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著名作家李巨懷:十年一劍 譜寫半部寶雞史

一本《書房溝》,半部寶雞史。著名作家高建群這樣評價小說《書房溝》。這本反映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西府社會風雲變遷的小說這些年很火,目前,該書已經被翻譯成英法俄等多種語言出版。根據《書房溝》改編的劇本也已定稿,不久將搬上熒幕。

寶雞著名作家李巨懷:十年一劍 譜寫半部寶雞史

該書作者李巨懷,是寶雞優秀的實力派青年作家,他多以故鄉風土人情為原型進行文學創作,他的作品有一個主題就是鄉愁。他說:“人的一生,小時候最大願望就是逃離故鄉,但到一定年齡後,就又迫不及待的想回故鄉,表現形式就是落葉歸根,一旦歸不了根,就只剩思鄉。”

人文氣息濃厚的書房溝造就了他

在岐山縣蔡家坡有個草坡村,村裡有個溝叫書房溝,書房溝得名源於很早這裡有個私塾,溝裡有根高聳的土柱,形似毛筆,村民叫它“神筆”,當地人篤信它蘊含“文氣”。李巨懷就出生於這個文化氣息濃厚、民風淳樸的溝裡。

抗戰時期,鄭州扶輪中學(後更名蔡家坡鐵路中學)遷至此,使溝裡的文化氛圍更加濃厚,當地居民加上遷來的學生,溝里人口近3000人,當時這裡培養了大批革命青年。據有關統計,書房溝曾考出了一千多名大學生,很多人最後都成了我國一些頂尖行業代表。“方圓20公里範圍內,都對書房溝這個地方特別認可,可以說這裡是蔡家坡的文脈之地。”李巨懷說。

兩度獲得茅盾文學獎的著名女作家張潔的母親曾在鄭州扶輪中學任教,張潔的童年也是隨母親在書房溝度過的,至今,她家以前居住過的窯洞還在。張潔也多次在她的文學作品中說過她的故鄉在陝西關中一個叫“草坡”的小村子。“張潔對我們溝裡的孩子影響特別深遠,她的兩篇作品入選了初中語文課本,她就是我們小時候的榜樣。”李巨懷回憶說。

寶雞著名作家李巨懷:十年一劍 譜寫半部寶雞史

李巨懷記得,他小時候,溝裡的學生們普遍愛讀書,也喜歡和外面人打交道,他認為這除了與村裡原有的濃厚文化氛圍有關外,還與蔡家坡鐵路中學的存在有關,因為學校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他們給村裡的孩子們描述了大家從未見過的世界,讓大家對溝外的世界充滿了好奇。

因小時候上學課程較少,所以李巨懷有大把時間看“閒書”。“我家隔壁有個哥,在郵局上班,他經常會帶來一些報紙報刊,我經常借來看。”李巨懷回憶,因為當時的課外書有限,所以每次從這位哥哥手中借到報紙報刊後,他都格外珍惜,會仔細品讀上面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個字句。李巨懷認為,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有幸生在書房溝,是這裡濃厚的人文氣息造就了他。

路遙的《人生》改變了他一生

書房溝雖然不大,大概20分鐘就能走到蔡家坡火車站,但從小長在溝裡的李巨懷從未想過有一天會走出書房溝成就另一番天地,更沒想過會成為一名作家。

“其實一個人的愛好往往來源於小時候的一些因素,小時候也沒想到我會去寫作,路遙老師的《人生》就是改變我人生的一本書。”李巨懷記得他讀初三時,從堂哥處借到小說《人生》,堂哥只答應借他一晚。李巨懷被小說裡面主人公高加林的命運所牽動,他熬了一個通宵就看完了《人生》。也就是從看完那本書後,他開始思考自己的命運、思考自己的人生。那個時候,李巨懷覺得路遙老師筆下的高加林將會成為他們這一代農村娃的宿命。他突然想與命運抗爭,想擺脫這種宿命,走出這個溝,到外面的世界去。

寶雞著名作家李巨懷:十年一劍 譜寫半部寶雞史

那個年代,農村娃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就是考大學,李巨懷經過努力考上了寶雞師範學院(今寶雞文理學院)經濟管理系。在大學裡,他利用閒暇時間讀了大量的書,這為他日後的寫作儲備了豐富的知識。1990年春節,還在讀大學的李巨懷開始利用閒暇時間,寫作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沒有波長的陽光》。這是一部描寫一個貧困大學生人生苦難、情感世界和心路歷程的小說。同年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岐山縣的一個山區工作。

寶雞著名作家李巨懷:十年一劍 譜寫半部寶雞史

不甘現狀的李巨懷工作了幾年後,又考上了人民大學哲學系的研究生,2001年畢業後,他被調到寶雞市工作,這期間他和作家李鳳傑老師相識。李鳳傑看了《沒有波長的陽光》原稿後,覺得寫的不錯可以出版,便在他的推薦下成功出版。這對李巨懷是一個極大的鼓勵,之後他又寫了第二部長篇小說《老牲》,還寫了一個報告文學集,和一個散文集,隨後才寫了《書房溝》。

此時的李巨懷已成為陝西文學界的一顆新星,他對文學更加熱愛。李巨懷一直認為,岐山的文人都有一種唯美情懷,幹任何事情都想幹到極致,無論是工作還是寫作,他也不例外。

十年一劍 寫下一段西府風雲

《書房溝》這本書是李巨懷獻給父親李青山的,也是懷念故鄉書房溝的。李巨懷說這是在還一個良心賬,因為曾經他最叛逆的人就是父親,有一天他發現自己也活成了和父親一樣的人,才開始理解父親。李青山曾是一名老軍人,在部隊23年,參加過中條山戰役的外圍戰鬥,他一輩子剛正不阿,命運多舛,但卻滿懷慈悲,敦厚待人。

寶雞著名作家李巨懷:十年一劍 譜寫半部寶雞史

隨著中條山抗戰史料的披露,李巨懷開始關注這場父親曾參加的抗日戰爭,他重新回想起已故父親講述過的他的人生歷程。回到書房溝,他感覺這裡的每一片土地、每一口窯洞、每一顆老樹都像是在訴說著往事的滄桑。書房溝一次次喚起歷史的記憶,讓他有了書寫的衝動。他決定,這本小說名就叫《書房溝》,小說的故事就“發生”在書房溝,故事的原型就是父親。此時,他才剛40歲,要寫一篇展現西府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一段風雲激盪的傳奇,是有相當大難度的。

“民國二十八年(1939),書房溝的這場大火整整燃燒了六天六夜。”經過多年的前期準備,2008年6月,李巨懷鄭重的寫下了小說《書房溝》的第一句話。長篇小說的創作是一次沒有外援的遠征,李巨懷在書房裡支了一張行軍床,白天忙工作,晚上熬夜寫,困了就在行軍床上休息。2011年8月,從準備到完成耗時10餘年的長篇小說《書房溝》初稿終於完成。他感慨說,寫這個小說的過程,感覺就像自己死了一回。

李巨懷用30萬字的長篇小說《書房溝》,講述了關中西府書房溝裡貼、王兩個家族幾十年悲歡離合蕩氣迴腸的命運故事,描繪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西府大地凝重廣闊的生活畫卷。

“一本《書房溝》,半部寶雞史。《書房溝》寫得恢弘大氣,像唱秦腔一樣一板一眼,完成敘事。”著名作家高建群這樣評價《書房溝》。

寶雞著名作家李巨懷:十年一劍 譜寫半部寶雞史

“書房溝,一方典型的地標,透射出中國人文觀念在民間的深層含義;書房溝,一個特殊的符號,演繹著歷史風雲變幻的真實印記;書房溝,無數布衣的歸宿,繁衍著祖祖輩輩充滿人性化的傳奇故事,是一部很值得嚼思的好小說。”著名作家陳忠實評價說。

《書房溝》得到廣大讀者和文學界廣泛好評,被多家報刊連載、廣播電臺連播,多次再版。不少讀者更是慕名前往書房溝,感受小說的原型地。

寶雞著名作家李巨懷:十年一劍 譜寫半部寶雞史

如今,李巨懷閒暇之餘,除了進行文學創作外,還很注重寶雞文化事業的發展。近年來,他通過各種方式為全市各國學教育基地和農村組織募集捐贈扶持資金195萬元,圖書5000餘冊,書畫500餘幅,並舉辦文化名人進課堂130餘場,且多次舉辦寶雞國學大講堂,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寶雞新聞網記者 宋秉琴)

李巨懷文化名片

李巨懷,男,1970年生,陝西岐山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長安大學研究員、國內多所高校客座教授、陝西省渭水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寶雞市國學研究會會長、寶雞國學院院長、寶雞市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現任中共金臺區委黨校校長。

1991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書房溝》《老牲》《沒有波長的陽光》,隨筆散文集《清水河》《信言集》《今晨心語》,報告文學集《開拓之路》等,累計著述200餘萬言。其中《老牲》曾獲全國樑斌小說獎;《書房溝》入選陝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西風烈”叢書,榮獲“中國當代小說獎”,被譽為“一本書房溝,半部寶雞史”的寶雞版《白鹿原》,多次再版,並被翻譯成多國文字。

目前《書房溝》正由西影集團巨資打造同名電影,這將是寶雞本土作家寫寶雞的長篇小說首次搬上大影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