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如何走向強大的?巔峰時期的匈奴實力有多強?

Y616388166


早期的匈奴

最早的匈奴與華夏民族同為禹的後裔。商滅夏以後,夏王朝的一個分支在夏后氏的苗裔淳維的帶領下逃到了中國北方。在那裡他們不斷征服其他部落,組成為了匈奴族。匈奴族並不是單獨的種族,而是多種族的聯合體。

先秦時期,匈奴就開始不斷騷擾華夏民族。比較著名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犬戎(匈奴的一個分支)攻陷鎬京。周平王被迫東遷洛陽,直接導致了西周的滅亡。

但當時的匈奴分散為多個部族,如犬戎、鬼戎、義渠、等等。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政權組織,所以對華夏民族主要以騷擾、偷襲為主。整個春秋、戰國時期,當諸侯國真正認真對待他們的時候,他們往往會被打的狼狽逃竄。



一代梟雄冒頓

就在秦王嬴政滅六國,號始皇帝,轟轟烈烈開創一個新的時代的時候。北方草原的匈奴部落也悄然崛起著一位雄才大略的軍事家、陰謀家——冒頓[mò dú]。

冒頓是頭曼單于的兒子,但頭曼單于並不喜歡他。為了能讓自己喜歡的兒子繼位,就把冒頓派到敵對部落月氏去做人質,隨後就派兵去攻打月氏。月氏人要殺冒頓,冒頓得信較早,偷了一匹好馬逃回了匈奴。頭曼單于見自己的兒子勇猛,也挺高興,就讓他統領萬騎。

此時的冒頓對自己的父親已然懷恨在心。他製作了一種叫鳴鏑的響箭,這種箭箭頭有一個小孔。射出去的時候因為氣流通過小孔,會發出響聲。用來指示方向。

冒頓要求自己的部隊,凡是鳴鏑射向的地方,所有人都必須一起射。不射的人斬首。首先他把鳴鏑射向了自己的戰馬,手下有不敢射的被斬了首。然後他又把鳴鏑射向自己的妻子,依然有人不敢射,也被斬首。進而他用鳴鏑射頭曼單于的寶馬,這一次,所有的人都射向了戰馬,無人不射。冒頓感覺時機成熟了。在跟父親的一次圍獵中,冒頓單于把鳴鏑射向了自己的父親頭曼單于,部下也都跟著射了過去,就這樣頭曼單于被亂箭射死。隨後冒頓殺死後母和異母弟弟,以及不聽話的大臣,自立為匈奴單于。



匈奴的崛起

當時匈奴的附近還有一個東胡部族很強盛。東胡見冒頓立足未穩,就派人來找冒頓,要冒頓的千里馬。冒頓不顧群臣的反對,說:大家都是鄰居,怎能吝惜一匹馬呢。於是就把馬給了東胡。

過了一段時間,東胡又來找冒頓,想要冒頓單于的一個閼氏[ yān zhī ],也就是他的媳婦。這下群臣都憤怒了,說太欺辱人,應該派兵去攻打東胡。但冒頓說:大家都是鄰居,怎能吝惜一個女人呢。於是把自己最喜歡的閼氏送給了東胡。東胡認為冒頓單于軟弱可欺,便越來越驕狂。

在匈奴和東胡之間,有一千多里的空地,無人居住。東胡就又找冒頓,說這地方你們也不要,我們佔了吧。冒頓問群臣,群臣們說:本來就是塊無主之地,給不給無所謂。冒頓大怒,說:土地是國家的根本,怎能輕易送人。於是帶兵攻打東胡。東胡本來是看不起冒頓的,所以也沒有防備。一下子就被匈奴給滅了。

隨後冒頓單于又率兵打跑了西邊的月氏,吞併了南邊的樓煩和白羊河南王。趁著楚漢相爭,華夏羸弱之際,收復了秦國蒙恬從匈奴人那裡奪去的土地。此後又相繼征服了北方的渾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諸國。

此時匈奴的領土南起陰山、北抵貝加爾湖、東達遼河、西逾蔥嶺,擁有精銳甲士三十餘萬 ,成為北方最強大的民族。



白登之戰

公元前201年,冒頓單于親率十萬大軍圍攻馬邑,漢初七位異姓王之一的韓王信獻城投降。並與匈奴一同帶兵南下,進入雁門關,攻下太原郡。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32萬出征匈奴。隨行的謀臣武將有陳平、婁敬、樊噲、夏侯嬰、周勃等。戰爭初期進展非常順利,先是在銅鞮(今山西省沁縣一帶)大獲全勝,重創韓王信的軍隊。隨後在晉陽、離石、樓煩等地大敗韓王信與匈奴聯軍。

在節節勝利之下,漢軍漸漸的麻痺輕敵起來。高祖進駐晉陽後,得知匈奴主力駐紮在代谷,就派人去偵查。這時冒頓把精銳的士兵和肥壯的牛馬都藏了起來,只顯露老弱殘兵和瘦弱的牲畜。好幾撥大漢的偵查兵都回來報告說可以攻擊匈奴。

劉邦又派婁敬出使匈奴,查探虛實。婁敬回來說:兩國交戰,都是向對手炫耀自己的長處,哪有故意顯露短處的。這裡面一定有詐,所以不能攻打匈奴。

誰知劉邦大怒,罵婁敬說:你這個齊國的孬種,就憑兩片嘴撈了官做。現在還敢胡言亂語,擾我軍心。於是把婁敬關了起來,準備凱旋以後治罪。隨後二十萬大軍越過句注山。

求勝心切的劉邦沒等步兵集結,就帶著騎兵到達了平城(今山西大同),並一頭扎進了匈奴的包圍圈白登山。隨即冒頓單于指揮40萬大軍截住了救援的漢軍步兵,將劉邦團團圍困在白登山。劉邦組織了多次突圍都未能成功,損兵折將。

這一圍就是七天。時值冬季,漢軍士兵不習慣北方的嚴寒,凍傷凍死的人很多。而且糧食也快吃完了,劉邦和他的漢軍被逼到了絕境。這時候陳平發現山下的冒頓單于總和他新得的一位閼氏一起騎馬進出,說說笑笑,顯得恩愛無比。於是陳平向劉邦獻計,用重金賄賂這位閼氏。終於在這位閼氏的幫助下,冒頓單于同意打開包圍圈一角,放走了劉邦。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圍。

自此戰開始,一直到漢武帝伐匈奴。這七十餘年間,漢軍對匈奴作戰一直是敗多勝少。被迫採取懷柔、和親的策略,為休養生息贏得時間。

這一時期,是匈奴做為一個獨立的部族,最為強大的時期。



匈奴的演化

自武帝驅逐匈奴於漠北,並與西域諸國開通商路之後。整個西、東兩漢,匈奴一直處於被分裂和壓制的狀態。一部分與漢人融合,加入了漢民族。一部分跟北方其他民族融合,比如鮮卑族,包括後來的突厥、契丹、蒙古族,據說都是匈奴的後裔。如果從廣義上說,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前趙、後趙、夏;大唐時期的突厥,南宋時期的蒙古帝國也都算的上盛極一時了。


老曹讀書


匈奴是公元前3世紀在蒙古鄂爾多斯一代建立部落。以放牧馬牛羊為生北方遊牧部落。英勇善騎馬,首領稱單于。他們是皇帝的後裔。他們自稱“胡人,或天子驕子。”

一開始,他們只是夏商時逃亡北方而繁衍起來的小部落,居住在陰山和河套以南。西周開始,就經常騎馬襲擾周王朝邊境,搶奪財產。一度攻佔首都鎬京,使周王朝被迫遷都。戰國時,又多次侵犯趙國。直至戰國末期,大將李牧打敗匈奴,十多年匈奴不在擾犯邊境。到秦朝時匈奴南下,佔領河套地區,並不斷騷擾秦王朝,迫使秦始皇派蒙恬率領30萬大軍討伐匈奴,並趕出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修築長城,連接趙燕5000裡的防禦線,在哪裡設置郡縣,阻擋匈奴南下,一住就是十年。使匈奴不敢進犯秦王朝!

經過多年侵犯,匈奴奪取了大量財產;在作戰中得到很多作戰經驗。又隨著秦朝滅亡,趁混亂之際,得到秦朝留下的大量物資財產,包括馬匹,糧食和先進武器裝備。這是匈奴不斷壯大的主要原因。

到冒頓單于繼位時,匈奴達到了鼎盛期。開始走向對外擴張之路。首先打敗吞併異部落,隨後又收復蒙恬所設的郡縣。向西進攻月氏,並殺死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奔逃。這樣北方和西北一帶部落,都納入匈奴的版圖。憑藉地域變大,馬匹和糧食充足,兵強馬壯,屢次進犯中原漢朝。最有名莫屬著名“白登山之圍”了,公元前202年,冒頓把漢高祖32萬大軍圍困七晝夜,後周勃率大軍營救才得以脫險;還有一次單于派使者給漢朝書信。寫到: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不以禮自煩。可見狂傲至極!

為了安撫匈奴,漢朝不得采取和親融合之路!送女子嫁給單于。贈馬匹糧食,開放邊境通商,方便匈奴往來,才使邊境安寧,得到修養生息。到漢武帝時,東漢政治經濟軍事都得到突飛進步,國力增強。由於匈奴屢次三番擾犯漢朝。漢武帝向匈奴發動三次戰略進攻,公元前127年大將衛青收復河南地區;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收復河西走廊地區;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兩路大軍殲滅九萬大軍。同時收得降兵十多萬。到漢元帝時,匈奴由強盛期逐漸走向衰落。

匈奴不斷搶奪王朝財產,兼併小聯盟,並且在秦朝滅亡時而得到豐厚的財產,憑藉著優越地理位置不斷髮展而達到鼎盛;又是不斷髮動作戰,耗費巨資,傷亡無數人員,從而走向衰落!


江山如畫5965


匈奴的強大離不開一位北方雄主的身影。

匈奴曾經是中國古代北方一個強大的部族,崛起於秦末漢初時期。在匈奴從分散的部落聯盟走向強盛北方遊牧政權的過程中,一位草原雄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就是冒頓單于。



先秦時期,匈奴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稱呼。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獫狁,春秋戰國時期的戎、狄,胡,就是後來的匈奴。在這些歷史時期,這支北方部族給中原政權構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脅,但總體而言還是被中原政權所壓制。

戰國末期戰國名將李牧曾大破匈奴十餘萬騎,秦朝時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北逐匈奴七百里,修築萬里長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這一局面在秦末中原政權內亂和冒頓單于繼位之後得以改變,匈奴人開始走向強盛。



冒頓單于鳴鏑弒父之後,開始對外擴張。大敗東胡,併吞樓煩、白羊王部,大敗大月氏奪其地,收復蒙恬所奪的匈奴地及恢復對河套地區的佔領。並且對漢朝的燕、代地區進行侵掠,就連漢高祖劉邦也被冒頓單于兵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後漢朝迫不得已採取和親的政策。


匈奴的全盛時期是從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這一時期處於漢弱匈強的局面。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繼位之後,依靠強大的國力開始對匈奴全面反擊。經過持續數十年的打擊,匈奴的強盛時代也落下了帷幕!


亙古懷念說史


匈奴是古代一個戰鬥力非常強大的遊牧民族,漢代初年在中原以北逐漸強大起來並馳騁四處,擾亂大漢邊疆,四處侵略廣大中原土地,給當時的漢朝帶來了很大的威脅。甚至漢高祖劉邦也因剿滅匈奴的戰役中失利導致暴病一場,以致最後病死。而歷經漢初多代皇帝的苦心經營,休養生息,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終於有了與匈奴正面決戰的基礎,這才發兵漠北,討伐匈奴,將匈奴誅之千里,並放出那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匈奴的鼎盛時期


匈奴最強大時期,需要劃定一個時間範圍。我認為匈奴最強盛時期應該是冒頓單于和老上單于統治時期,一共50年。


冒頓單于在位期間:

第一,稱霸草原

匈奴並不是北方草原最強大的霸主,東面有強敵東胡,西面有強敵月氏,實力與匈奴不相伯仲,兩國經常攻伐匈奴。冒頓單于初繼位就向東攻滅東胡,向西擊破月氏,迫使月氏西遷,從此月氏在河西一帶一蹶不振。匈奴完全佔領河西走廊,並進入西域,將西域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開始掌控西域的政治和軍事主導權。


第二,佔領河套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蒙恬將兵三十萬北擊匈奴,築長城,將匈奴趕出河套地區。冒頓單于繼位後,趁中原地區陷於秦末大動亂,重新佔領河套,對中原王朝的政治中樞構成直接威脅。


第三,震懾漢朝

劉邦想畢其功於一役,徹底解決北方匈奴對新生西漢王朝的威脅,率領三十二萬大軍北伐匈奴,結果在白登山,劉邦被冒頓單于的四十萬騎兵包圍,劉邦登山白登山的山頂,發現匈奴在東西南北四個放向佈置大量騎兵,西面的是清一色白馬,東面是一色青馬,北面是一色黑馬,南面是一色紅馬。軍容之盛,極度震撼劉邦。最後西漢王朝用和親的方式維繫與匈奴的和平。直至七十年後的漢武帝時期才徹底改變。


老上單于在位期間:

第一、徹底解決月氏

匈奴將月氏徹底擊敗,殺月氏王,以其頭骨為酒器,迫使月氏第西遷至新疆伊利河流域,匈奴徹底掌控了其在西域的政治和軍事主導權,鞏固了對西域的統治地位。月氏即使被匈奴連續打擊,狼狽西逃,損失慘重,但仍能在中亞稱雄一方,不可一世,可見匈奴在當時的超群實力,不愧是草原霸主。


第二、威脅西漢

老上單于率領十四萬騎兵南下入關,一路勢如破竹,焚燒了西漢皇帝的行宮“回中宮”。兵鋒直逼長安,西漢朝廷震恐,人心惶惶,迫使漢文帝當即部署反擊。老上單于採取不與漢軍進行正面決戰的策略,留塞內月餘後遁走,漢軍追出塞外後就撤軍了,不能有所殺。最後這才穩住局勢。


總結:不可一世


匈奴在冒頓和老上兩位單于五十年的統治時期,東滅東胡,西破月氏,統一了北方草原,將西域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掌控西域的政治和軍事主導權。而南下震懾新興的西漢王朝,迫使西漢王朝實行長達七十年的屈辱和親政策。當之無愧最鼎盛的黃金時代。


匈奴結局,依然強悍

歷經漢初多代皇帝的苦心經營,休養生息,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終於有了與匈奴正面剛的基礎,這才發兵漠北,討伐匈奴,將匈奴誅之千里。


匈奴人的強悍震懾了整個漢初,影響了整個華夏的歷史文化。這麼一支強悍的遊牧民族,不可能在這麼一次兩次的挫敗後就一蹶不振。匈奴人於350年左右進入了歐洲開始了他們的征服戰爭,第一個目標便是當時稱為阿蘭的突厥人國度,阿蘭王被殺,阿蘭國滅,阿蘭餘部最終臣服於匈奴,這是匈奴在西方史書第一次出現,整個西方世界為之震動。


而後,匈奴帝國的版圖到了盛極的地步: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

|

這些匈奴人也被稱為橫掃歐洲的“上帝之鞭”!



史學那些事兒


關於國家強大的問題,其實是對比出來的。之所以匈奴顯得強大,主要是因為西漢初年國力太弱了……

漢朝立國之初,所轄疆域比秦時大為縮小。中央只有“三河、東郡、穎川、南陽、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雲中至隴西,與內史凡十五郡,而公土列侯頗食邑其中”,也就是說,僅關中、巴蜀和河南的部分地區是漢政府能直接管轄的區域,其中還夾雜著大約140多個功臣的封地和封君的湯沐邑。而且剛剛從秦亡、楚漢相爭廢墟上建立起來的西漢政權,人口銳減,經濟殘破,國力空虛。

據推算,漢初人口總數約有一千三百萬,而西漢政府能夠直接統治的人口約為:戶九十七萬,口四百五十萬。朝廷的在籍戶口數僅為秦代的23%,即當時朝廷只能在秦代人口23%的範圍內徵繳賦稅。

與此同時,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鬥爭也在激烈地進行著。高帝五年(前202)至高帝十三年(前195 ),燕王、穎川侯、韓王信、代相陳稀、淮陰侯韓信、梁幹彭越、淮南王英布、燕幹盧結等異姓王侯相繼反叛。接著是劉氏、呂氏權力之爭。而後文帝前元三年(前177)濟北王劉興居、前元六年(前174)淮南幹劉長等同姓王亦叛。景帝二年(前154)更是爆發了以吳王為首的吳楚七國之亂。連綿不斷的戰亂,不但使中央政權漂泊動盪,也極大地影響著農業經濟的恢復發展。

而北方的匈奴自冒頓單于起,利用中原內亂之機,已發展成一個強大的奴隸制國家,人口總數已達二百五十萬左右,先後向東破滅東胡,向西擊走月氏,南並樓煩、白羊河南王,北服渾庚、屈射各族,形成“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的極盛局面。控地範圍東盡遼河,勢力接於朝鮮,西至蔥嶺,臣服大山南北諸國,北抵貝加爾湖,南達長城,成了名副其實的“百蠻大國”。大批的奴隸和貢納,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流入匈奴王國。

在軍事力量方面,漢朝的兵力和裝備亦遠不及匈奴。從漢匈首次交鋒的白登山之戰來看,漢朝能夠出動的兵力為32萬,匈奴出動的精騎為40萬。匈奴人自幼生長在大漠南北,嚴酷的自然環境培養了他們兇狠強悍、勇猛善戰的性格,成年男子個個都是天生的武士,“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肉食。士力能彎弓,盡為甲騎。”

其實就是遊牧生活保證其極高的動員率和極低的動員成本。

農耕社會中長大的漢朝,雖然也實行普遍徵兵制,但國力的贏弱讓其無力發動大規模遠征。此外,漢軍多步兵,而匈奴的兵陣“其西方盡白馬,為、方盡青雕馬,比方盡烏驪馬,南方盡騂馬”。在當時的情況下,馬匹的多少直接反映了軍事力量的強弱。

綜上所述,西漢前期的綜合國力遠遠不及匈奴,正是這一形勢決定了漢匈雙方採取各自不同的軍事戰略措施。


冷兵器研究所


匈奴帝國是秦始皇時代頭曼單于開始強大起來的。汗國是沒有首都,遂水草放牧的遊牧人部落聯盟組成勢力集團。從頭曼單于統治開始烈馬縱橫馳騁,四處搶掠,成為橫行草原上,東西萬里一支可怕力量。

他的兒子冒頓單于更加強大,滅亡很多部落國,趕走月氏,還入侵山西太原。

劉邦親自率軍赴太原驅趕匈奴軍和投降匈奴的韓王信。結果反被匈奴圍困在平城附遷白登山。後經談判解圍,但協議中劉邦要給予匈奴大量金銀財寶,還給一位公主為單于妻子。

匈奴汗國在冒頓統治下向四方擴張,東到遼東半島,西到西域,南到河套,成為為害華夏侵略勢力。

當劉邦死了,冒頓單于還要對當政的呂后說,聽說你死了男人,而我也給巧死女人 ,我可收你當小老婆,從此匈奴和漢家合成為一家人。

呂后氣得頭昏眼花,口眼歪邪,差點吐血,卻無可奈何的只對使者說 ,我老了,不能待奉你家大王。願意用美麗年輕的公主代替我去伺候。匈奴冒頓單于猖狂到極點,也是標誌著強大到頂峰的時代。

出於中國因為缺乏戰馬,不能和匈奴作戰只能和親,邊境到也安寧五十多年。漢武帝改變國策,衛青橫空出世,漢國經濟空前繁榮,引誘匈奴再次入侵。

中國已經養了足夠戰馬,民間大街小巷處處走馬。皇家更是養馬40萬匹。

衛青在前人大將王恢同匈奴作戰基礎上,開始十分嚴厲反擊,前129年大將衛青,公孫敖,公孫賀,李廣從上谷,代郡,雲中,雁門四路進擊匈奴。雖然只有衛青成功,李廣公孫敖兵敗,但真正開始了漢王朝對匈奴主動打擊時代。

次年衛青,李息再率軍以雲中出發迂迴遠道進擊,開始收穫戰果,匈奴慘敗,把匈奴驅出河套,興建抗匈前哨朔方城。

三年後(前124年)衛青領三路人馬深入匈奴境內三百公里,俘虜匈奴小王十多餘,戰俘一萬五幹人,牛羊百萬頭。以後匈奴在衛青霍去病打擊下屢敗。漢軍敢深入敵境一干公里殺三萬人,封郎君胥獲得空前勝利。

伊稚斜單于的手下渾邪王帶著手下部落也向漢王朝投降。使了匈奴人有了滅國之痛,唱到,亡我祁連山,使性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但霍去病的兵團,在單于逃去漠北幹裡之外。還是再次勇敢深入,到郎居胥山處不見敵蹤,殺了七萬餘人。從此中國地域西到敦煌,北到漠北。


ww3721王建文


匈奴是古代一個戰鬥力非常強大的遊牧民族,漢代初年在中原以北逐漸強大起來並馳騁四處,擾亂大漢邊疆,四處侵略廣大中原土地,給當時的漢朝帶來了很大的威脅,令漢初皇帝焦頭爛額。甚至漢高祖劉邦也因剿滅匈奴的戰役中失利導致暴病一場,以致最後病死。

而歷經漢初多代皇帝的苦心經營,休養生息,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終於有了與匈奴正面剛的基礎,這才發兵漠北,討伐匈奴,將匈奴誅之千里,並放出那句令無數華夏兒女為之自豪的“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那麼,被驅逐出中原漠北後,這些匈奴人去哪了呢?難道就此銷聲匿跡?才沒有!

匈奴人的強悍震懾了整個漢初,影響了整個華夏的歷史文化。這麼一支強悍的遊牧民族,不可能在這麼一次兩次的挫敗後就一蹶不振。

自此之後,北匈奴遠走歐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今天的俄羅斯韃靼自治共和國,一部分在今天的保加利亞,一部分在今天的匈牙利。

中亞匈奴,一部分與圖蘭低地民族融合,一部分在阿富汗山區,一部分在印度旁遮普邦。

在3世紀末,這個幾乎消失了的民族突然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內,東征西討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

匈奴人於350年左右進入了歐洲,隨後在稱為巴蘭比爾王的領導下開始了他們的征服戰爭,第一個目標便是當時稱為阿蘭的突厥人國度

350年,當時的阿蘭國堪稱強國,阿蘭王傾全國之兵與匈奴軍戰於頓河沿岸,卻遭慘敗,阿蘭王被殺,阿蘭國滅,阿蘭餘部最終臣服於匈奴,這是匈奴在西方史書第一次出現,整個西方世界為之震動。

滅亡阿蘭國後,匈奴在頓河流域附近逗留了幾年,然後在他們年邁的國王巴蘭比爾的帶領下繼續開動他們極具毀滅性的鐵蹄,踏向西方。

374年時,匈奴聯同被征服的阿蘭人,大軍進入東哥特領土,被曾被東哥特人征服的部落乘機造反,內亂以致東哥特人屢戰屢敗,最終投降。

同時,匈奴於378年在阿德里雅堡大敗羅馬皇帝瓦倫斯,由此動搖了羅馬的根基,羅馬再也沒法控制管轄下的諸侯和領土。

匈奴人再征服北方的諸日耳曼部落,奪取了匈牙利平原。由此,起自黑海至多瑙河以北的大片地土,盡入匈奴人之手。

431年,東羅馬帝國不得已,答應每年向匈奴交納頁稅,並允許他們在境內的幾個城鎮同進行互市。

443年,匈奴攻到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外,東羅馬全軍覆沒,不得已籤城下之盟,與匈奴訂立和約。

由448年至450年,匈奴帝國的版圖到了盛極的地步: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而這被歐洲人稱為第一次“黃禍”,這些匈奴人也被稱為橫掃歐洲的“上帝之鞭”。

從這完全可以看出匈奴人強悍的戰鬥力,也更突顯驅逐匈奴人的漢朝的軍事實力絕對是當時世界的頂峰。



胖小喵日記


冒頓單于繼位後,開始對外擴張。在大敗東胡王之後,隨即併吞了樓煩、白羊河南王(匈奴別部,居河套以南),並收復了蒙恬所奪的匈奴地及漢之朝那(今寧夏固原東南)、膚施(今陝西榆林東南)等郡縣。並對漢之燕、代等地進行侵掠。向西進擊月氏,老上單于繼位後,大敗並殺死了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遷徙。北方及西北一帶的丁零、渾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後臣服於匈奴。
漢朝曾與匈奴進行多次大規模戰鬥。公元前201年,韓王信被迫投降匈奴。次年,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征討,在白登被匈奴冒頓單于40餘萬騎兵圍困七晝夜。之後漢朝採納了劉敬的建議,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以漢室宗女嫁與單于,並贈送一定數量的財物以及開放關市准許雙方人民交易。後文、景諸帝也是沿用和親政策以休養生息。然而匈奴仍不滿足,不時出兵侵擾邊界。

探索視野


匈奴人本來是夏后氏的後代,夏朝滅亡後逃到北方,在吞併其它部落後成為匈奴族。趁著春秋戰國時代中原戰亂,匈奴逐漸崛起。雖然趙國的李牧和秦國的蒙恬都曾大敗過匈奴,但秦末的農民起義和四年楚漢戰爭大大削弱了中原王朝的實力,尤其戰馬奇缺。漢初天子乘駕都湊不齊四匹顏色相同的馬,大臣出行更是隻能乘坐牛車。而匈奴依靠其數量巨大的騎兵軍團時常劫掠中原並使得其它遊牧部族臣服。白登之圍中連漢高祖劉邦都差點成為了冒頓單于的俘虜。其實力頂峰時,東至遼東,西至中亞,北至漠北之外的西伯利亞高原,南至陰山河套草原都是其勢力範圍。



AbrahamXiaoSu


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其族屬尚無定論,主要有突厥、蒙古等說。無文字。戰國末,常擾掠秦、趙、燕北邊,三國相繼築長城以拒之。冒頓單于在位(前209~前174)時,統一各部,建立國家,統有大漠南北廣大地區。老上單于(約前174~前160)時,匈奴勢力東至遼河,西越蔥嶺,北抵貝加爾湖,南達長城,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草原遊牧帝國。漢初,匈奴不斷南下侵掠。公元前200年,圍漢高祖劉邦於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北),遂迫漢朝實行和親,且歲奉貢獻,並開關市與之交易。然而,匈奴仍屢屢背約南侵,成為漢朝一大邊患。漢武帝時國力強盛,曾3次(前127、前121、前119)大舉出兵反擊匈奴,匈奴勢力漸衰。漢代,匈奴由於天災、人禍及漢軍的打擊,發生過兩次分裂:一次是公元前57年左右出現的五單于並立局面。結果是公元前53年呼韓邪單于歸漢,引眾南徙陰山附近。公元前36年,漢西域副校尉陳湯發西域各國兵遠征康居,擊殺與漢為敵的郅支單于,消滅了匈奴在西域的勢力,公元前33年,漢元帝以宮人王嬙(昭君)嫁呼韓邪單于,恢復了和親。另一次是王莽篡漢後,匈奴的勢力有所發展。但到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邊八部擁立為南單于,襲用其祖父呼韓邪單于的稱號,請求內附,得到東漢允許。匈奴又一次分裂,成為南北二部。

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雲中(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等郡,東漢末分為五部。

至西晉,南匈奴人在逐步轉向定居農耕生活,但除了上層貴族生活習慣和文化教養受漢文化影響較深外,匈奴仍然聚族而居,社會結構變化不大。304年,匈奴劉淵建立政權,民族共同體開始瓦解,逐漸漢化。除劉趙政權外,十六國中的夏(赫連氏)和北涼(沮渠氏)也是匈奴支裔建立的。

公元91年,漢軍出居延塞(今內蒙古西部額濟納旗一帶),圍北匈奴單于於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北匈奴戰敗後部分西遷,餘眾後來歸附於興起的鮮卑。多數學者認為,西遷的北匈奴就是歐洲史上的匈人。

周朝

自西周起,戎族開始威脅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犬戎部落攻陷鎬京,迫使平王東遷。戰國時林胡、樓煩多次侵擾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驅逐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闢的地區設置了雲中等縣。林胡、樓煩北遷融入新崛起的匈奴。戰國末期趙將李牧曾大敗匈奴。

秦朝

前3世紀匈奴統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裡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蒙恬北擊匈奴,收河套,“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

西漢

真正與匈奴進行大規模戰鬥是在漢朝。漢初前201年,韓王劉信投降匈奴。次年,劉邦親率大軍征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冒頓單于30餘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後用計逃脫,之後開始與匈奴和親。其後的文、景諸帝也是沿用和親政策以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漢朝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元朔二年(前127年)派衛青佔領河套地區,前121年派霍去病奪取富庶的河西走廊,前119年衛、霍分東西兩路進攻漠北。霍去病擊匈奴至今蒙古國境內狼居胥山,衛青東路掃平匈奴王庭。右賢王率領四萬餘人投歸漢朝,單于及左賢王逃走。漢朝在東部聯合烏桓,西部以和親(前105年,漢武帝封細君公主下嫁烏孫國王)、通商的方式聯合西域諸國,壓縮匈奴的空間。

前73年,漢與烏孫聯兵20萬進行進攻匈奴,直搗右谷蠡王庭。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單于獲勝據漠北,呼韓邪單于前51年南下投靠漢朝。後來郅支單于則率部眾退至中亞康居(今巴爾喀什湖與鹹海之間,即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一帶),呼韓邪單于佔據漠北王庭。前36年,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響,甘延壽、陳湯遠征康居的匈奴,擊殺郅支單于。前33年呼韓邪單于娶王昭君與漢修好。

西漢時期的單于有: 頭曼單于、冒頓單于、老上單于、軍臣單于、伊稚斜單于、烏維單于、兒單于、呴黎湖單于、且鞮侯單于、狐鹿姑單于、壺衍鞮單于、虛閭權渠單于、握衍眴鞮單于、呼韓邪單于、郅支單于

東漢

48年,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兩部,呼韓邪單于之孫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為南匈奴,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與漢聯合夾擊北匈奴,先後敗之於漠北和阿爾泰山,迫使其西遷,從此北匈奴就從中國古書中消失。

187年,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董卓專權之際,南匈奴發生內訌。195年,南匈奴參與了中原混戰,東漢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擄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領歸附漢丞相曹操,蔡文姬歸漢。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五部。

漢朝之後

南匈奴南下漢化,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帶,三國時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個部。4世紀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劉淵在成都王司馬穎手下為將。乘西晉八王之亂之後的混亂時期,劉淵起兵佔領了北中國的大部分地區,自稱漢王,311年攻佔洛陽,316年攻佔長安,滅西晉。史稱前趙或漢趙。

匈奴的一支地位低下的族群稱為羯人。漢趙的大將羯人石勒自立,建立趙國,史稱石趙或後趙。後被氐人苻氏前秦所滅。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稱為匈奴別部盧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後涼漢官段業為主,在現甘肅地區建立北涼。後沮渠蒙遜殺段業,自立為北涼主。後被鮮卑人拓跋氏北魏所滅。

匈奴與鮮卑的混血後代稱為鐵弗人。鐵弗人劉勃勃被鮮卑拓跋氏擊敗後投奔羌人的後秦。後自認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連,在河套地區創立夏國,史稱胡夏。後被北魏所滅。

匈奴融入靠近高麗的鮮卑的宇文氏部落,進入朝鮮半島。後來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權,後被漢族外戚楊堅所篡。楊堅創立隋朝,統一中原。

以上是五胡十六國及南北朝時期,匈奴在中國歷史舞臺上進行了最後一場演出。之後匈奴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從中國歷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華夏族為主體的漢族。

匈奴後裔漢化後,所改漢姓有劉、賀、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陝西、山西等地。

匈奴在東北亞之外的影響

北匈奴遠走歐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爾加河地區(今天的俄羅斯韃靼自治共和國),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亞),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中亞匈奴,一部分與圖蘭低地民族融合(中亞兩河地區),一部分在阿富汗山區,一部分在印度旁遮普邦。 在3世紀末,這個幾乎消失了的民族突然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內,東征西討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匈奴人於350年左右進入了歐洲,隨後在稱為巴蘭比爾王的領導下開始了他們的征服戰爭,第一個目標便是當時稱為阿蘭的突厥人國度。

阿蘭人的滅亡

350年,當時的阿蘭國堪稱強國,阿蘭王傾全國之兵與匈奴軍戰於頓河沿岸,卻遭慘敗,阿蘭王被殺,阿蘭國滅,阿蘭餘部最終臣服於匈奴。匈奴在西方史書第一次出現即伴隨著阿蘭國的滅亡,整個西方世界為之震動。滅亡阿蘭國後,匈奴在頓河流域附近逗留了幾年,然後在他們年邁的國王巴蘭比爾的帶領下繼續開動他們極具毀滅性的鐵蹄,踏向西方。

對日耳曼民族的征服

374年時,位於黑海北岸、日耳曼人所建立的東哥特王國是一個成立不久的國家。它遼闊的疆土東起至頓河,與阿蘭人接壤;西至德聶特河與西哥特人為鄰;南起黑海北至德聶斯特河的支流,普利派特河沼地;匈奴聯同被征服的阿蘭人,大軍進入東哥特領土,被曾被東哥特人征服的部落乘機造反,內亂以致東哥特人屢戰屢敗,終於475年投降。 東哥特人減國後,匈奴人接著繼續向西,西哥特人以德聶斯特河為險,布兵防守,試圖擊匈奴軍於半渡。匈奴軍一邊在河對岸作勢佯攻,大部卻從上游乘夜偷渡再回攻。這邊西哥特人在河岸構築工事備戰正酣,卻不料被攔腰一頓痛打,數十萬人馬渡過多瑙河逃入羅馬帝國境內,並於378年在阿德里雅堡大敗羅馬皇帝瓦倫斯,由此動搖了羅馬的根基,羅馬再也沒法控制管轄下的諸侯和領土。 匈奴人再征服北方的諸日耳曼部落,奪取了匈牙利平原。由此,起自黑海至多瑙河以北的大片地土,盡入匈奴人之手。

對拜占庭和色雷斯各省的進攻

395年冬,匈奴人攻入色雷斯,大掠而返。400年,匈奴人再次攻入色雷斯,以後對色雷斯連年侵擾。431年,東羅馬帝國不得已,答應每年向匈奴交納頁稅,並允許他們在境內的幾個城鎮同進行互市。 435年左右,阿提拉殺死與自己共同掌政的兄弟而大權獨攬。他對南俄羅斯和波斯帝國發動了一系列的突襲。不久他將目光投向了拜占庭,逼使東羅馬繳納更多的貢稅,並且不繼插手西羅馬帝國的外交事務。羅馬自然無法滿足這年年高升的貢稅,匈奴人則以此為藉口於441年向拜占庭宣戰,大肆洗劫巴爾幹半島,442年才被東羅馬的阿斯帕爾將軍阻截於色雷斯地區,被迫後撒。 443年,匈奴攻到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外,東羅馬全軍覆沒,不得已籤城下之盟,與匈奴訂立和約。

阿提拉的統治時期,盛極時的匈奴帝國

由448年至450年,匈奴帝國的版圖到了盛極的地步: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這廣大區域的一帶附屬國,都有自己的國王和部落酋長,平日向阿提拉稱臣納貢,戰時出兵參戰。

對西羅馬的侵略和匈奴帝國的瓦解

羅馬軍隊在教皇良一世的率領下,打敗阿提拉帶領的匈奴人。451年,在意大利本土,入侵的匈奴人被擊退。

450年,阿提拉轉而進攻西羅馬帝國,他帶著大約十萬名戰士渡過了萊茵河。在向前推進的一百英里內,匈奴軍團洗劫了位於現今法國北部的大部分村莊。羅馬將軍阿提紐斯組織了一支高盧羅馬軍團以抵抗正在圍困奧爾良城的阿提拉。在查隆丕尼的大決戰中,阿提拉終於被打敗。儘管匈奴人的戰力沒有被完全毀滅,這埸戰役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具決定性意義的重大戰役之一,它阻止了整個基督教的覆滅和遊牧民族控制歐洲的嚴重後果。 453年,阿提拉在迎娶日爾曼公主的第二天被發現死於動脈破裂。在失去了強有力的領導人之後,曾經稱雄一時的匈奴帝國面臨著崩潰的邊綠。異族的奴隸紛紛起來反抗,不同的派系為了爭奪統治權而激戰不休。匈奴帝國最終由於汪逹爾部落等新敵人的入侵而滅亡,從歷史的長河中消逝不見了。

影響

匈奴人在歐洲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但他們的帝國是短命的。他們的帝國很快被瓦解後,甚至整個民族也消失在歐洲的歷史和文化當中。匈奴人促成了歐洲歷史的發展,他們把叢林裡的日耳曼人推上了歷史舞臺,並與後者一起摧毀了羅馬人的時代。帝國的歷史消失後,多元化的封建國家政治開始了,一個幾乎延續至今的歐洲國家的主要劃分格局形成了。

匈奴後裔

有些學者認為匈奴4世紀西遷到了歐洲東部,併入侵歐洲,與第4、5世紀侵入歐洲的匈人有血緣關係或系同一民族。匈人驅逐日耳曼人等野蠻民族使得蠻族大遷徙,從而滅亡羅馬帝國。

從史書中似乎找到了匈人即北匈奴的證據。關於匈人滅阿蘭國,是匈人首次出現在歐洲歷史典籍中,但這次戰役在中國典籍中也有記錄。《北史》中說:“粟特國,在蔥嶺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溫那沙,居於大澤,在康居西北,去代一萬六千里。先是,匈奴殺其王而有其國,至王忽倪,已三世矣”但粟特國並不是奄蔡,也不符合“居於大澤,在康居西北,去代一萬六千里”的條件,奄蔡卻符合,關於奄蔡,《後漢書》中說:“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居地城,屬康居。土氣溫和,多楨松、白草。民俗衣服與康居同。”。《三國志》為:“又有奄蔡國一名阿蘭,皆與康居同俗。西與大秦東南與康居接。其國多名貂,畜牧逐水草,臨大澤,故時羈屬康居,今不屬也。”在中國古書中,“大秦”即為羅馬帝國。《史記》為: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國,與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餘萬。臨大澤,無崖,蓋乃北海雲。”《北史》中那段記錄的是該國遣使節到北魏。匈奴滅其國的“已三世矣”即75年,而遣使節到北魏為西元445年,正好為西元370年左右,與歐洲記錄一致。

另外,有少量的匈奴邦徹底消失在異國,在東、西羅馬帝國軍隊服役的匈奴軍人不少,大多駐紮在北敘利亞、北非洲與南英格蘭地區,有幾個匈奴邦隨西哥特人進入法國與西班牙,有一個匈奴部落隨東哥特人進入意大利。 有人認為今天的匈牙利人就是匈奴的後裔,這個問題現在仍是個疑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