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無宇巧說楚靈王

申無宇巧說楚靈王​那是在春秋時期,楚靈王派公子棄疾滅掉蔡國後,想封棄疾為蔡公,心裡猶豫不決,就和上大夫申無宇商議這件事。

申無宇說:“知子莫如父,知臣莫如君”。關於這件事,還是大王您自己決定吧。如果一定要臣表態,那我就給您講一個故事吧:從前鄭莊公建成櫟城後,派子元去防守。子元去後,招兵買馬,擴充實力,他的勢力越來越大。到了鄭昭公時代,子元的勢力能夠鉗制王室,逼得昭公連“公”字也撐不起了。有一種說法是:不能同時把五個身份好貴的人至於遠方,也不能同時把五個身份低賤的人留在朝廷。不能讓血親到外界去,也不能讓外臣進入朝廷機要處。這是治國安邦的好方法。大王您不依這個道理辦事,竟然想讓棄疾戍守在外,而使鄭丹為臣居於朝內,這將招致大禍啊!請大王三思啊!!

楚靈王覺得申無宇說得好有道理,於是聽從了他的建議。接著又問申:“國內建造規模龐大的城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申無宇說:“鄭昭公因建築櫟城而被殺,宋子游為建造亳城而被誅,齊無知因渠城被害,衛獻公卻因蒲城而遭放逐。櫟、亳、渠、蒲都是大城,甚至與國都相等。這好比大樹一樣,當樹枝的末梢過大時,樹幹就不堪其累而折斷,又如動物一樣,其尾太粗,超過了頭部,它就無法自由搖動。因此,請大王慎重考慮。”

申無宇就這樣用自己清晰的頭腦,敏捷的辯才,深入淺出、有理有據、立論環環相扣的答案,成功的說服了楚靈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辦事都想求得一個圓滿的其結果。從事物發展的角度來看,辦好事需要順其自然,順應客觀規律,如果一味強求,不但不能達到預期目的,還會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正所謂:行其無為,順其自然,因勢利導,萬事可行!

申無宇巧說楚靈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