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國不愛他,他不愛國;第二次,一心愛國,國依然不愛他


第一次,國不愛他,他不愛國;第二次,一心愛國,國依然不愛他

這是知乎的一個截圖,在網上廣為轉發,諷刺一些人隨便亂給古人加戲。有網友精確的評價了他的一生:

第一次,國不愛他,他不愛國;第二次,一心愛國,國依然不愛他

希望有關人員在把“愛國”當宗教一樣到處宣揚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下史實,不要再像個高級黑一樣。

伍子胥本來是楚國的官N代,根正苗紅。往上數,曾祖父伍參是和楚國名相令尹孫叔敖齊名的大夫。祖父伍舉也任大夫,以剛直敢諫著稱,典故“一鳴驚人”裡面,那個忍不住勸諫楚莊王的耿直人,就是伍舉。父親伍奢擔任了“太子三師”之一的太子太傅,可謂地位尊隆,然而倒黴也倒黴在這太子太傅職位上了。

第一次,國不愛他,他不愛國;第二次,一心愛國,國依然不愛他

直言敢諫的伍奢和扮豬吃虎的楚莊王

和伍奢一起做東宮臣子的還有一位太子少師費無極,算是伍奢同事。按照當時人的觀念,當你是太子的人的時候,你就應該忠於太子,絕沒有首先應該忠於楚王,其次才是太子的說法。然而這位費無極卻不是,他忠於楚平王,或者說他忠於勢力比較大的那位。本來派他去秦國給太子建娶親,結果他看到這位秦國的孟嬴姑娘好皮相,回來後竟然給楚平王拉皮條,楚平王也還就真的聽了他的,把原定的兒媳婦給霸佔了。

第一次,國不愛他,他不愛國;第二次,一心愛國,國依然不愛他

孟嬴

這件事種下了禍根,搶媳婦這種事,就算被搶的太子真的不在乎,攛掇這事的費無極也怕,跑去了平王那邊做事,不做太子建的部下了。然而平王終究要死,死了就是太子建繼位。大家還記得商鞅的故事嗎?秦孝公一死,商鞅這個當初得罪了太子的大佬,也就離死不遠了。所以對費無極來說,太子建絕不能繼位。好消息是,孟嬴生了個男孩子。

於是費無極開始了他的表演,有機會就要打太子建的小報告,太子建的母親又無寵,太子失寵,去邊疆守城。自古以來,如果王本人在軍中有極高威望,那麼太子可以去軍中鍛鍊,即使太子軍事生涯很成功,軍士們只會讚歎果然虎父無犬子,對王本人更加崇拜,太子絕不可能帶著這樣的軍隊謀反。如果王本人一般,那關係就尷尬了。假如太子的軍事生涯很輝煌,那太子在軍中就建立了威望,這支軍隊對王只有模糊的印象,太子才是那個真正帶領他們走上勝利的人,一旦他們認為太子受到了王的不公對待,很自然的就會跟著太子“清君側”。加入太子在軍事上失敗了,那就更麻煩了,很可能會被人質疑能力不行,如果還有其他選項,就會有人動歪心思,想做個從龍之人。並且,不管成功還是失敗,假如王疑心重,或者有人讒言,成功會被讒言有提前接班的心思,失敗會被讒言無能,疑心生暗鬼之下,就很難順利接班了。所以到了後世,太子就在皇帝眼下,讓皇帝看得到,低調行事。

果不其然,太子去邊疆後,費無極嘴都笑歪了,這下你跑不掉了。“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無怨望,原王少自備也。自太子居城父,將兵,外交諸侯,且欲入為亂矣。”這種讒言一放出來,根本就是個無法防守的核彈,你再否認三連“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也蒼白無力。除非乖乖回去,然後在平王眼皮底下做個乖寶寶。費無極根本不給機會,楚平王本身也是個王八蛋,想著乾脆殺了太子建讓孟嬴的孩子接班。楚平王“使城父司馬奮揚往殺太子。行未至,奮揚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將誅。」太子建亡奔宋。”

太子建上了通緝令,太子太傅伍奢作為費無極忌恨已久的對象,自然下大牢。斬草要除根,殺人殺全家,伍奢的兩個兒子伍尚、伍員當然不能放過,不過伍家在楚國累世貴族,想跑沒問題。伍尚這人比較耿直又有自知之明,要做孝子,把復仇重擔交給了伍員,“謂員:「可去矣!汝能報殺父之讎,我將歸死。」”

伍員伍子胥跑路也沒什麼好去處,投奔了伍家老領導太子建,大家結隊走,流亡路上不孤單。輾轉經過宋國、鄭國,太子建還在鄭國因為搞陰謀被鄭國砍了,最終來到了吳國,留下了經典橋段“過昭關一夜白頭”。

第一次,國不愛他,他不愛國;第二次,一心愛國,國依然不愛他

伍尚不愧是親哥,沒看錯這個弟弟,伍子胥天生是個搞事情的好手,在吳國結交了公子光。吳國此前幾任都是兄終弟及,王位在吳王壽夢的幾個兒子之間繼承,但諸樊、餘祭、餘眛幾個都是嫡子,本來餘眛想傳給壽夢第四個嫡子季札,這位季札之前在壽夢傳位時候就拒絕了一回,這次依然拒絕,於是王位到了庶長子吳王僚這裡。餘眛的兒子就是這位公子光,公子光非常不服啊,你一個庶出的竟然也配做王?一個心懷不滿的野心家和一個來自外國的搞事小能手相見恨晚。

伍子胥分析一下情況,公子光作為餘眛之子,本身合法性沒問題,又繼承了原先追隨餘眛的群體的忠誠,不缺實力,那就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伍子胥刻意交結了武勇之士專諸,並介紹給公子光,公子光也刻意折節下交。

第一次,國不愛他,他不愛國;第二次,一心愛國,國依然不愛他

刺客專諸

伍子胥和公子光也夠壞的,其實這是在給專諸下道德陷阱。先秦人的德性很高,視榮譽高於生命的人相當不少,德性高的表現之一就是有恩必報。伍子胥應該是和專諸打過交道後,判定專諸就是那種德性高的人,於是就給他佈置了這個道德陷阱。這種柔性陷阱,專諸既不能躲避,也不能拒絕,他母親知道這件事後,認為自己是阻止兒子報恩的原因,從而讓兒子德性有虧,於是自殺了。母親自殺後,專諸也就沒其他掛念了,以身完成報恩從而達到德性的昇華。於是就有了著名的“魚腸劍”刺吳王僚。

第一次,國不愛他,他不愛國;第二次,一心愛國,國依然不愛他

公子光成了吳王闔閭,伍子胥也成了新吳王的心腹,在伍子胥和軍事天才孫武的協助下,一方面軍事騷擾楚國,一方面在國際上縱橫捭闔,爭取有利國際形式。機會終於在楚國進犯吳國保護國蔡國時出現。吳國在蔡國、唐國的幫助下,在孫武的奇襲戰略和吳軍強大執行力下,竟然一舉進入楚國郢都。

在郢都,伍子胥心頭積蓄的仇恨終於得以發洩,楚平王已死,被伍子胥鞭屍,也有說法是撻墓。此時的伍子胥,想必並沒有什麼大仇得報的興奮,大概只有沉鬱,整個過程,處處都是荒謬。

第一次,國不愛他,他不愛國;第二次,一心愛國,國依然不愛他

之後伍子胥的好友申包胥哭秦庭,借來秦師趕走吳軍復國。退回吳國後,伍子胥輔佐闔閭,主要敵人變成了越國。闔閭死於吳越戰爭後,輔佐闔閭的兒子夫差。可能是伍子胥的“聯齊抗越”觀點不合夫差之意,也可能是另一個來自楚國的人伯嚭的陷害,於周敬王三十六年被賜劍自殺。這次他沒跑,死前留下遺言,要家人於他死後把他的眼睛挖出,掛在東城門上,親眼看著越國軍隊滅掉吳國。

看伍子胥兩次愛國經歷,第一次,要說他不愛楚國,肯定不對。申包胥指責他的時候,他的回答是:“為我謝申包胥曰,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滿滿的無奈,我還能怎麼辦?我伍家世代楚國公卿,我能不愛楚國?然而楚平王他殺我全家啊!

第二次,死前的憤恨,正說明了他愛吳國愛的深,吳國是他半生心血所在,怎忍心看著被糟蹋?然而對不起,人家夫差認為吳國是他的吳國,你伍子胥只是個楚國來的打工的,你去死吧。

伍子胥第一次挺聰明,我愛楚國,但楚國被大流氓楚平王和小流氓費無極霸佔了,我愛楚國的方式就是懲罰這倆臭流氓,這才是公正。

第二次,可能是他真的老了吧,失去了再次報復流氓的心情了,你的國,我就死在前面,冷眼看著你完蛋就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