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愁之歷史街區之漢潤裡,復興之路,潤澤鄉里,最有味道的裡分

城愁之歷史街區之漢潤裡,復興之路,潤澤鄉里,最有味道的裡分

在武漢老漢口中山大道城市浮島——美術館旁有一片紅瓦坡頂、磚混結構、外立面滄桑、年代久遠的武漢特色里弄——漢潤裡裡分。漢潤裡建成於1937年,大鹽商周扶九修建,取名“潤澤鄉里”之意,真具有傳統文化韻味,整個裡分位於漢口商業中心地帶,“高天井、小開間、大進深”是其建築特色,是武漢市二級文物保護單位,簡直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

漢潤裡位於中山大道中段東南側,往南是江漢路步行街,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與武漢市美術館、吉慶街僅一街之隔,文化藝術氣息濃厚,且中間街道改造成步行道,使漢潤裡與美術館形成文化藝術、休閒娛樂、商業中心的有機整體。漢潤裡緊鄰中山大道,外面繁華喧鬧,立面寧靜閒適,庭院深深,花木青翠,斑駁的磚石路面,深宅窄巷,高屋建瓴。漢潤裡,老漢口租界中一個閃亮的明星,裡分精華的代表,承載了歷史的變遷和時光的流逝,也是武漢目前保存最完整、形制規格較高的裡分之一。

一巷一故事,一屋一歷史。

城愁之歷史街區之漢潤裡,復興之路,潤澤鄉里,最有味道的裡分

1920年後,多家錢莊在此漢潤裡開辦,並形成一定的規模聚集,可謂當時租界的金融CBD,還聚集漢口最大的商號口信誠雜貨店。1935年後,如大光報、大公報等多家報紙和文宣機構在此辦公和發行,形成文化裡,不就是現在文化創意產業園;圍繞漢潤裡出口,形成餐飲、旅館、戲院、茶樓、理髮等聚集成消費圈。毫不客氣的說,漢潤裡就是曾經租界的商圈、文化圈和生活圈。

漢潤裡建築基本維持原貌,但有很多門窗被替換,且有私自增加的雨陽棚,防盜網/晾衣杆等。浮雕花飾有局部破損,腐蝕現象。外牆飾面有局部風化、脫落,汙損,苔蘚,原有木門窗破損腐蝕。建築屋面為坡屋頂,存在簷口局部滲漏,雨水管老化等問題。整體風貌在不斷退化,保護修繕迫在眉睫,希望有識之士、政府、社會資本和居民都能行動起來,保護這方城市遺產孤舟。

曾經的報館、錢莊已經明日黃花,只剩下這些老房子獨自幽咽孤獨的挺立!

感謝老漢口前人為我們留下如此美好的物質遺產,讓老漢口有不遜於北上廣的老巷子和老房子。作為標準的“漢味”巷子,漢口文化裡和消費圈,成為一個遠去時代的蒼涼手勢。

城愁之歷史街區之漢潤裡,復興之路,潤澤鄉里,最有味道的裡分

隨著中山大道改造更新升級,漢潤裡的功能和業態也面臨在重構和創新。憑藉漢潤裡濃郁的文化底蘊、商業歷史和生活氣息、保存完好的歷史建築和傳統裡分,保留歷史建築主體,延續傳統裡分,建築立面修舊如故;同時植入與歷史建築風貌相協調的新元素,讓建築本身說話,讓老裡分逐漸甦醒。

建議發展城市休閒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從吃住行遊購娛著手,實現主客共享滿足居民和遊客不同的體驗和休閒需要,將文化藝術和休閒旅遊融為一體,加強漢潤裡業態和夜態規劃和管理,實施業態門檻准入制度,將漢潤裡最終建成以文化傳媒引領的時尚地標性創意產業聚集區。

城愁之歷史街區之漢潤裡,復興之路,潤澤鄉里,最有味道的裡分

通過保留歷史建築主體、植入與歷史建築風貌相協調的新元素、新業態、新功能,塑造集藝術、展覽、時尚、文化為一體的 “城市藝術村”。城市居民缺什麼?答案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缺公共活動空間和綠地景觀,建議通過設置景觀廊道、生態種植、地磚景牆和休息座椅形成現代簡單的廣場景觀,營造更加舒適宜人的步行活動空間。新建梧桐樹行道樹,樹池座椅採用開花喬木+花卉草木為主的植物配置方案,藝術化設計來提升漢潤裡的景觀品質。

我們期待漢潤裡的新生和再次輝煌,在等你的金身重塑和華麗轉身,期待再次為你著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