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之25:国仇家恨

前面说过,胡志明跟吴廷琰是高中校友关系,但实际上,两人渊源还不止这个。因为,顺化那高中是在朝臣吴廷可的提议下开的,这吴廷可就是吴廷琰的父亲。

而由于历史/现实原因,吴廷琰被动地跟多方结下了无法揭过的怨恨。

--------------------------------

顺化附近的吴家在17世纪就皈依了天主教,大约是属于最早信教的那一批。可能是得益于这种比较开放能够容纳新事物的心态,吴家之后逐渐成了当地望族。

直到1870年代。

佛教徒暴动将吴家老少数十口全杀了。至于怎么杀的,一说的活埋,一说是全烧死在教堂里。

越南战争之25:国仇家恨

不过,唯独漏了20来岁的吴廷可,因为他当时在马来西亚的槟城念神学院。另一说是他母亲逃了出来,但无论如何,吴家是有灭族之恨的,而仇人是佛教徒。

吴廷可回到越南之后,恰逢法国开始殖民越南需要翻译,便跟法国人干事,一来二去20年后当上了朝廷大臣,甚至做了1879年出生的成泰帝的老师,也就是国师-------这不是随口说的,是朝廷当真封了国师的称号。他是当时重臣里两个天主教徒之一,另一个是阮有拜(Nguyen Huu Bai)。

毕竟喝过洋墨水,吴廷可了解越南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所以他虽然反法,但不提倡硬来-------越法实力差距太大。于是建议皇帝提倡新学,开启越南民智,胡志明念的那中校就是在他的建议下开的,1896年。

独立之前必须开启民智,这跟后来潘周桢的看法是一致的。这想法,你说卖国也好讽为曲线救国也好,都没问题,但是,越南之后的乱状,从反面证明了它的正确。

1907年法国人要废成泰帝的时候,国师兼重臣吴廷可没签字。虽然被威胁说要革职并当成敌对者看待,但他脖子够硬,辞职了。这算是有骨气,代价就是被剥夺薪资养老金之类的所有薪俸,回家种地去了。

他为官清廉家底不厚,而且有七八个小孩要养,所以是真的要种地糊口。他没干过这活,幸好他妻子是农家出身,而他在越法文的报纸上写文章揭露了成泰帝被废的内幕,为广大土著所钦佩,所以他自己的田不够种,别人就就借田给他种,收获之后再意思一下租金。

不由想起了教授们放牛插秧的年代。

这租田的条件虽然优惠,但怎么说种田也是体力活,10岁的老大吴廷魁跟兄弟几个就是这样边种田边念书长大的。而且,吴廷可既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每天都会带着家人做早课,同时又是相当传统的儒家弟子,要求吴廷魁兄弟几个熟读圣贤书。

所以这兄弟几个拉丁/国文都相当不错,学兼中西。

几兄弟里面,老三吴廷琰念书的表现尤其突出,高中之后被推荐到法国念书,全额奖学金。他拒绝了,去到河内法国人开的公共管理学院学法律,在那里,他喜欢上了一个小师妹,老师的女儿。可那小师妹却是个更为虔诚的教徒--------出家当修女去了,于是吴廷琰终身不娶。

按理说法国条件肯定比河内好,为啥不去巴黎俺也不知道,父母在不远游?

1921年毕业之后,20岁的吴廷琰开始混迹官场,能力强而且为官清廉,仍在朝中的阮有拜也很欣赏他,这时候的阮有拜跟吴廷可结了亲家:女儿嫁了吴家老大吴廷魁。于是吴廷琰自然升的挺快,28岁做到了潘切省长,相当于我们的县长吧,越南的省超多的,有60多个。

越南战争之25:国仇家恨

期间,1925年他首次接触到了越盟的前身,对他们的宣传极为反感,认为暴力驱逐法国人的话,带来的将是更大的灾难。这个认识,应该就是从他父亲那里传下来的。

于是他开始印传单反驳越盟的做法,这是他跟越盟的第一杠。

法国人一方面也很欣赏他的干练,但另一方面,对他提出的自治要求相当不高兴。但不管怎样,保大在1933年登基之后,通过阮有拜请吴廷琰当了内务大臣,这时他只32岁。

但几个月后他便辞职了,“保大不过是法国人手中的傀儡而已”。

之后他赋闲在顺化家中十余年,中间当然也不是不问世事,他跟外界还是有密切的接触。1941年日本人进入越南后,他看到了机会,1942年游说日本支持越南独立。

前面说过,假设越南帝国是在1941~42年成立的话,二战结束时能有三四年的根基,之后的越南应该是另一幅景象,即便被列为战败国,法国也不可能回来殖民了。

不过,当时的日本人没兴趣。

1943年,吴廷琰秘密成立了一个叫“大越南光复会”(Association of the Restoration of Great Vietnam)的东西。但事不机密被法国人发现了,于是逃往西贡。虽然没成什么事,但从光复会会员可以看出吴廷琰强烈的宗教偏向:清一色的天主教信徒。

1945年春越南帝国成立,日本人倒是请了他出山当首相,但一念之差他拒绝了,之后后悔回头再找日本人的时候,首相已经定为陈仲金。

不过,他当不当这首相,对将来影响好像都不大,越南帝国毕竟存在时间太短,只几个月。

9月,越盟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之后,吴廷琰于11月动身北上顺化,试图说服保大不要为越盟所用,但没到顺化他就被逮住,在西部山区关了半年。保大没啥主见,给越盟当了个总顾问什么的。

半年之后,吴廷琰被带去见胡志明,胡让他做内政部长,被一口回绝。道不同且不说,他大哥吴廷魁在前一年的8月暴动中为越盟所杀,原因是通日-------在法国/日本占据期间,吴廷魁是行政官员。

不但如此,越盟将吴廷魁的儿子也杀了。

所以,对吴廷琰而言,于法国有亡国之痛,于佛教有灭族旧恨,而跟越盟,则是杀兄新仇。

---------------------

有意思的是,西方人叫东方人名字的时候,为方便的话只叫一个字,就是第一个字:姓。比如孙,比如孔,但叫吴廷琰武元甲等越南人的名字时,却是叫“琰”或“甲”,最后一个字。这习惯是怎么来的,还真不知道。

猜测,是越语拉丁化之后,西方人按自己的习惯来了------他们的姓是在最后的。有知道原因的同学还请指教。

唯一的例外是胡志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