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被“吼”,長大後會有兩個“缺陷”

朋友小顧,小時候就是被“吼”大的,不是奶奶“吼”她,就是母親“吼”她。如今的小顧深知這種教育方式帶來的危害,暗暗發誓以後不能用這種粗魯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然而,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真的是法師就可以解決的嗎?

結婚沒幾年,小顧就有了自己的孩子。如今孩子已經上了小學一年級,孩子膽子卻非常小。每次帶孩子出去玩,稍微高一點的器械就不願去嘗試,別的孩子自己玩得盡興時,小顧的孩子卻總是跟著媽媽在一起,不能融入孩子們當中。

孩子經常被“吼”,長大後會有兩個“缺陷”

有些時候趁小顧不在意,她的孩子還動不動就推打其他的小孩,以至於小顧都不願意讓孩子獨自和其他的小孩一起玩。

為何會小小的孩子,會有這樣的行為?

原因還是在小顧身上,小顧曾經發誓不罵孩子,但是原生家庭帶來的烙印,是難以抹去的。從孩子出生開始,小顧就沒少和丈夫吵架,沒少吼。很多認為,小顧只是和丈夫吵架,孩子又很小,不會有影響。這就是大錯特錯了。

孩子雖小,卻對外界環境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尤其是從能說話、能走路開始,便已經可以模仿大人的言行了。小顧和丈夫的每一次吵架,每一聲怒吼,都會被孩子下意識地模仿過去。

等到孩子稍微大點時,又十分頑皮,小顧更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時不時地對孩子大聲吼叫。一聲聲怒吼之下,孩子的眼神裡是淚水、是疑惑、也是委屈,而在其內心早已經埋下了自卑以及暴躁的種子。

孩子經常被“吼”,長大後會有兩個“缺陷”

如此的環境下,其小孩又怎麼會自信,怎麼會願意和別人交流呢?

若是小顧不改,其孩子長大後,至少還要承擔兩種缺陷!

性格上的缺陷:膽小怕事,有暴力傾向

在很多人看來,膽小怕事和暴力傾向是不應該存在於同一個人身上的。而在心理學上,這確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情況了。越是膽小怕事的人,在其童年越是會存在一些心理陰影,較為常見的就是被“吼”大的。

時常被親人吼的小孩,安全感會逐漸丟失,沒有任何安全感的人,便會逐漸形成膽小怕事的性格特徵。家是孩子最後的港灣,如果這個港灣給他的是吼叫,是粗魯地對待,他又如何去尋找安全感呢?

長大之後,這種處理事情的方式,逐漸會變成其性格上的特徵,成為帶有暴力傾向的人。而這種暴力傾向不會反饋給其他人,依舊會是其父母或者是妻子,乃至於孩子。

社交上的缺陷:溝通能力差,過於偏執

孩子經常被“吼”,長大後會有兩個“缺陷”

被吼大的孩子,吼也會成為他處理事情,以及與人交流的一個方式。小顧的孩子,在和小顧的爭吵過程中,聲音並不比小顧低,而且時常有狂躁的表現。

這在長大後,和別人的交流中,就會逐級變得固執己見,過於偏執。往往遇到些問題,也會通過怒吼來處理,因為在他們看來,吼叫能夠讓別人滿足他的要求。這就會讓孩子逐漸失去溝通能力,漸漸失去身邊的朋友。

幸運的是,小顧在丈夫的監督下,及時地改掉了這個粗魯的教育方式,其小孩也變得逐漸開朗起來。身為寶媽的你,是否也改掉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