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統籌攻堅巧“繡花”

行走在會澤縣的田野鄉間,處處湧動著決勝脫貧、合力攻堅的熱潮,一條條水泥路向四面延伸,鋪就了貧困群眾的“幸福路”;一座座農家新居拔地而起,實現了貧困群眾的“安居夢”;一個個特色產業開花結果,鼓起了貧困群眾的“錢袋子”……近3年來,會澤縣累計減貧20.09萬人,貧困發生率從建檔時的47.99%降到15.35%,向全縣人民交上了一份實實在在的脫貧成績單。今年確保出列6.8萬人以上,力爭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勇氣何來?

——打好“總攻仗”

會澤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實行縣級黨政一把手“雙組長”負責制,特別是 2018年以來,變縣級領導“掛聯制”為“承包制”,又把2019 年作為脫貧攻堅總攻年,把全縣分成東南西北四大片區,縣委、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縣委副書記、縣人大主任、縣政協主席、分管扶貧的副縣長承包片區脫貧攻堅,明確 53 名縣處級領導為 23 個鄉(鎮、街道)脫貧攻堅承包責任人。健全完善駐村幫扶機制,調整選派駐村扶貧工作隊員1072名,組建扶貧工作隊355 支。

●底氣何在?

——拔除“窮根子”

針對貧困戶自身發展能力較弱,缺項目、缺產業、缺就業崗位的實際情況,會澤縣結合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突出打造畜牧、馬鈴薯、林業3個主導產業,重點發展高產燕麥、蔬菜、水果、中藥材、花卉、水產等6大特色產業,扶持建設了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產業基地。同時,健全平臺聯建、資源聯合、利益聯結“三聯”機制,著力打造政府、公司(市場主體)、銀行、保險、貧困戶“五位一體”的產業扶貧新格局,注入運行資金2000萬元,整合國有資產資源1.8億 元。在成立縣級扶貧開發公司的基礎上,在全縣 23個鄉(鎮、街道)成立分公司,372個村(社區)成立扶貧合作社。目前,全縣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7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890個、家庭農場231家,幫助和帶動10萬餘人參與產業發展,累計建成乾果面積100萬畝、馬鈴薯80萬畝、蔬菜52萬畝、水果10萬畝、中藥材5萬畝、花卉2萬畝。在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的同時,該縣還把“扶貧車間”作為重要抓手,已建成運營23個,讓5500餘人就地就近走進“扶貧車間”變身產業工人。

●骨頭咋啃?

——挪出“窮窩子”

會澤縣以“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符合“六類”地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為重點,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為確保“十三五”期間10.5萬人順利搬遷,實現“快融入”,該縣著力實施好安居、就業、保障、培訓、維穩“五大工程”,統籌盤活耕地、林地、宅基地“三塊地”,銜接醫保、養老、低保“三保”,促進就業、就學、就醫“三就”,建好黨群服務、就業創業、產業服務“三個中心”,致力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到城鎮居住的群眾與當地居民享有同等設施配套、同等公共服務、同等居民待遇,快速融入新環境,樂居新家園,成為新居民。

共建設集中安置點125個,搬遷安置27293戶10506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1527戶83627人,同步搬遷人口5766戶21441人。縣城安置8125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62768人,同步搬遷18489人。

搬遷的“硬骨頭”被一塊一塊啃下,貧困群眾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辦法何在?

——摘掉“窮帽子”

會澤縣統籌實施綜合保障措施。在健康扶貧上,認真貫徹落實健康扶貧各項政策措施,實現貧困人口 100%參加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讓貧困人口“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兜底保障上,推進農村低保標準和扶貧標準“兩線合一”,農村低保對象達3.6萬戶7.28萬人,戶保率達2.02。教育扶貧上,開展控輟保學專項行動,全面落實“雙線六長”責任體制和“四包”工作責任,建立7萬多名貧困學生檔案,落實近20項教育惠民政策,累計整合投入資金17.34億元,新建校舍79萬平方米,排除D級危房40.4萬平方米。投入資金3.2億元,資助貧困學生5.87萬人次。基礎設施上,累計實施飲水安全項目637件,解決和改善22.64萬人的飲水問題。完成公路建設項目798個,新改建各級公路 3837公里,縣境內公路通車裡程7041公里。建成18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實施農村低電壓治理項目218個,改造農村電網324公里,城鄉供電保障更加有力。新建通信鐵塔 253座、基站524 個,“通信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精神扶貧上,對於習慣“等靠要”的貧困戶,通過黨建引領,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開展多種形式的精神幫扶,並推廣以表現換積分、以積分換物品的“愛心超市”等自助式幫扶做法,已建成“愛心超市”122個,提振其精氣神,激發內生動力。技能扶貧上,圍繞培訓1人、就業1人、脫貧1戶的總目標,累計開展培訓10萬餘人次,幫助和帶動6萬餘人穩定就業。全縣外出務工人數已達34.47萬人,年務工收入突破110億元。

●隊伍咋管?

——扶貧“不作秀”

會澤縣全面壓實脫貧攻堅責任,按照縣級和縣直部門幹部職工每月駐村不得低於10天的要求,所有縣級領導全部下沉一線抓脫貧攻堅工作。各掛包部門領導班子留一名領導和相關人員值班外,其餘人員全部下沉到鄉鎮、進村入戶開展工作。鄉鎮幹部切實履行一線職責,統籌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堅持一月一督查一通報,倒逼各方脫貧攻堅力量蹲到一線、沉到一線、扎到一線。為調動村組幹部積極性,開展“紅旗村”創評活動,每創建一面紅旗,分別給予村組幹部獎勵,已成功創建2批302面。同時,堅持動真格、嚴追責,對脫貧攻堅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務的單位和個人,實行常態化約談和問責。如今,每個鄉鎮都有1至2名縣級領導承包、每個貧困村都有1個單位承包、每戶貧困戶都有1名幹部承包。

王興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