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爭之25:國仇家恨

前面說過,胡志明跟吳廷琰是高中校友關係,但實際上,兩人淵源還不止這個。因為,順化那高中是在朝臣吳廷可的提議下開的,這吳廷可就是吳廷琰的父親。

而由於歷史/現實原因,吳廷琰被動地跟多方結下了無法揭過的怨恨。

--------------------------------

順化附近的吳家在17世紀就皈依了天主教,大約是屬於最早信教的那一批。可能是得益於這種比較開放能夠容納新事物的心態,吳家之後逐漸成了當地望族。

直到1870年代。

佛教徒暴動將吳家老少數十口全殺了。至於怎麼殺的,一說的活埋,一說是全燒死在教堂裡。

越南戰爭之25:國仇家恨

不過,唯獨漏了20來歲的吳廷可,因為他當時在馬來西亞的檳城念神學院。另一說是他母親逃了出來,但無論如何,吳家是有滅族之恨的,而仇人是佛教徒。

吳廷可回到越南之後,恰逢法國開始殖民越南需要翻譯,便跟法國人幹事,一來二去20年後當上了朝廷大臣,甚至做了1879年出生的成泰帝的老師,也就是國師-------這不是隨口說的,是朝廷當真封了國師的稱號。他是當時重臣裡兩個天主教徒之一,另一個是阮有拜(Nguyen Huu Bai)。

畢竟喝過洋墨水,吳廷可瞭解越南與西方國家的差距,所以他雖然反法,但不提倡硬來-------越法實力差距太大。於是建議皇帝提倡新學,開啟越南民智,胡志明唸的那中校就是在他的建議下開的,1896年。

獨立之前必須開啟民智,這跟後來潘周楨的看法是一致的。這想法,你說賣國也好諷為曲線救國也好,都沒問題,但是,越南之後的亂狀,從反面證明了它的正確。

1907年法國人要廢成泰帝的時候,國師兼重臣吳廷可沒簽字。雖然被威脅說要革職並當成敵對者看待,但他脖子夠硬,辭職了。這算是有骨氣,代價就是被剝奪薪資養老金之類的所有薪俸,回家種地去了。

他為官清廉家底不厚,而且有七八個小孩要養,所以是真的要種地餬口。他沒幹過這活,幸好他妻子是農家出身,而他在越法文的報紙上寫文章揭露了成泰帝被廢的內幕,為廣大土著所欽佩,所以他自己的田不夠種,別人就就借田給他種,收穫之後再意思一下租金。

不由想起了教授們放牛插秧的年代。

這租田的條件雖然優惠,但怎麼說種田也是體力活,10歲的老大吳廷魁跟兄弟幾個就是這樣邊種田邊唸書長大的。而且,吳廷可既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每天都會帶著家人做早課,同時又是相當傳統的儒家弟子,要求吳廷魁兄弟幾個熟讀聖賢書。

所以這兄弟幾個拉丁/國文都相當不錯,學兼中西。

幾兄弟裡面,老三吳廷琰唸書的表現尤其突出,高中之後被推薦到法國唸書,全額獎學金。他拒絕了,去到河內法國人開的公共管理學院學法律,在那裡,他喜歡上了一個小師妹,老師的女兒。可那小師妹卻是個更為虔誠的教徒--------出家當修女去了,於是吳廷琰終身不娶。

按理說法國條件肯定比河內好,為啥不去巴黎俺也不知道,父母在不遠游?

1921年畢業之後,20歲的吳廷琰開始混跡官場,能力強而且為官清廉,仍在朝中的阮有拜也很欣賞他,這時候的阮有拜跟吳廷可結了親家:女兒嫁了吳家老大吳廷魁。於是吳廷琰自然升的挺快,28歲做到了潘切省長,相當於我們的縣長吧,越南的省超多的,有60多個。

越南戰爭之25:國仇家恨

期間,1925年他首次接觸到了越盟的前身,對他們的宣傳極為反感,認為暴力驅逐法國人的話,帶來的將是更大的災難。這個認識,應該就是從他父親那裡傳下來的。

於是他開始印傳單反駁越盟的做法,這是他跟越盟的第一槓。

法國人一方面也很欣賞他的幹練,但另一方面,對他提出的自治要求相當不高興。但不管怎樣,保大在1933年登基之後,通過阮有拜請吳廷琰當了內務大臣,這時他只32歲。

但幾個月後他便辭職了,“保大不過是法國人手中的傀儡而已”。

之後他賦閒在順化家中十餘年,中間當然也不是不問世事,他跟外界還是有密切的接觸。1941年日本人進入越南後,他看到了機會,1942年遊說日本支持越南獨立。

前面說過,假設越南帝國是在1941~42年成立的話,二戰結束時能有三四年的根基,之後的越南應該是另一幅景象,即便被列為戰敗國,法國也不可能回來殖民了。

不過,當時的日本人沒興趣。

1943年,吳廷琰秘密成立了一個叫“大越南光復會”(Association of the Restoration of Great Vietnam)的東西。但事不機密被法國人發現了,於是逃往西貢。雖然沒成什麼事,但從光復會會員可以看出吳廷琰強烈的宗教偏向:清一色的天主教信徒。

1945年春越南帝國成立,日本人倒是請了他出山當首相,但一念之差他拒絕了,之後後悔回頭再找日本人的時候,首相已經定為陳仲金。

不過,他當不當這首相,對將來影響好像都不大,越南帝國畢竟存在時間太短,只幾個月。

9月,越盟宣佈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之後,吳廷琰於11月動身北上順化,試圖說服保大不要為越盟所用,但沒到順化他就被逮住,在西部山區關了半年。保大沒啥主見,給越盟當了個總顧問什麼的。

半年之後,吳廷琰被帶去見胡志明,胡讓他做內政部長,被一口回絕。道不同且不說,他大哥吳廷魁在前一年的8月暴動中為越盟所殺,原因是通日-------在法國/日本佔據期間,吳廷魁是行政官員。

不但如此,越盟將吳廷魁的兒子也殺了。

所以,對吳廷琰而言,於法國有亡國之痛,於佛教有滅族舊恨,而跟越盟,則是殺兄新仇。

---------------------

有意思的是,西方人叫東方人名字的時候,為方便的話只叫一個字,就是第一個字:姓。比如孫,比如孔,但叫吳廷琰武元甲等越南人的名字時,卻是叫“琰”或“甲”,最後一個字。這習慣是怎麼來的,還真不知道。

猜測,是越語拉丁化之後,西方人按自己的習慣來了------他們的姓是在最後的。有知道原因的同學還請指教。

唯一的例外是胡志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