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著名作家李巨怀:十年一剑 谱写半部宝鸡史

一本《书房沟》,半部宝鸡史。著名作家高建群这样评价小说《书房沟》。这本反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府社会风云变迁的小说这些年很火,目前,该书已经被翻译成英法俄等多种语言出版。根据《书房沟》改编的剧本也已定稿,不久将搬上荧幕。

宝鸡著名作家李巨怀:十年一剑 谱写半部宝鸡史

该书作者李巨怀,是宝鸡优秀的实力派青年作家,他多以故乡风土人情为原型进行文学创作,他的作品有一个主题就是乡愁。他说:“人的一生,小时候最大愿望就是逃离故乡,但到一定年龄后,就又迫不及待的想回故乡,表现形式就是落叶归根,一旦归不了根,就只剩思乡。”

人文气息浓厚的书房沟造就了他

在岐山县蔡家坡有个草坡村,村里有个沟叫书房沟,书房沟得名源于很早这里有个私塾,沟里有根高耸的土柱,形似毛笔,村民叫它“神笔”,当地人笃信它蕴含“文气”。李巨怀就出生于这个文化气息浓厚、民风淳朴的沟里。

抗战时期,郑州扶轮中学(后更名蔡家坡铁路中学)迁至此,使沟里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当地居民加上迁来的学生,沟里人口近3000人,当时这里培养了大批革命青年。据有关统计,书房沟曾考出了一千多名大学生,很多人最后都成了我国一些顶尖行业代表。“方圆20公里范围内,都对书房沟这个地方特别认可,可以说这里是蔡家坡的文脉之地。”李巨怀说。

两度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名女作家张洁的母亲曾在郑州扶轮中学任教,张洁的童年也是随母亲在书房沟度过的,至今,她家以前居住过的窑洞还在。张洁也多次在她的文学作品中说过她的故乡在陕西关中一个叫“草坡”的小村子。“张洁对我们沟里的孩子影响特别深远,她的两篇作品入选了初中语文课本,她就是我们小时候的榜样。”李巨怀回忆说。

宝鸡著名作家李巨怀:十年一剑 谱写半部宝鸡史

李巨怀记得,他小时候,沟里的学生们普遍爱读书,也喜欢和外面人打交道,他认为这除了与村里原有的浓厚文化氛围有关外,还与蔡家坡铁路中学的存在有关,因为学校里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给村里的孩子们描述了大家从未见过的世界,让大家对沟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因小时候上学课程较少,所以李巨怀有大把时间看“闲书”。“我家隔壁有个哥,在邮局上班,他经常会带来一些报纸报刊,我经常借来看。”李巨怀回忆,因为当时的课外书有限,所以每次从这位哥哥手中借到报纸报刊后,他都格外珍惜,会仔细品读上面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字句。李巨怀认为,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有幸生在书房沟,是这里浓厚的人文气息造就了他。

路遥的《人生》改变了他一生

书房沟虽然不大,大概20分钟就能走到蔡家坡火车站,但从小长在沟里的李巨怀从未想过有一天会走出书房沟成就另一番天地,更没想过会成为一名作家。

“其实一个人的爱好往往来源于小时候的一些因素,小时候也没想到我会去写作,路遥老师的《人生》就是改变我人生的一本书。”李巨怀记得他读初三时,从堂哥处借到小说《人生》,堂哥只答应借他一晚。李巨怀被小说里面主人公高加林的命运所牵动,他熬了一个通宵就看完了《人生》。也就是从看完那本书后,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命运、思考自己的人生。那个时候,李巨怀觉得路遥老师笔下的高加林将会成为他们这一代农村娃的宿命。他突然想与命运抗争,想摆脱这种宿命,走出这个沟,到外面的世界去。

宝鸡著名作家李巨怀:十年一剑 谱写半部宝鸡史

那个年代,农村娃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就是考大学,李巨怀经过努力考上了宝鸡师范学院(今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系。在大学里,他利用闲暇时间读了大量的书,这为他日后的写作储备了丰富的知识。1990年春节,还在读大学的李巨怀开始利用闲暇时间,写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没有波长的阳光》。这是一部描写一个贫困大学生人生苦难、情感世界和心路历程的小说。同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岐山县的一个山区工作。

宝鸡著名作家李巨怀:十年一剑 谱写半部宝鸡史

不甘现状的李巨怀工作了几年后,又考上了人民大学哲学系的研究生,2001年毕业后,他被调到宝鸡市工作,这期间他和作家李凤杰老师相识。李凤杰看了《没有波长的阳光》原稿后,觉得写的不错可以出版,便在他的推荐下成功出版。这对李巨怀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之后他又写了第二部长篇小说《老牲》,还写了一个报告文学集,和一个散文集,随后才写了《书房沟》。

此时的李巨怀已成为陕西文学界的一颗新星,他对文学更加热爱。李巨怀一直认为,岐山的文人都有一种唯美情怀,干任何事情都想干到极致,无论是工作还是写作,他也不例外。

十年一剑 写下一段西府风云

《书房沟》这本书是李巨怀献给父亲李青山的,也是怀念故乡书房沟的。李巨怀说这是在还一个良心账,因为曾经他最叛逆的人就是父亲,有一天他发现自己也活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人,才开始理解父亲。李青山曾是一名老军人,在部队23年,参加过中条山战役的外围战斗,他一辈子刚正不阿,命运多舛,但却满怀慈悲,敦厚待人。

宝鸡著名作家李巨怀:十年一剑 谱写半部宝鸡史

随着中条山抗战史料的披露,李巨怀开始关注这场父亲曾参加的抗日战争,他重新回想起已故父亲讲述过的他的人生历程。回到书房沟,他感觉这里的每一片土地、每一口窑洞、每一颗老树都像是在诉说着往事的沧桑。书房沟一次次唤起历史的记忆,让他有了书写的冲动。他决定,这本小说名就叫《书房沟》,小说的故事就“发生”在书房沟,故事的原型就是父亲。此时,他才刚40岁,要写一篇展现西府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段风云激荡的传奇,是有相当大难度的。

“民国二十八年(1939),书房沟的这场大火整整燃烧了六天六夜。”经过多年的前期准备,2008年6月,李巨怀郑重的写下了小说《书房沟》的第一句话。长篇小说的创作是一次没有外援的远征,李巨怀在书房里支了一张行军床,白天忙工作,晚上熬夜写,困了就在行军床上休息。2011年8月,从准备到完成耗时10余年的长篇小说《书房沟》初稿终于完成。他感慨说,写这个小说的过程,感觉就像自己死了一回。

李巨怀用30万字的长篇小说《书房沟》,讲述了关中西府书房沟里贴、王两个家族几十年悲欢离合荡气回肠的命运故事,描绘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府大地凝重广阔的生活画卷。

“一本《书房沟》,半部宝鸡史。《书房沟》写得恢弘大气,像唱秦腔一样一板一眼,完成叙事。”著名作家高建群这样评价《书房沟》。

宝鸡著名作家李巨怀:十年一剑 谱写半部宝鸡史

“书房沟,一方典型的地标,透射出中国人文观念在民间的深层含义;书房沟,一个特殊的符号,演绎着历史风云变幻的真实印记;书房沟,无数布衣的归宿,繁衍着祖祖辈辈充满人性化的传奇故事,是一部很值得嚼思的好小说。”著名作家陈忠实评价说。

《书房沟》得到广大读者和文学界广泛好评,被多家报刊连载、广播电台连播,多次再版。不少读者更是慕名前往书房沟,感受小说的原型地。

宝鸡著名作家李巨怀:十年一剑 谱写半部宝鸡史

如今,李巨怀闲暇之余,除了进行文学创作外,还很注重宝鸡文化事业的发展。近年来,他通过各种方式为全市各国学教育基地和农村组织募集捐赠扶持资金195万元,图书5000余册,书画500余幅,并举办文化名人进课堂130余场,且多次举办宝鸡国学大讲堂,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宝鸡新闻网记者 宋秉琴)

李巨怀文化名片

李巨怀,男,1970年生,陕西岐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安大学研究员、国内多所高校客座教授、陕西省渭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宝鸡市国学研究会会长、宝鸡国学院院长、宝鸡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现任中共金台区委党校校长。

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书房沟》《老牲》《没有波长的阳光》,随笔散文集《清水河》《信言集》《今晨心语》,报告文学集《开拓之路》等,累计著述200余万言。其中《老牲》曾获全国梁斌小说奖;《书房沟》入选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西风烈”丛书,荣获“中国当代小说奖”,被誉为“一本书房沟,半部宝鸡史”的宝鸡版《白鹿原》,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目前《书房沟》正由西影集团巨资打造同名电影,这将是宝鸡本土作家写宝鸡的长篇小说首次搬上大影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