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28岁登基,在位23年,为何51岁时突然暴毙?

温开元


虽然李世民的在位时间和执政年岁均不是封建社会中的“帝王之最”,但是纵观封建400多位皇帝之中,李世民确实也可以说是高龄的一位皇帝了。再者来说,居于唐朝那个时代,社会人均寿命的水平并不高,故在我看来,寿命已达51岁的李世民驾崩简直就是正常现象,而且李世民的死因也纯属正常,史书上亦并未遗留下关于“唐太宗异常死亡”的迹象,“暴毙”一词用在这里似乎就有些不太恰当了。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统一天下后的第二位皇帝,其本身只是唐高祖李渊的嫡次子,后经过“玄武门之变”爬上了太子之位,间接地将李渊取而代之。说李世民是中国封建史上最为英明之帝王绝不为过,凭其一生卓越功绩,绝对是实至名归!李世民即位之初,对内文治天下、劝课农桑,与民休养生息;对外武平四海、开拓疆土,于各民族安邦定国。“贞观之治”的开创,更是为其后唐朝100多年的盛世繁唐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公元649年(即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于含风殿驾崩,享年52岁。对于李世民的真实死因,似乎历史上并未有过太多猜测与疑心,只是有些人会认为:一生文武兼备的李世民竟然会“英年早逝”!


其一:惯为“痢疾致死”之说法,另有“毒食丹药”之嫌疑

关于李世民的真实死因,绝大多数有关史料都曾以“太宗绝患痢疾而亡”的说法,流传数千年以来,似乎“痢疾”已经成了官方说法。但其实经过历代史家认为:李世民身患痢疾确实不假,但是痢疾似乎并不是最终致死之病根。如此猜测之下,似乎李世民晚年的“沉溺长生不老而过度服食丹药”才是最终致死之根源。旧唐书记载:太宗“服胡僧药,遂致暴疾不救。”这种说法并不仅仅只是此书之所提,另有多本野史之辅材。其实我们也不难理解,魏晋风气莫不以“炼丹求生”为主,唐承魏晋,实在是太过平常。


其二:征战四方遗旧伤,身经百战皆伤疤

身为一代文武兼备的帝王,唐太宗年轻之时可是常年“摸爬滚打历沙场”的人物,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李世民虽然武艺高强,但也是凡人肉体之身,难免会有战争的烙印。另外,爆发于公元644年的“唐征高句丽之战”更是给了御驾亲征的李世民一个身体上的重创,这次重创主要所指即为:李世民在征战过程中,不幸被敌军用毒箭射中左眼,因而留下了极为严重的后遗症。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曾于班师回朝途中,不幸感染上了“痈疽”等病症,以至于到达了“太子为上吮痈,扶辇步从者数日”的程度。


小镇月明


人越老,越惜命,帝王更是如此。从古至今,有无数帝王因渴望长生不老而终,就连英明的唐太宗都脱离不开这个怪圈,为了子虚乌有的长生不老,终因食用“仙丹”暴毙。


唐太宗李世民在我国是非常开明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大唐呈现出贞观盛世的景象。但是在他晚年,既迷信方士,又痴迷丹药,俨然是一副道家弟子修仙之象。

为何这么英明的君王会有这么大转变呢?

其实早期唐太宗李世民是对长生不老之类的思想持否定态度的。他一度对着大臣嘲笑秦始皇和汉武帝求仙的愚蠢行为,说“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还说秦始皇派徐福率领三千童男女求仙药,药没求到,徐福带着人跑了,秦始皇则送了命。说汉武帝为了求仙,把女儿都嫁给方士,一样还是被骗。还说梁武帝君臣只谈佛家的空苦之论,侯景之乱时,百官不能骑马。齐元帝更是在北周军队围困的情况下,还在为臣下讲述《老子》,百官们穿着战袍聆听。

唐太宗认为这些都应该引以为戒,他还说自己所好者,只有尧、舜、周、孔之道。


看来,人总是善变的。自己说的那些话有些说的太满了。晚年的唐太宗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和秦皇汉武一样,开始愚蠢的追求长生不老。也可谓是极大的讽刺了。

人老了,病就多了,死亡就慢慢迫近了。人都是畏惧死亡的,尤其是享受了一辈子荣华富贵的帝王,更是不想死。他觉得国内的术士不靠谱,于是派人四处寻访国外大师高人。

贞观二十二年,王玄策在一人灭一国的传说中俘虏了一名叫那罗迩娑婆的印度和尚,此人本是个在印度混日子的神棍,口才相当了得。见了唐太宗后,便吹嘘自己有二百多岁的高龄,专门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并对唐太宗说只要吃了他炼制的丹药,延年益寿不成问题,甚至可以长生不老白日飞升。

这番话打动了唐太宗追求长生的心理,于是便对其委以重任,让他炼制长生不老丹药。那罗迩娑婆见唐太宗对他深信不疑,于是煞有介事的开出一大串稀奇古怪的药来,唐太宗要求天下寻访这些药。

贞观二十三年春,印度僧人炼制的药已经出炉,唐太宗见到后如获至宝,于是依照那罗迩娑婆的嘱咐服食“仙药”,可想而知,仙药变成了毒药,病情反而加重了许多,两个月后暴疾而终。

服胡僧药,遂致暴疾不救。

所以最终定论是唐太宗服食丹药不当而亡,真是讽刺性的结果!


望风瑟瑟


其实称不上暴毙,在那个年代,51岁的寿命并不算短。不过与他的后代李隆基(77岁)相比少了20多年,确属可惜。原因有这几个可能:

一、常年征战

李世民16岁就从军,在云定兴麾下,解救陷入突厥重围的隋炀帝。

19岁时跟随李渊太原起兵,其后一直作为李氏的领军元帅到处征战,先后消灭薛仁果、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劲敌,打残刘黑闼主力。

李世民打仗还有个特点--亲自冲锋陷阵,他建立的精锐骑兵玄甲军,就是自己作为先锋。

在去世的前六年,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史书中讲:“虽盛暑流汗,不之易。”气候太恶劣,但李世民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在马上待了几个月。

这就现如今的运动员,常年在运动场上过度使用身体的话,年纪大了其后遗症会逐渐体现。况且打仗比如今的体育运动要艰苦得多。

二、生病

在亲征高句丽班师后,李世民就病了,“上疾痈,御步辇而行”,生了疮,甚至无法走路。而且这场病持续很久,第二年(公元646年),“上疾未全平,欲专保养。”已经病到暂时不处理朝政。直到公元647年才彻底恢复:高士廉去世,李世民计划亲自送丧,房玄龄则对他进行劝阻“房玄龄以上疾新愈...”。

但同年,李世民又得了风疾。有点像今天的中风,这像是李氏的家族病,有六七位皇帝都因此病去世。

公元649年,李世民“苦利剧增",严重到出不了声,不久去世。

三、晚年心理波动太大

其一,魏王李泰与太子李承乾争宠,后者勾结重臣侯君集意图伺机谋反,并收买了刺客准备刺杀李泰。但未曾想刺客先行告密,李承乾、李泰二人皆被废。兄弟同室操戈,让李世民联想到自己当年的玄武门之变,对其打击巨大。

其二,御驾亲征高句丽未获得预期战果。

其三,高士廉、房玄龄等忠心耿耿的老臣相继去世,李世民多次痛苦流涕,心理波动太大。

从现代医学理论来讲,身体的过度劳累、心情压抑,都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李隆基就不一样,人家经过了安史之乱后,当了太上皇,还能天天锦衣玉食、没心没肺的作乐,物质和精神都很丰富,自然能活得久。


正史漫谈


关于唐太宗的暴毙,众说纷纭,迷雾重重。

朝鲜人说唐太宗是被他们射死的。前些年,韩国有一部很扯的古装电视剧,讲的是李世民东征高句丽,结果被高句丽打的大败而归,眼睛还被毒箭射瞎了,成了独眼龙,最后毒发而亡。


然而,咱们的历史却是另外一种说法,《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时,得了“痈疽”,这是一种毒疮,还记载了太子李治亲口替李世民吸脓疮的事情,此后太宗身体每况愈下。

其实,用口吸脓疮是极不科学的,因为口腔内含有大量真菌,用嘴吸脓疮极易加重感染,不知道唐太宗病情加重是否与此有关。


还有一种说法,唐太宗是吃了仙丹而死的。《旧唐书》记载“服胡僧药,遂致暴疾不救”。

假药害死人啊,秦始皇吃了仙丹之后,很快玩完了;汉武帝吃了仙丹之后,很快升天了。粗略统计一下,历史上因为吃仙丹而死的皇帝,不下十人之多。

想当年,孙悟空一家伙偷吃了太上老君几百颗仙丹,他是金刚不坏之身,所以硬挺了过来,要是凡人的体质,估计只需小小一粒,就可以“羽化升天”,飞上月宫见嫦娥姐姐了!


李世民之所以吃了仙丹,这都要怪王玄策啊!玄策,玄奘,都是玄字辈的人,玄奘写过《大唐西域记》,玄策写过《西域传》,后来经专家证实,《大唐西域记》中有不少插图和内容都是盗用,呃,不是,“借鉴”《西域记》中的。

王玄策也是个奇人,他一生去过四次天竺,而且还有过“一人灭一国”的惊世壮举。原来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天竺的时候,恰逢天竺发生叛乱。叛军把王玄策捉住了,押入了大牢。

最后,王玄策寻机逃了出来,一逃就逃到了吐蕃,到了吐蕃之后,向吐蕃国王借了一万军马,调转马头反杀回来,后分分钟灭了天竺叛军。


灭了天竺之后,王玄策就把俘虏押往长安受审,这些俘虏之中,有一个叫作那迩娑婆寐的方士,这人是个大忽悠,自称活了两百岁了,而且还擅长制造长生不死之药。

王玄策把迩娑婆寐介绍给了唐太宗,唐太宗很高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妨试一下吧!

结果,迩娑婆寐花了七七四十九天,经过四十四道工序,终于研制出了“印度神药”,唐太宗吃了之后不久就玩完了。


一半秋色


好像就是因为身体不行了吧,生病医治无效,于公元649年驾崩于翠微宫含风殿,享年52岁,毕竟他的一生也是颠簸前行,并以己之力开创贞观之治,操劳过度也在情理之中。



瀛幻




答:唐太宗李世民51岁突然暴毙,其实并不是什么历史谜案,原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他自己瞎听妖人妄语,乱服剧毒丹药,最终毒死了自己。

人生于世,绝大部分畏死贪生,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无可厚非。

但要评选最“畏死群体”,当属帝王无误!

道理很简单,拥有的东西越多,越担心失去。

生无可恋者,往往都是一无所有之人。

帝王富有四海,俯视苍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权、钱、色、气、酒,样样为其所有,剩下的唯一愿望,就是希望这一处境可以永远,万古不变。

但是,时光匆匆,脚步永远不会停留。

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不知不觉中,头发变白,皮肤变皱,身子变得佝偻,死神开始招手……

现实无比残酷:时光就是我们人类的最大敌人。

那么,长生不老,就成了历代封建帝王的最大追求!

秦始皇就是历史上追求长生不死最著名的皇帝了,他大力赞助卢生去仙境求药,又派徐福出海访仙,但他最终只活了49岁。

汉武帝也追求长生不死的帝王队伍中的佼佼者,他甚至比秦始皇嬴政还疯狂。《史记·武帝本纪》中,几乎有一半的篇幅都在讲他如何宠信方士,如何劳师动众追求仙药。

和秦皇、汉武一样,唐太宗也是千古一帝,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也一样痴迷长生不老。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从天竺国来了一个名叫罗迩娑婆的妖僧。此人诡称自己会炼制长生不老仙丹。

唐太宗大喜过望,让妖僧为自己炼制。

没承想,“神丹”炼成之日,就是太宗皇帝毙命之时。

他喜孜孜地服下丹药,很快毒发身亡,终年五十一岁。

历史上像唐太宗这样,为追求长生不老,暴食丹药的帝王可不少。

如晋哀帝哀帝司马丕,此人迷信黄老之术,常服长生不老之药,服食过量而死,时年25岁。

又如唐穆宗李恒,渴求长生不老,服药过量而死,时年30岁。

唐武宗李炎,信奉道教,吃丹药身亡,时年33岁。

唐宣宗李忱,为求长生吃丹药被毒死,时年50岁。

南唐烈祖李升,常服丹药,中毒身死。时年56岁。

清朝的雍正,也是吃丹药中毒致死……


覃仕勇说史


李世民暴毙之谜,都是因为这个印度人!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在终南山翠微宫含风殿,唐太宗李世民的人生在这里终结,享年52岁。唐太宗李世民是人人皆知的皇帝,他戎马一生为唐朝的建立、发展、巩固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他为大唐盛世打下了基础,史称贞观之治。那么他为何突然暴毙?是谁要害死他呢?

众所周知,李世民是一位马上皇帝,可以这么多,大唐江山就是靠他打下来的。他大半辈子都是在马上驰骋,身体应该很强壮,但为什么在50岁这个正值壮年之时身亡呢?

在历史记载中,我们很容易的就能知道李世民喜爱打猎,也经常带领大臣外出打猎,可是从贞观十六年开始,到贞观二十三年,这七年之间,李世民仅仅打猎一次,从这里我们可以大概猜出,李世民为什么没有去打猎的原因。

李世民在当时已经没有心情去打猎了,身边的烦心事一桩接着一桩,而且李世民身体也不支持他去打猎。如果还像年轻时候那样,身强体壮,他绝不会放过去打猎的机会。

据史记载,贞观十七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太子李承乾和侯君集密谋逼宫。李承乾不愧是李世民的儿子,想法都和李世民如出一辙,李世民当初靠着玄武门之变取得皇位,而李承乾也想效仿一次,但是却败露了。

长生不老药

李世民因为这件事心烦意乱,受到沉重打击,自己心爱的儿子居然做出这种伤天害理之事,谁能不伤心呢?李世民在伤心之际,开始吃药,来维持自己的生命。李世民也是皇帝,虽然他不是个俗人,但却也相信俗事,就是长生不老。服用丹药是长生不老的唯一途径,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像年轻时一样身强体壮,延年益寿。

李世民不仅一个人吃,他还会把丹药赏赐给大臣,就比如大臣高季辅曾因陈述政事得失让李世民很开心,所以李世民“特赐钟乳一剂”,还附言“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另外就连尉迟恭也被赏赐了,同样吃了长生不老药,“敬德末年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尉迟恭字敬德。

我们都知道以前的长生不老药都是含有剧毒的,而李世民暴毙,也正是因为长期吃这些长生不老药,才毒发身亡的。当然,这些丹药是国产的,所以药力并不怎么强,尉迟恭也一直吃,却活到74岁,李世民和尉迟恭没得比。

问题来了,同样是吃长生不老药,为何尉迟恭死得那么晚?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在贞观二十二年,有一个胡僧那罗迩娑婆,他声称自己已经200岁了,并且知道长生不老的方法。李世民很好奇,同时也很开心,因为能活那么就的人肯定知道长生不老的方法,于是召见这个胡僧,并且将他视为指引长生不老之路的神明。

深加礼敬,馆之金飙门内,造延年之药。

最终仙丹炼成,起名“天竺仙丹”。李世民迫不及待,一口吞下仙丹,结果与李世民想法相反,身体不但不见好转,反而愈加严重,最后就连御医们都无可奈何了。很快,李世民便带着自己的长生梦去了另一个世界继续长生。

昔贞观末年,先帝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婆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药,胡人有异效,大渐之际,名医莫知所为。

这是唐高宗时期,东台侍郎所说的话。

而在唐宪宗时期,大臣李藩也说过:

文皇帝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

从这些来看,原来害死李世民,让李世民突然暴毙的人就是这个印度人。


理科男读历史


唐太宗算不上暴毙,其实太宗对他的死早有预料,因此对其死后的事儿都预做安排,一步一步十分老道,毫不突然。

一、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其中有三人都只是活了五十岁左右,唐太宗在古代皇帝中不算短寿

四大名君中,除了汉武帝活了七十岁,其余三位都刚刚五十左右,对比起来,唐太宗不算活得短的。对比中国古代那么多皇帝来说,唐太宗还应该在平均寿命之上。对比唐朝人的平均寿命,唐太宗依然在平均寿命之上。

二、再对比四位出名的太宗皇帝,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丝毫不短,在古代皇帝中算是在位时间很长的

汉太宗汉文帝、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明太宗朱棣(嘉靖时改为明成祖),这四位皇帝的庙号都叫太宗,有趣的是,四个人都是自己朝代的第二位或第三位皇帝,而且他们在位时间出奇的一致,都在二十二、三年左右,真不知道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因为他们比较类似,因此死后被上了同样的庙号。和历代皇帝比,他们是在位时间比较长的,而且都算是太平天子(虽然他们后三位都打过仗)。

三、唐太宗病逝之前,已经对朝局进行了周密的安排,绝非对自己的死毫无预料

早在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就有托孤之意,他甚至对李绩(徐茂公)说道:“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无以逾公,公往不负李密,岂负朕哉!”

在那个时候,他以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房玄龄为太傅,萧瑀为太保,李勣为詹事,还定下了太子拜三师的礼仪,其实这就已经是在托孤了。他这个托孤,可比刘备当年托孤从容得多,距离他去世的贞观二十三年还早呢。

到他去世时,他心目中的他死后的唐朝政治格局已经形成,即以李治为嗣君皇帝,以长孙无忌、褚遂良、李绩为朝中的三头政治,以辅助李治。

为了巩固李家天下,他甚至因为“女主武王”的谶语事件,杀了禁军大将李君羡。还给稍不放心的李绩设下一个套。这一切都进行得特别从容。要说太宗对自己的死毫无预料,这是不可能的。

四、资治通鉴中,早在贞观十九年,已经明确记载李世民生病,贞观二十一年,又记载他病情加重

原文如下:壬辰,车驾发定州。十二月,辛丑,上病痈,御步辇而行。戊申,至并州,太子为上吮痈,扶辇步从者数日。辛亥,上疾瘳,百官皆贺。(贞观十九年)

“是月,上得风疾,苦京师盛暑,夏,四月,乙丑,命修终南山太和废宫为翠微宫。”(贞观二十一年)

贞观十九年的记载是说他患疮,二十一年的记载是说他中风。其实有一点现代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患疮不过是他三高、心脑血管病的并发症而已。李世民的身体早在这之前,肯定已经出现问题。

这种病症,几乎是唐朝皇帝的遗传病,后来唐高宗李治长期生病无法处理朝政,就和这有关。究其根源,很可能来自于北周皇家宇文氏的遗传,李世民之母窦氏是宇文家的外甥女,而宇文家有几位皇帝很可能死于这种疾病,其中以北周武帝宇文邕最为明显。

五、虽然历史的事实总是难以证明,但根据历史记载,有些谣言还是要驳斥

唐太宗死于高句丽人造成的箭伤?这种说法最不可信,属于半岛小国自己意淫的想法。倘若太宗真的因为贞观十九年亲征高句丽而受伤,也只能证明他身先士卒的英勇,更何况他那个年纪和地位,也不至于要亲临最前线的战地。而且,太宗到二十三年才去世,这和十九年的箭伤完全扯不上关系。

至于太宗死于服用丹药的说法?这是颠倒了因果。太宗为什么要服用丹药?那是因为太宗觉着自己身体出了问题,难以恢复,把丹药当成治疗药物来用。太宗患了三高、心脑血管病这才是原因,服用丹药只是患病带来的结果。当然,有毒的丹药一时起到了提振的作用,实际却加深了太宗的病情,最多也就算个叠加因素。

可以说,在贞观十七年,以太子李承乾谋反未遂为转折点,唐太宗的身体已经出了很大问题。这其中的因素是复杂,和太宗的身体基础、情绪、国政等等都有关系。但是,太宗绝不是暴崩,他对自己的病情是清楚的,因此才会从早年的不信神仙方术、到迷信长生,但他对这种迷信也没有把握,于是又理智的安排起自己的身后事来。这些事情,历史的记载都有痕迹,推论一下就可以知道。


星火辰


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名,我想诸位读者朋友们都不陌生,作为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身为秦王之时他便常常领兵作战,为唐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位后更是励精图治,广泛任用贤才,使得国家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因此他的统治也被称为“贞观之治”。

就是这样一位千古明君在二十八岁时登基,治理唐朝共二十三年,年仅五十一岁就暴毙身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关于李世民离奇死亡的原因流传有很多版本,比如说“被高句丽的毒箭射中毒发身亡”还有“得了背疽以后不治而亡”等等,但在笔者看来,李世民的死亡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军旅生涯负伤无数

众所周知,李世民拥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只需要坐镇后方进行指挥即可,事实上战场上的李世民敢打敢拼,勇猛难当,甚至还曾将自己当作诱饵引诱敌军。

自十六岁参军以后,李世民就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场战役,也受过不少伤,比如在霍邑之战中,他就曾被敌军的弓箭射中,对此《资治通鉴》这样记载:

太宗与军头段志玄跃马先登,深入贼阵。敌人矢下如雨,太宗为流矢所中,拔而复战,冲突其阵。后愤气弥厉,手杀数十人,两刃尽缺,血流入袖,洒而复战。

这种负伤经历往往会对身体造成难以恢复的伤害,比如李世民手下的秦琼在早年可谓是勇猛无双,为他也受了很多伤,结果李世民登基后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并且在贞观十二年因病去世。虽然李世民没有秦琼那么拼,但是连年的征战也给他带来许多毛病,尤其是在四十岁以后旧伤复发,身体更是一天不如一天。


二、常年饮食作息不规律

多年的征战生涯不仅给李世民带来了无数的伤痕,还让他饮食作息习惯常年不规律。这也很好理解,毕竟两军交战比拼的是方方面面的能力,没有人会傻傻地约定某一个时间决一胜负,像突袭这样手段在两军交战中可谓比比皆是。

在这种情况下,将士们根本无法保证正常的饮食作息,尤其是主帅,更是必须时时刻刻观察战场上的动态,并且在第一时间做出合理的指挥。比如在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就是趁着窦建德士兵喝水的功夫发动突袭才大获全胜的,《旧唐书》对于这一段历史如此记载道:

建德列阵,自辰至午,兵士饥倦,皆坐列,又争饮水,逡巡敛退。太宗曰:"可击矣!"亲率轻骑追而诱之,众继至。建德回师而阵,未及整列,太宗先登击之,所向皆靡。······

由于长期饮食作息不规律,李世民的肠胃一直很不好,甚至还在贞观期间患上了“气痢”的消化道疾病,这同样为他后来的暴毙埋下伏笔。

三、操劳政务透支身体

我们都说李世民是历史上难得的明君,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刚刚即位之时,唐朝可谓是内忧外患,对内,经历一场夺权大战后国力大为折损;对外又有突厥虎视眈眈。

为了让唐朝富强起来,李世民开始“沉迷于”政务无法自拔,《贞观政要》对于他的努力这样记载道: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夜恒思百姓间事,或至夜半不寐。惟恐都督、刺史堪养百姓以否。故于屏风上录其姓名,坐卧恒看,在官如有善事,亦具列于名下。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李世民为了国家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夙兴夜寐已是常态。不仅如此,即使到了贞观后期,他仍然能做到励精图治,当然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努力,因为他的身边还有一个时时刻刻劝谏他做明君的魏征。

李世民常年操劳政务从而透支了自己的身体,这也是他无法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心灵时常遭遇冲击

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偶尔遭遇下冲击,那或许他会化悲愤为力量,从此走上逆袭的道路,可要是这种冲击接连不断,那即使他能挺住身心也很难保持健康。

我们知道为了夺权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在这场斗争中他害死了自己的亲哥哥与亲弟弟,还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这本就让他的内心愧疚不已;结果天道轮回这种事情又发生在自己头上,他本对长子李承乾给予了厚望,可是这孩子不但性取向不正常,还做了刺杀老师这种大逆不道之事,后来更是在打猎中把自己的腿给摔折了。

这已经让李世民够失望了,但李承乾却不知悔改,甚至为了上位还发动了兵变,虽然最后李世民成功镇压了兵变,但是这种被自己亲生儿子背叛的事情也够他闹心了。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李世民还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当时他对晋阳公主无比疼爱,结果这孩子年仅十二岁就因病去世,对于晋阳公主的死李世民备受打击,甚至于“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

李世民的心脏再强大也经不住这一件件闹心事的折腾,试问心灵时常遭遇冲击的他又如何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呢?

五、长期服用有毒丹药

李世民还曾嘲笑过秦始皇和汉武帝,说他们追求长生不死的做法愚不可及,一个被方士骗得团团转,另一个为了长生还将女儿嫁给了方士。结果到了晚年之际,李世民同样对于死亡无比畏惧,所以他还是走上了秦始皇与汉武帝的老路,不但迷信方士还痴迷于丹药,俨然一副修仙的模样。

我们都知道,那些方士所炼制的丹药大多富含有毒物质,秦始皇之所以英年早逝与他长期服用丹药密切相关。长期服用有毒丹药使得李世民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直到有一天他终于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在大败天竺国以后俘虏了一批天竺国人,为了保命,其中有一个名为罗迩娑婆的和尚声称自己会炼长生不老丹,李世民听后大喜过望,立刻命他为自己炼制丹药。一年以后所谓的“神丹”终于炼成了,可李世民服用过后不但没有延年益寿,反倒因药物中毒七窍流血而亡,对此《旧唐书·郝处俊传》有这样一段描述:

“先帝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寐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药。胡人有异术,征求灵草秘石,历年而成,先帝服之,竟无异效。大渐之际,名医莫知所为。

就这样一代明君最终死于自己“长生不老”的贪欲,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综上所述,李世民晚年暴毙是其军旅生涯负伤无数、常年饮食作息不规律、操劳政务透支身体、心灵时常遭遇冲击、长期服用有毒丹药这五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诸位看客,你们说呢?


执笔灬写史


据《新唐史.太宗本纪》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因服用天竺(今印度)长生不老药导致暴疾,驾崩于中骊山翠微宫含风殿。

原来早在两年前,也就是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相传李世民得了“风疾”,烦躁怕热,口渴难耐,于是便让人在骊山顶峰修了翠微宫,修好后去那里养病。



就在这个时间点上,“一人灭一国”的大唐外交官王玄策出使天竺(印度)凯旋归来了。

值得一说的是,王玄策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太宗生病前曾派王玄策带着30名使者出使天竺(印度),等老王到了印度后(古印度是联邦制,由许多小国组成),出使的这个国家发生了政变,叛乱分子就把老王一行人投进了监狱。

老王沮丧极了,心想“真倒霉,正赶上暴乱,不能就这样等死。”

幸亏王玄策机智,乘看守不注意的时打蒙了看守,一行人跑了出去。

老王他们并没有往大唐跑,而是跑向大唐的藩属国吐蕃去借兵,吐蕃国王借给了王玄策一万人的军队,老王带着一万人马,运用孙子兵法,竟然以少胜多灭了这个国家。这就是历史上的“一人灭一国”的事情。

老王从叛军手中夺回了政权,交给了原来的国王。然后带着战利品和国王献给太宗的礼物高高兴兴回国了。

除了这些之外,王玄策还带回来一位印度高僧——那罗尔莎婆寐。



回国后,老王来到了翠微宫,看到太宗病歪歪的样子,于是说:“陛下,正好这次我带回来了一位200多岁的高僧,让他瞧瞧病吧?”

李世民一听200岁的高僧,就认定他必有长寿秘方,赶紧说,“快请!”不大一会,高僧来了,李世民一看果然不同凡响,雪白的胡子,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从脸上看没有一点皱纹,宛若孩童的一张脸。太宗从心里就相信了高僧。

印度高僧了解了一下病情,从随身携带的药箱里抓了一些不知名的粉状物,然后用水银和朱砂调制成丸,让老王用炼丹炉练两天两夜,然后让太宗服下。

高僧说这是天竺的“起死回生不老丹”。

练好后,太宗就吃了,还别说,头两天果然见好,不适症状比如口渴,烦躁等消失了,太宗、老王以及御医们很高兴,心说这回皇上有救了。

如此炮制吃了三副药后,等吃了第四副药后,太宗突然嘴歪口斜吐吐白沫,不到一个时辰就死了,这下子吓坏了老王和印度高僧。



太宗死了,他的儿子李治继位,李治还算仁慈,并没有怪罪老王和印度高僧,事后老王赶紧把高僧打发回印度了。

其实世上哪有起死回生不老药呢?人食五谷杂粮岂能不得病?加上太宗年轻时征战四方,落下了一身伤痛,到老了纵欲后宫,这些都有损健康,太宗虚火太旺,加上高僧的补药,如火上浇油,李世民不死才怪呢!没有印度高僧兴许李世民还能多活几天,然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