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楚平王繼位,他的昏暴之行將為國家帶來怎樣的災禍?

「節目」楚平王繼位,他的昏暴之行將為國家帶來怎樣的災禍?

公元前506年,吳國大軍攻入楚郢都,其主將到處搜捕楚昭王,卻死死尋覓不到,他聽說昭王逃走之後被楚國百姓藏了起來。於是跑到父、兄的墓前痛哭流涕,道:“父親,兄長啊,我回來看你們來啦,這些年我沒有一日不想你們,親人的仇我一定要報!”隨後,這位吳軍大將下令把已死的楚平王的墓挖掘開來,並把屍體翻出鞭打三百多下,直到骸骨盡爛才憤然作罷!

「节目」楚平王继位,他的昏暴之行将为国家带来怎样的灾祸?

申包胥

恰好,這位吳軍主將的好友,即楚國大夫申包胥正在山中逃亡,當聽說了掘墓鞭屍的暴行後,就讓人帶話給他說,你報仇的手段也太駭人至極,我們同為先王的臣子,應該親自侍奉他,如今你卻鞭打死人,這是要遭天譴的啊!而吳軍主將不甘示弱道,我年紀也大了,就是要倒行逆施,我什麼也不怕,只要父兄的英靈能夠得到安息,其它的什麼都不重要!得到如此回覆,申包胥怒而與其割袍斷義、分道揚鑣,而這位故友卻仍在為所欲為,意圖毀滅楚國社稷。

「节目」楚平王继位,他的昏暴之行将为国家带来怎样的灾祸?

黃帝

其實,這位吳軍主將並非吳國人,而是原楚國舊臣,因之前家族變故而逃至吳國,被吳王委以重任,幾年後,他帶兵殺回故國以復全族滅門之仇!這位吳國大將就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武巨臣伍子胥,當然,他也同樣揹負了“叛國”的罵名!在春秋晚期的亂局中,伍子胥的行為到底存在著哪些爭議?後世只能通過浩如煙海的史實來細細挖掘。

「节目」楚平王继位,他的昏暴之行将为国家带来怎样的灾祸?

伍舉

伍氏乃春秋中晚期楚國較顯著的世族,關於它的族源,一說是黃帝臣五聖或五胥,為伍姓之始;另一種說法認為伍氏出自楚國先王支屬,為羋姓公族的遠屬。最先據東漢學者王符《潛夫論·志氏姓》記載,伍氏為楚國王族的一支,而在此之前,西漢著名史家司馬遷撰寫《伍子胥列傳》時,已不能辨識伍氏之族屬淵源。《潛夫論》之說上源何處,目前已不能考對,可後世論著多以“楚國在先秦時代能享有世官世祿者”多為楚公族,因而對此論均深信不疑。

「节目」楚平王继位,他的昏暴之行将为国家带来怎样的灾祸?

伍參

伍氏源於羋姓,出自遠古黃帝的臣子伍胥,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當黃帝為部落首領時,伍胥就成為隨侍大臣,他即是後來楚國望族伍氏的始祖。伍氏家族傳至春秋時代,楚莊王有個謀臣叫伍參,傳說便是伍胥的後裔。之後,伍參的子孫遂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其後裔世代稱伍氏至今,史稱伍姓正宗。然而,伍子胥的遠祖是否為羋姓公族,其中仍存有諸多疑點。

「节目」楚平王继位,他的昏暴之行将为国家带来怎样的灾祸?

楚康王

《左傳》中曾記載,公元前547年:“伍舉娶於王子牟。”據美國漢學家蒲百瑞先生考證,王子牟為楚莊王或共王之子,乃身份尊貴的楚室近親;王子牟之女,自然屬於羋姓貴族,伍舉與羋姓女子之間的通婚現象,對於確認伍氏族屬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眾所周知,周代實行同姓不婚之制,即《禮記》中所稱:“同姓之間,雖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道然也。”從傳世資料來看,同姓不婚的禁忌在春秋時代尤為風行。可見,古人對近親聯姻的殊多忌憚。

「节目」楚平王继位,他的昏暴之行将为国家带来怎样的灾祸?

晉平公

直到戰國,“同姓不婚”的禮俗依然發揮著餘力。《呂氏春秋》中記載:“異姓之女不出閭邑而嫁”,也就是說如果鄉邑之內非同姓,則民夫無須到外地娶妻,女子亦不必遠嫁,這表明各地婚忌觀念不僅存在於上層貴族社會,同樣在底層民眾間流行。伍舉“娶於王子牟”的年代,正值同姓不婚禁忌盛行之時,既然與楚王族通婚,說明伍氏從屬羋姓公族的可能性不大。

「节目」楚平王继位,他的昏暴之行将为国家带来怎样的灾祸?

章華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