中有一幅古代昆明的地圖,從圖上可見舊昆明的風水格局。

江西明代著名堪輿家汪湛海把昆明設計成“龜蛇相交”城池

雉堞狀符號繪製的城牆,把古老的昆明城圍合成一個近似正方形的封閉空間。城外群山環繞,河水蜿蜒。在城南,浩瀚的滇池交匯融合,形北成外環的封閉空間。

果然是風水選址注重的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坐北朝南之寶地:邊有山(俗稱長蟲山),來勢若鸞停鵠立,它就是昆明的主山。此山向南逐級而下,依次為商山、螺峰山、五華山、祖遍山,如玄武垂首,包容有情,端麗尊貴,安泰吉祥。

江西明代著名堪輿家汪湛海把昆明設計成“龜蛇相交”城池

彭耘作品

昆明城就建在它最為關照的明堂點穴之位。至此,我們已經窺見當年城市選址營造的匠心之始。

東邊,由北向南是鸚鵡山、金馬山等峰巒重疊,逶迤綿亙,如長龍蜿蜒遊動,環抱明堂,此乃青龍。

西邊,由北向南是妙高山、玉案山(就是現在有名的棋盤山)、進耳山(也被稱作筆架山)、碧雞山、太華山、羅漢山等,連峰度脈暗藏深壑,秀峻挺拔蒼崖萬丈。

南邊,滇池水滿盈野,荻葦蔽天,綠楊鋪岸,漁火隱隱,江空月明,與北、東、西三面群山、重重朝案形成絕妙對景,此乃天造地設之佳境!

難怪諸多文傑瞻巒噓唏,讚頌昆明“三面湖光抱城廓,四面山勢鎖煙霞。滇池岸邊渾如錦,春城四季滿鮮花”。

據史載,明洪武14年,傅友德、藍玉、沐英等徵平雲南後,乃有昆明城池之建置。而此一建置,卻不是此前的苴蘭城、拓東城、鄯闡城的擴大和改創,而是另闢基地而建一形勢壯大、規模完備之府制城池。

當時鎮守雲南的沐英慧眼識才,聘請江西著名堪輿家汪湛海設計、建造昆明城。

汪湛海精心考察了昆明的地形、地貌、山川、湖泊,認為若在長蟲山以南建造一座背靠長蟲山面對滇池、形狀似龜的龜城。當時官府採納了他的規劃 ,把昆明築成了“龜蛇相交,產生帝王之氣”的城池。

為什麼昆明城一定要建造成外形似龜的龜城呢?

據史料載,汪先生到昆明後,“審山龍,察地脈,別陰陽,定子午,就高下而奠基礎,取形勝而立範圍.....”先找出昆明城的來龍,即是昆明城所依仗的山脈走向,昆明城的來龍是長蟲山,即蛇山,也是昆明的主山,源於五六百里外的會澤縣西北,來龍可謂遠矣,這正是風水學說上的上好龍脈。

江西明代著名堪輿家汪湛海把昆明設計成“龜蛇相交”城池

蛇山龍氣走動,行徊曲折,伸縮起伏,從東北方面蜿蜒而來,行至昆明境內龍氣益旺,到鐵峰庵處便停頓起嶂,更含蓄旺氣,於是九起九伏,向西繞南,至圓通山開玉屏(即現在的衲霞屏),徐吐五華秀氣(五華山)。五華分五支而下,結於文廟地場。汪湛海找出來龍後,認為此為艮龍向乾,又掉頭向離,此為地脈中極為難見的“紫微龍”也!遂將昆明城設計構築為龜形,是以城在蛇山之麓,與蛇山之氣脈相接,形成龜蛇相交之態,昆明城當為一大福地。

昆明城的南門為龜頭,北門為龜尾。大東門、小東門、大南門、小南門為龜的四足。汪先生還在五華山右脈一個瓜形高地定下羅針,說此地地氣最為旺盛,所以後來就建了巡撫公署,主理雲南政事。城將要建好時,汪湛海又特製三石,刻字於石,上曰“五百年前後雲南勝江南”,“萬事雲南佔先機”。石頭埋於何處,已不得而知。龜是一隻靈龜,尾掉而動,所以北門的內城門向北,廓之門則不朝北而朝東,是靈龜掉尾之意。大西門、小西門子門向東,小東門子門向西,外側則都向南,這又是寄寓龜之四足起動之意。只有大東門的內外門朝向一致,是因東方屬木,取木宜伸而不宜屈之義。

汪湛海建昆明城時,還叫工匠用石頭雕鑿一隻形端體正、惟妙惟肖的神龜,並在其龜背上雕刻有一句讖語:“五百年前後,雲南勝江南。”埋藏在南城門下。

由於汪先生的規劃,五華山成為昆明主脈,正義路作為貫穿南北的中軸線,五華山為中心點,現勝利堂(雲貴總督府)、巡撫衙門、布政司、蕃臺、臬臺、粱稻署等衙門一律坐北朝南,一字排開。土地廟、城隍廟,圓通寺、武王廟等寺廟都按這個風水走向,脈絡佈局各功能旺地,昆明城池的格局由此形成。

汪湛海的形法理論,就是因地制宜,把昆明城,營建成一座龜蛇相交的吉祥、平安之城 。

何以要龜蛇交合?

龜是水中之物,它象徵水;蛇為山之名,它代表山,所謂龜蛇交合,其實就是有“藏風”之山,臨“得水”之地。

而汪湛海建築的所謂龜城,只不過是將元代的昆明城往西北方向稍稍遷移,把原來在城外的五華山、螺峰山、祖遍山、翠湖都圍入城內,形成一個城內、城外都有山有水的園林城市。

我通過考察和梳理昆明老城的風水脈絡,再結合考察其他山水城市,覺得中國古城的營建思想在於道法自然,合理組合山水,以利用山川靈氣為我所用。

江西明代著名堪輿家汪湛海把昆明設計成“龜蛇相交”城池

一座城市有山有水、山環水繞、背山面水,是藏風聚氣的硬環境。

尤其風水之法,得水為上。一個城市“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管子》),處於陸地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交接重合的邊緣地帶,的確有助於城市防衛和居民的生產生活,還具有使居住者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美學價值,這樣的環境就是中國古代地理學家、山水詩人、山水畫家嚮往和讚美的地方。

江西明代著名堪輿家汪湛海把昆明設計成“龜蛇相交”城池

《管氏地理指蒙》雲:“水無山則氣散而不附,山無水則氣寒而不理。……山為實氣,水為虛氣。土逾高,其氣逾厚;水逾深,其氣逾大。”是的,山得水活,水得山媚,城得山水而鍾靈毓秀。

昆明及其他古城的營建實踐表明, 一座背山面水的山水城市,是防衛最牢固、生活最方便、風光最優美、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好地方;而中國古代的山水文化則是科學、哲學、美學的完美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