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博士文憑,出路還是很差,在國內讀書讀到博士值得嗎?

愛因愛生


我是一葉知秋有仙則名,我來回答。

隨著中國科技的進步,國內博士的培養水平越來越高,含金量也越來越足,在國內985級別的高校讀博士完全值得,如果將來想進高校,可以出國做兩年博後,因為有些高校進人時有海外留學經歷要求。不過,如果你足夠優秀,這個門檻也不存在。

整體來看,博士學位是可以獲得的最高學位,博士畢業後出路一般都不會太差,下面葉秋會用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和身邊的例子進行說明。

國內博士出路差嗎?說兩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華為八博士年薪百萬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八個人沒有一個人有海外留學背景,只有秦通博士是香港科技大學博士,非大陸高校背景,華為是中國乃至世界頂尖的通信類企業,他們給這些博士開出這麼高的年薪說明了他們對國內高校博士的認可。

還有最近很火的90後美女博導、教授李琳,博士畢業即被南方醫科大聘為博導教授,本科電子科大,然後北大醫學部五年直博,沒有一點海外留學背景!什麼待遇呢,年薪90萬(稅前,優秀骨幹是70-90萬,她拿的是最高級),安家費220萬(優秀骨幹180-220,她拿的也是頂級),科研啟動經費400萬(300-400,她拿的還是頂級),妥妥的人生大贏家,出路差,不存在啊。

有的人可能還停留在中國培養的博士水平距離國外有較大差距的早期印象上,其實,中國的博士早已今非昔比了,2018年SCIENCE的青年科學家獎就頒發給了萬蕊雪,清華大學博士後,施一公的學生,很多人對這個獎可能不是太清楚,葉秋簡單介紹一下,獲得這個獎的人每年只有四個,全球範圍內,頒發對象是兩年內獲得博士學位的,這個獎的含金量可想而知,顏寧30歲時博後進清華直接就是教授博導也是因為獲得了這個獎項!萬蕊雪獲獎可是實打實的硬實力,九篇共同一作的頂刊,七篇science,兩篇nature!

所以,國內高校的很多博士水平很高,出路也很好!

上面這些都是頂級博士,那一般博士呢?葉秋博士是西安某985高校,師兄弟姐妹博士畢業後基本上就去了高校,比如西工大、西北大學、電子科大、西電、長安大學、西安理工、西安工程、西安財經、陝西科大等高校,也有的去了研究所,例如南京十四所(待遇很不錯)、洛陽612、613,石家莊四十所還有西安、綿陽等一些研究所,待遇的話,去研究所的高於高校的,研究所的剛畢業一般15萬以上,二十萬左右,高校老師就少多了,不過勝在穩定!

所以,國內博士的含金量越來越高,出路也沒有問題!


一葉知秋有仙則名


博士畢業出路差?這個我真是第一次聽說,博士文憑是最高的文憑了,國內讀博士當然值了,當然你能去歐/美名校讀博更好,前提是你能去。我幾個讀博士的同學,現在日子過得是最好的,生活悠閒,待遇豐厚。

博士文憑前途

關注我的朋友都看過我的文章,我的建議就是,如果學有餘力,家裡經濟條件寬裕的規劃,最好是能一口氣把博士讀完。博士最好是選擇清華北大,然後是華東五校,或者其他211/985,非211的博士,我不太建議讀,因為名額緊張,比較難考,而且就業優勢不大。

只要把博士讀完,基本上可以說,未來的生活絕對是最好的,任何一個學校,總體收入都是博士高於碩士,碩士高於本科,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我先說自己認識的幾個人,一個同學本校博士畢業,現在是副教授}+博導,已經開始招博士了,上次還開玩笑說可以讓我去讀他的博士。

一個室友保送到復旦大學,博士畢業,在某985教書,現在日子優哉遊哉。還有一個室友大學畢業後先參加工作,後來工作不滿意換專業到進金融,考研失利調劑到某二本財經大學,後來一直博士畢業留學任教,現在日子也很爽。

而我們幾個碩士畢業的,混的都一般,一個是當年國防生現在轉業到省直部門工作輕鬆。一個在移動公司,一個在國家電網。

單位也有幾個碩士辭職讀了博士去高校教師,現在混得很好。在國企研究所普通混得不如高校老師。

為啥我推薦讀清華北大和華東五校博士,因為這些學校博士招生最多,而非211院校博士招生幾十個,而這些名校博士招生每年都是兩千左右,更好考。

博士待遇

博士待遇,咱也不空口白說,就以北京航空杭天大學的就業為準。

根據北航畢業生質量報告, 調查畢業生平均年薪為15.31萬元。其中本科生平均年薪10.58萬元,佔比最多的是5萬到10萬之間,佔比例42%,碩士生平均年薪16.10萬元;比例最高是在10萬到15萬之間,比例是36.9%,博士畢業生平均年薪18.31萬元。可以看到出來,學歷越高,收入越高。

國外讀博士

可能學校不咋樣,班級裡面只有一個去國外讀碩士的,去國外讀博士的沒發現。不過幾個讀博士的都去國外周遊了一圈。以為重點大學的博士生都有機會去國外交流學習。


一般去國外讀博士的以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比較多,而電子計算機金融去國外讀博士是比較難得,這類熱門專業基本上都留給本國人了。

下圖是清華大學出國留學情況,出國比例在16%

北京大學出國留學比例在15%,主要留學院校:

國外讀博士已經上以清華北大和華東五校氣氛最濃厚,其他工科985基本上不太熱衷。這也和清北華東五校基礎學科比較多有關。

讀博士專業

目前國內有些專業,不讀博士基本上是沒有出路的,但是讀到博士就業會有很大改觀。

比如臨床醫學,如果本科生基本上進三甲機會為0,但是臨床醫學博士進三甲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尤其是名校的臨床醫學博士。甚至任何一個醫學院的博士生,留本校三甲醫院都是沒有問題的。

其他生物,材料,化學等大冷門專業,本碩基本都不好找工作,但是博士畢業後可以去比較差得高校當老師,待遇一般都是不錯的,這些專業都是學校論文灌水的主要集中地,如果能擅長論文灌水,一年收入幾十萬很輕鬆,但是本碩畢業基本上都難餬口

熱門的計算機,電子,電氣博士畢業待遇更好,不論是去高科技公司,還是高校。

一些專業不易讀博士

也不是所有的專業都適合讀博士,最典型的就是金融專業,這個專業從業最多的是碩士。看北京大學本碩博就業情況。金融業主要從業者是本科生,碩士生,而博士從業比例只有4%,所以光華管理學院的碩士很受歡迎,博士不受歡迎了。當然金融博士畢業的大多都去了高校當老師。

同樣計算機軟件行業,也是碩士居多

而教育行業和科學研究,博士比例最高,佔到了37%。

結論

該讀博士,最好還是讀博士。絕對不會失望的。我最大的後悔就是沒有讀個博士,現在混得很慘。


高校專業那些事


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你,非常不值。

第一,國內博士含金量不高。不管你是985還是211,用四五年的青春年華換來幾篇SCI,可能都不如某些研究所碩士生髮的文章好。

第二,出路差。沒出過國的土博基本上只能去二流學校混吃等死,要是仍在老闆的羽翼中還好,做兩年青椒,申請個青基,還能評個副教授伍的。如果拿不到青基,科研的路基本就廢了。

第三,工資低。剛畢業那幾年到手6000~8000,這還是往多了說的,博後基金,青基裡的錢基本上都是組裡統一調配,自己也說了不算。

第四,年齡大。有對象的還好,沒對象的也難找。30歲步入社會,零存款,零房產,父母年齡也大了,誰會跟你?人過三十不如狗,由於經常熬夜讀文獻,寫論文,改本子,平時也沒空鍛鍊身體,頭髮日漸稀疏,身材發福,健康也每況愈下。

第五,編不下去了。。。

好了,聽前輩一句話,別讀博士,除非你爸是校長。


小綠葉蟬57962332


報告!我覺得我應該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目前就在讀博士,而且也面臨著未來找工作的困難。

僅從我目前瞭解的情況來看,讀到博士,相對來說還是一件值得的事情。但是這種優勢並不是非常大,也就是6:4的比例上。優勢佔60%,劣勢佔40%。

01

這60%的優勢,在什麼地方呢?

別的先不說,光“博士”這兩個字,在國內至少還是受到認可的。

比如你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說自己是博士,或者遞名片的時候寫上博士,大家至少還會對你感興趣,希望和你深入溝通一下。

尤其是在公司、單位裡面,特別是你和你和公司高層接觸時,一個博士頭銜還是很管用的。
而且,相對來講博士的待遇雖然不算高,但也不是很低的。在一線城市,工資均價能在1萬以上,比碩士和本科生的起點要高一些。

但,考慮到讀博士還花了不少時間呢,這麼一比,在工資上其實比較吃虧。

02

那40%的劣勢,在什麼地方呢?

一個很關鍵的、不可逆轉的因素,就是博士畢業一般都30歲左右了。一般人都工作四五年,甚至七八年的時間了,但你卻剛開始工作。
比如說,我本科同學都已經工作8年了,但是我寫作還沒有找工作。這其中的差距,包括收入上的差距,家庭、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差距,不用說,相信你也能明白。
所以,如果你關注這些劣勢方面因素的話,那建議不要讀博士,這確實是一件很吃虧的事情。就好比你同學賺了8年錢了,你卻還一分錢沒掙,心裡肯定不好受。

但如果你關注那60%因素的話,讀博士還是比較划算的。但最終選擇哪條路,就看你自己的決定了。

我是千城,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歡迎【關注】,一起讀書、寫作、賺錢!

在下千城


一個人,能讀到博士畢業,獲得博士學位,十分不容易。

博士學位,代表了讀書經歷,展現了學習過程,表現了知識水平,並不能完全替代其它方面。

如不能代表品德高尚。

一些博士也會偷拿盜竊,也會殺人越貨,也會謀財害命,也會貪汙受賄,賭博吸毒。

如不能代表適應社會。

個別博士也會眼高手低,甚至於不能謀生。

特殊博士連如何保護自己也成問題。

故,博士不是萬能的,沒有不斷刻苦學習,永久奮發拚搏是萬萬不能的。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為啥我遇到的博士,一個混的比一個好?

怎麼網上總有些人說博士差?

這到底是現實,還是文盲的幻想?

下面的圖片,是在某人才網上隨便截屏的信息,好不好,自己感受吧!


雁去無痕ty


出國做博士,曾經是國內最頂尖本科生的選擇。近些年的話,這漸漸成了老黃曆,越來越多優秀的本科生,選擇留在國內完成自己的博士學業。



坦率的說,現階段留在國內做博士,恐怕比出去唸研究生或者做博士還要更好一些。這主要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國內科研環境的改善,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導師水平,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其次則是國內目前唯論文論這種功利性研究氛圍。

關於第一點,相信大家都是認可的。至於第2個方面,為什麼在這種功利性的研究氛圍中,做博士反而是更好的呢?原因在於,正是因為功利,所以才追求效率,追求發表文章的影響因子,求頂尖期刊。理工科的學生在國內做博士,不管在哪個地方,畢業都是要發表學術論文的,很多學校還限制了發文的檔次,比如說要1區兩篇或者2區以上三篇。這雖然增加了畢業的難度,但卻實實在在的鍛鍊了學生的能力,而且學生有了學術論文,在今後的求職過程,無論學術圈還是產業界,有論文都要更容易一些。



與之相反,國外的不少大學,並沒有博士畢業必須發表學術論文的要求,美其名曰,這叫學術自由。當然在這種寬鬆的環境下,有的博士也發表了很多的優質的學術論文,能力是沒得說的。但還有相當的一批國外留學博士沒有學術論文也畢業了,這個的話,姑且不說是否具有能力,至少在國內,如果在學術圈求職,沒有論文就沒有一切。不管國內還是國外,學術論文都是學術圈的硬通貨,即使畢業於哈佛、劍橋、麻省理工,博士期間沒有一篇像樣的文章,是很難在國內好一點的高校取得教職的。相反,如果你是在國內唸的博士,有幾篇比較硬的文章在手,不管尋求博士後還是入職高校,都要容易得多。

至於博士畢業以後的出路,博士學位不能夠完全保證一個人的成功,但是他給你未來的生活劃定了底線;博士學位也不能保證你一定能夠拿到某個職位,但卻給你提供了競爭一些高端職位的機會。總的來說,現階段博士的出路都還不錯,混口飯吃還是問題不大。


上庠


答題帥小西De--期待為您解惑!


一路本科、碩士、博士讀下來,小西和不少博士生一樣,畢業後留在高校做一個普通科研工作者。談不上大富大貴和人中龍鳳,但是生活卻也過得溫馨、快樂。作為一個從蘇北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個人覺得讀書改變了我的人生,有必要堅持"讀博值得"。

不少人持有"國內博士研究生學位含量不高"的觀點,想要說清楚這個疑惑,可能得扯出"土博"和"海龜"的糾葛。和之前不同,如今博士畢業生求職除了看學校層次,更重要的是個人的科研成果,如論文、獎勵等。

比如,小西結識的一個師弟,985大學本科碩士後選擇去南洋理工大學讀博,也許是不習慣環境或者個人鬆懈,幾年間實驗進展不順利(導師散養型)、沒有科研產出,只能遺憾回國,之後在一家環保公司。

另外,博士研究生學位的"含金量"得看具體的單位和區域,在很多單位碩士學位都有不小的競爭力。如何認定的關鍵是看個人的職業規劃。

2017年,我的一個老鄉,同城湖南農業大學碩士畢業後去了省內一家"果園",年薪15萬左右的他出路並不算差。他們果園之前還來省內幾所高校引進一些博士生,當地能給一套房(或給等值安家費)、科研經費,做一些品種改良和技術升級。

聊上面的一些個例,我是想說明某些博士生的"出路"不能代表整個群體,就大概率上來說,博士生求職有難度,但是可供選擇的崗位真不少。

2019年,我曾去工信部組織的博士生巡迴招聘會現場觀察過,地方院校對於博士的需求真不小,而會場登記、投遞簡歷的人卻不多,大部分都已提前鎖定工作崗位(比如導師推薦)。相對來說,博士夫妻求職同單位的難度大些。

比如,湖南省除"長株潭"之外的幾個地級市給出的博士人才引進待遇真的不錯,關鍵是很多博士生都想留長沙。記得在會場,有一對博士戀人,男的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工程博士,女的是湖南大學材料學博士,和吉首大學(已升入一本)的老師達成意向。部分高校,對於科研成果顯著的博士,甚至放開男生35歲的年齡限制到38歲。

其實,博士生就業具有明顯的"屬地就業"特徵,如在什麼地方讀書,就傾向於留那邊工作。一是學校的影響力和導師關係網在本地,較容易就業;二是不少人讀博期間已戀愛或成家,對象同城工作、自己讀博,很自然的留下,比如我。

包括我在內的不少人,往往進入博士階段學習後都沒有想明白一個核心的問題:"我為什麼讀博?"。這個問題和9月底很多人迷茫的"我為何考研?"一樣。就我個人而言,選擇讀博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就這樣一個簡單的理由,我想了2年,博士期間曾想過放棄。

給大家分享我熟悉的兩個博士朋友經歷:

1.本科階段校學生會共事時結識的數學專業的妹子,碩士轉本校計算機方向。

她讀研後發現,對於編程等不是很感興趣,不想去一些IT公司做技術骨幹、工程師等。後來,他和自己的導師聊了之後發現,原來留高校教學、科研就可以有些不一樣的改變。因此,她留本校繼續跟著碩士生導師攻讀博士學位,目前在長沙理工大學任教。

時常有些聚會,曾和她也聊過這個話題。她給出的答"讀博值得",非常喜歡如今的工作和生活。

2.媳婦單位的一個同事,放棄公務員崗位繼續讀博。

碩士畢業後,他考公成功,工作一年後又放棄了很多人羨慕的崗位。繼續回華中科技大學跟著他之前的導師讀博。之前,他猶豫的時候曾找我聊過是否要去讀博,個人還是傾向於值得讀。聊天時他說過,大約是預計4年半畢業(2020年12月)。

之後,他導師有心讓他出國做2年博士後,力爭多一些好的科研成果留校。

當然,讀博之後,比如說進入普通高校做個講師起步,收入也許真不如大家想象的高。年薪大約在10-12萬比較常見(985高校特聘副教授能給到24萬元/年),甚至還少一點。可是,發表高水平論文、申請國家、省部級課題後的科研獎勵還是十分不錯的。

後期個人成長晉升後,收入和其他人一樣都會水漲船高,潛力還是挺高的。不過,博士畢業不容易,碩士畢業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想走科研路的同學沒必要強求讀博。這也是為何每個博士畢業後對博士研究生學位比較認可的原因,真的不容易!

每個人選擇讀博的理由不同,不想讀博的理由也有很大差異。你的理由是什麼呢?

小西的答題肯定有些許不到之處,歡迎各位朋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贊,這將是我答題最大的收穫!

帥小西De


大家好,我是有溫度有靈感的高校人才真經,關注高校師生的成長和發展。

在國內讀博士沒有前途?這個結論可能更多是來源於題主自己的體驗,並不一定具有代表性。真經在高校做人事工作多年,也跟蹤過一些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我認為目前國內博士出路和發展都是不錯的。我們可以用事實來說話。

國內博士仍然是高校教師的主要來源

就以真經所在的211高校來說,近幾年來每年招聘各層次教師50餘名,其中,國外高校博士畢業的不超過30%,加上國內博士畢業出國做博士後的,比例也不高於50%。如果覺得211高校的層次還不夠,我們可以看看985高校。先看看985高校的招聘啟事。比如天津大學的預聘制教師招聘條件如下:

又比如人民大學的青年學者和師資博士後招聘範圍如下:

很明顯,沒有哪所高校在招聘時只招聘海外博士。事實上,近年來從一些985高校的同仁那裡瞭解,他們每年招聘的具有海外博士學歷的比例也就在50%左右。這說明什麼?說明其他50%的新教師都是國內博士。在招聘海外博士方面,恐怕只有清華北大復旦上交等比例會高一些,其餘大多數高校的教師主力仍然是國內博士。所謂高校教師必須有海外經歷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對國內博士的招聘渠道始終是暢通的。

國內博士成長並不落後於海外博士

我們曾經做過一些跟蹤青年教師成長的工作,主要是通過每年的職稱評審和人才計劃評審來發現人才成長的邏輯關係。我們發現了這樣的一些規律:

——先說職稱評審方面。高校職稱評審一般有正常晉升和破格晉升兩種渠道。其中破格晉升主要針對青年人才,以評論文為主。海外博士通常在進校初期的破格評審上有優勢,因為很多海外博士利用國外優質平臺和團隊影響,很容易出高水平論文,特別是材料、化學等方面,比之工科高校學生來說,優勢很明顯。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博士藉助在國內形成了人脈優勢和平臺優勢,很快就實現了趕超。國內博士更容易拿到大課題(子課題),能夠跟著導師評成果獎勵,有更充足的經費,也可以使用導師手下的研究生來做事情。因此,在正常晉升通道中,國內博士就比國外博士更佔優勢。

——再說說人才計劃方面。從目前我校帶國家級、省級人才帽子的教師來看,國內博士佔了絕大多數(當然,其中不少去國外做過博士後或訪問學者)。而海外博士的人才稱號主要是青千,因為這個國內博士沒法去競爭。前幾年,發展得好的青年千人還可以繼續申報青年長江、青年拔尖等等,但近兩年,人才政策改變了,青千不能再申報青年長江和青年拔尖,未來青長和青拔中的國外博士肯定會越來越少。如果覺得211高校的人才還不夠有說服力,我們可以看看985高校的。下面是北京大學2017年入圍青年長江的人員名單(裡面有大家熟悉的《最強大腦》魏坤琳哦)。可以看到,這15個青年人才,只有3個是海外博士,其餘都是國內博士,而且,以北大自己的畢業生為主。

總的來說,在國內學術圈裡,國內博士有一定的先天優勢,特別是留本校的博士。他們有現成的團隊,可以延續此前的研究,可以站在導師的肩頭往上走,可以少走很多彎路。這些優勢恰好也都是海外博士所欠缺的。有些海外博士通過加入現有團隊可以實現快速融合。但還有很多海外博士回國後,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適應國內的學術環境,還需要從頭開始組建自己的團隊,等到一切就緒,早就被人拉得很遠了。

除了高校,其他行業對國內博士的需求也很大

真經在高校工作,對高校相對更瞭解,但在以往的招聘工作中也瞭解到,企業對博士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有很多博士找不到工作,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去企業工作。但隨著博士人數的增加和企業對博士需求的增加,博士去企業,將逐漸成為一種趨勢。下圖是博士近幾年的就業去向圖。可以發現,2018年來,企業類聘用博士總佔比已經超過30%,幾乎接近高等院校的博士比例。而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三資企業,以及黨政機關近年來招收博士的比例增加,博士畢業生就業呈現多元化特徵。

而在實際招聘過程中,企業更傾向於招聘國內博士。一方面是因為國內博士對國內行業情況更瞭解,很多博士在學習期間就參加了企業橫向項目,與企業實際生產有緊密結合。另一方面,海外博士去國內企業的意願目前還不是很強烈,國外工業界的待遇比國內高很多,去企業會有反差,所以,國內企業這一大塊人才空白,主要是靠國內博士來填補。除了正式招聘,很多大國企還設立了企業博士後工作站,招聘博士去做博士後。由於工作站有考核要求,所以企業每年都要想辦法招聘博士進站,為了吸引博士,還會給出很高的待遇。博士畢業如果沒有特別好的去處,先去做個博士後也是一條路。所以,我們也常說,博士畢業生只要想就業,真的是不愁地方去。那些哀嘆就業難的博士,還是適當改變一下預期吧。

國內博士工作後,待遇並不會低於海外博士

如果博士能夠進入高校,那總體來說收入相對穩定,東部高校新進教師能達到10萬+,如果是走師資博士後項目,還會更高,西部高校、二本高校、民辦高校可能會低一些,但應該也有8萬左右。

一些高校在招聘時會對海外人才有傾斜,比如安家費、生活補貼更高一些,這都是為了吸引海外人才。而一旦博士進入單位開始工作後,單位就只會關注你的業績,而不會再去考慮你的學習經歷。年底績效考核,不會因為你是國內博士就少給你錢,一切都靠能力說話。好一些的高校會實行預聘制,非升即走,前面幾年工作壓力相對大一些。如果實在抗不下去,可以去次一些的學校,無非是面子上難看一點,但絕對也是有路可走的。

對於博士在企業的待遇,個人並不權威,而且,不同的行業收入肯定是不一樣的。有一些專業,高校都很難招聘到優秀的博士,比如計算機、電氣工程等,因為這些專業的博士在企業掙得更多。前段時間,華為招聘了8名頂尖博士,給了180-201萬的頂薪,給國內企業立了一個很好的標杆。順便查了一下,這8名博士中,只有一位是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其他都是國內頂尖高校的博士。

總結:學歷不是決定因素,能力才是

現在大家可以看到,不管是高校還是企業,都給國內博士留足了發展的空間,但能不能去,去了之後能發展成什麼樣子,完全取決於博士自己。前不久,南方醫科大學最年輕教授、博導李琳,南京農業大學最年輕教授、博導李珊引發了熱議,這兩位90後美女學霸都是國內博士,沒有海外經歷,其中南農的李姍本科還是雙非高校。她們的勵志故事告訴每一個國內博士:不要自我設限,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可能。


高校人才真經


博士是我國最高學歷,國內讀博士的出路怎麼樣?以後該如何發展?

首先博士學位是我國最高學歷

博士是我國學歷學位中最高的,每年畢業的博士人數有十幾萬,並不多,博士一般學制是3年,但是很少有正常畢業的,一般都是3-5年畢業,也有很多博士,不能正常畢業,而拿不到學位。有的學校和專業對博士的畢業條件設置的很嚴格,達不到條件很難畢業,有時也會取決於導師。

其次再來說說在國內讀博士的出路都有什麼

出路一、博士畢業可以進高校工作

現在很多學校招聘老師,都是博士起點,有的甚至要求博士後或是有海外留學背景,所以就像是以前碩士畢業,可以留校當老師的現象已經很少了。就連很多大專院校,招聘老師很多也都是博士學歷起點。

進校當老師是很多人的首選,畢竟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職業,還有寒暑假,上班時間相對自由,可以更好的照顧家庭和孩子。這也是很多博士畢業,選擇進入學校或是留校當老師的原因。

出路二、博士畢業可以進大型的科研院所工作

現在很多科研院所的招聘都是博士,碩士想進去非常難,除非是985/211高校的碩士生。在大型的科研院所,博士負責產品設計開發,碩士負責產品調試及測試、本科生負責設備的售後,修理及安裝。比如24所、14所、38所都是這樣的結構,所以進入科研院所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出路三、博士畢業進入大型企業做管理、研發等

博士學歷的特殊性標誌著需要從事很多高端產品的項目。進入華為、中興等這樣的大型企業更容易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和能力,建立自己的科研團隊和管理團隊,實現自己的相關價值。

出路四、博士畢業可以申請國外大學的博士後工作

很多博士想著畢業了仍然需要鍍金,就會選擇到國外更好的額大學進行科研工作,讓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提升自己的專業視野。

博士以後的發展如何

博士的發展,還是需要靠自己,也要看進入的相關平臺,平臺好,自身的發展自然順利,可以說是事業和薪金的雙豐收。很多博士進入相關的企業,就會獲得高工,副教授,教授等職稱,以後的發展還是要看自己的努力,當畢業後,學歷就成為過去,還是要看自己的努力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