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要取消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和刚性兑付?

670339245


国家取消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和打破刚性兑付是有一定道理的,正因为保本理财产品已经动了银行的存款业务,已经挑战了存款业务的奶酪,为了避免银行存款大搬家的悲剧出现而取消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同时打破刚性兑付。

毕竟银行理财产品始终是一种理财产品,既然是理财产品就具有投资风险,这是作为投资行业的本性。如果银行理财产品没有任何风险,都是跟银行存款一样,保本保息的话就不叫理财产品,而是称为存款业务了,这是原因之一。


银行理财产品最重要一点就是年利率高,很多理财产品的年利率要比同期存款业务利率要高,而很多本身又是追求高利率,但又厌恶风险的人。所以假如银行理财产品利率高,又保本保息,没有任何风险,大家肯定是选择把钱购买保本理财产品啊。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假如银行理财产品,没风险保本保息,已经完全比银行存款利率高,而且也是安全的,两者一对比明显就是保本理财产品划算。假如大家都把钱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那银行就没有银行存款了,谁还愿意往银行存钱呢?假如银行没有存款的话,根本没钱放贷出去,这样整个市场会发生什么?大家可以发挥想象力。

举例子

假如某储户拿10万想去银行存款之时,到银行后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这位储户把100万存银行一年有3.5万元利息;但假如工作人员又说100万银行理财产品一年有4.5万元,这位储户肯定想购买理财产品,因为每年多1万利息。

随后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他风险的话,购买理财产品是有风险的,一年后有4.5万元甚至更高,但也许一年后你100万变成95万也是可能的。这个时候储户打死也要办理3.5万元的存款,也不愿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

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大家,假如银行理财产品都是保本保息的,谁还愿意存低利率的存款业务呢?谁都想得到更高的利息呢?但假如把银行理财产品设置有风险,也许很多人就不愿意承担风险,而选择去办理银行保本保息的存款。


综合以上分析,国家取消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和打破刚性兑付的真正原因有以下两点:

(1)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已经把投资风险剔除了,已经违背了理财产品的性质。本身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不可能是零风险的投资。

(2)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已经冲击了银行存款业务,如果大家都选择去购买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的话,那银行还有储户愿意存钱吗?

我个人认为这两大原因就是为什么总要取消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和刚性兑付的真正原因。


老金财经


最近,在国内资管监查不断从严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的讨论不绝于耳。不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抱怨称:咱们普通人,好不容易有个稳定的理财渠道,为何国家偏要打破刚性兑付呢?这岂不是堵住了百姓投资理财的渠道吗?

对此,业内专家解释称,监管层打破刚兑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都知道,投资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高收益代表着高风险,而理财产品本身就是一种投资,如果银行保持刚性兑付,那么我们购买理财就不叫投资了,就直接叫存款。既然这样还不如直接提高银行存款利率更好了,何必还要另外搞出一个银行理财产品来?

其实早在201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文件中要求:“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当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现在很多人都在问,既然要我们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那以往为什么银行愿意替我们承担投资理财损失,实行刚性兑付呢?对此,我们认为有以下二个因素:一方面,在国内经济形势不错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本身亏损概率相当低,基本是很少发生亏本的事情,可以说是99%可以按时兑付,即使有极少部分理财产品发生问题,这部分亏损银行也承担得起。

另一方面,声誉原因。国内银行业既有国有大型银行,也有股份制中小银行,还有农商行、城商行,更有民营银行,总数不下几千家,各家银行的竞争空前激烈,如果某家银行有过理财产品亏损的案例,这无疑是给自己的声誉抹黑,以后对外竞争力会受到影响。如果再遇几次类拟的情况,银行就会基本失去与其他银行的竞争力,所以即使出现亏损,银行也要自担刚兑风险,维护自己声誉。

那么,为什么要现在要打破刚性兑换呢?首先,银行理财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而银行存款是表内业务。表内业务不仅与表外业务受到监管的程度不同,而且表内业务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等,而表外业务是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业务。银行理财产品的业务在监管者的视线之外,投资风险难以监管,而表外业务出了事情,再由银行从表内拿钱出来弥补理财产品表外业务亏损,这就不公平了。

第二,银行理财产品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就是金融机构受投资者的委托,必须履行代人理财的勤勉尽责义务,金融机构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而投资风险和收益则由委托人自担。也就是说,金融机构代投资者理财,但是投资风险应该由投资者自行承担。如果理财变成了存款,以理财之名,行存款之实,那就是一种套利行为,这无疑会大大提高银行的融资成本。

第三,如果银行理财始终保持着刚性兑付,就会扰乱市场秩序,造成存款大搬家,届时要么银行无贷款可投放,要么银行融资成本急剧上升。更不能容忍的是,高风险对应的是高收益,低风险对应的是低收益。如果银行理财产品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不用承担相应的风险。那么,谁还愿意把钱存银行?更何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风险也在上升,如果一直执行刚性兑付,银行将来会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

打破刚性兑付,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肯定会采取的措施,因为刚性兑付它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到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实际上,对于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的刚性兑付打不打破影响并不大,保本理财只是一个称呼而已,投资者也不用太担心。之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发布了成千上万次理财产品项目,而真正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数量有限。作为投资者来说既然已经打破刚兑,在选择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还是要选择风险系统数低的理财产品。虽然收益率不高,但投资风险却极少发生。


不执著财经


近两年,随着支付宝余额宝,微信零钱通等理财产品异军突起,唤醒了人们理财意识,纷纷将钱投入理财。

而银行及金融机构也跟风效仿,纷纷推出自家特色理财产品,不但赠送礼物,甚至还承诺保本保息,以此吸引新投资者留住老用户,在这种情况下,理财市场日益庞大。

在2018年4月27日,经国务院同意,《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意见》中明确规定资产管理不得承诺保本保息,并对刚性兑付作了相关处罚规定。从中我们能看到,以后银行承诺的保本保息和刚性兑付已经离我们远去。

那么为什么要取消保本保息和刚性兑付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保本保息,从字面上我们就很好了解,就是保证本金和利息。当银行和金融机构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时,为了让客户打消疑虑,往往会承诺不论发生任何事情,都会保证到期客户能拿到全部本金和相应利息。


其次,所谓刚性兑付就是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需要分配给投资者本金和部分利益,如果信托公司因投资失利,或其它原因不能兑付时,往往自掏腰包,为投资者兜底,以上保本保息和刚性兑付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处。



而金融监管部门之所以要取消保本保息和刚性兑付,为的就是:规范金融市场,引导市场正常健康发展,银行及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乱象丛生,风险不透明,存在许多潜在风险,一旦出问题,会给国家金融体系造成动荡。其次,稳定不断增长的高杠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让投资者能对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有更清楚的认识。


落叶随风520敏


取消保本理财产品和刚性兑付,是国家金融的政策,总整而言是对银行有好利。

取消保本和刚性兑付,当然也就意味着老百姓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是有风险的,根据不同等级的理财产品,风险也不同,有可能损失本金。而银行因不在设保本和刚性兑付,即使老百姓购买了理财产品受到了损失,因购买前的须知和金融政策,银行也不必为止承担责任和承担损失。

取消保本理财和刚性兑付,是国家需要调控金融风险,降低银行产品的风险损失,也避免理财产品无法达到预期时,一些非理性购买理财人的“无理取闹”。

取消保本理财和刚性兑付即有利也有弊。银行降低了理财风险,但随着网络的兴起,P2P理财随着爆发式增长,很多平台打着保本或有担保、国企控股等进行吸引客户,又没有银行5万的门槛,因此吸收很多用户盲目的投入。这中间很多P2P平台都是虚假的,只是为了骗钱而生,就2017年9月,爆雷平台就多达120多家,全国上当受骗的何止几十万人以上,坑害了老百姓的血汗钱又何止几十亿。

国家金融的政策是正确的,让人们在投资时要认识到风险,但又给了那些心术不正之人可乘之机。希望我们伟大的国家能在出台好政策的同时,也能及时的整治和严控金融平台,不给那些心术不正的人机会,保证大众投资环境的清洁。毕竟国以民为本,不能让那些没诚信,贪私利,心术不正的人坏了国家的好政策。在此也提醒下大众理财的人们,理财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蓝天中的一朵白云


坤鹏论的一个朋友在某个银行系统工作,记得前些年他跟我说过,在农村某个支行出台一款理财产品,三年期,年收益可达到5%以上。

当地许多村民都将钱购买了这个理财产品。结果到期后没有兑现,甚至连本都没有保住,于是村民联合起来去闹,后来本金支付给村民了,但收益却少于银行的利息。



钱可以生钱,存入银行可以拿到利息,而理财是为了拿到更高的收益,老百姓的想法是收益越高越好,哪怕存入银行一万,想回来两万,但头脑中并没有风险意识,想不到钱放在银行会亏,最底线是钱放在银行没得到高收益,也得拿到相当于同等时间定期的利息,这是老百姓根本想法。

事实上理财产品本身就有风险性,而银行为了可以积累更多的资金,经常会夸大理财产品的优点而弱化理财产品的风险性,拿老百姓的话,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银行的员工介绍产品的时候,有忽悠的成分在里。

举个例子:某老头去购买理财产品时,银行员工跟老头说:大爷,你这两万元钱购买这个理财产品,一年后有可能变成两万一,但也有可能变成一万八。这时你再看老头买不买?



其实理财产品就是有风险的,否则与银行存款就没有区别了,所以取消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和刚性兑付很正常,而且扩大宣传力度,给百姓更多的知情权,及时提示投资者产品的风险。


坤鹏论


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银行一直坚持保本理财和刚兑。理财就失去了意义……就成了无风险产品了……说白了,刚兑的理财就是存款。

实际上,理财需要体现风险和收益等价,如果收益很好无任何风险,这种就是存款。

如果所有的银行都把贷款包装成理财,这种行为就会使得银行经营风险失真。表面上看全部是理财业务,是中间业务没有风险…实际上全部是银行托底,风险巨大。……这种不管理,可能导致金融系统风险。

打破刚兑有几种好处。

1,真正有一定风险的项目可以发理财…如果一直是刚兑,有一定风险的项目就没办法发理财。

2,银行的风险小,责任小了。银行理财只是起到中间业务作用,不是自己承担全部风险,有利于银行谨慎经营的原则。

3,教育投资者,风险意识。获得较高收益同时承担一定风险。

实际上,银行理财还是可靠的,要是都不能兑付,或者经常不能兑付,这样的理财根本不会有人买。

买理财就用手机银行(防止被人忽悠)买五万起的屌丝级别理财,风险最小。

注意…本人银行信贷员20年,炒股韭菜20年。将发布两种内容…1,脑洞新闻…快乐生活。2,成功学内容……如有兴趣,请关注


飞刀47号


201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文件中要求:“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银行垫资就叫做刚性兑付,估计不少人看到这里都很疑惑,咱们普通人,好不容易有个稳定的理财渠道,为何国家要打破这个刚性兑付呢?这不是堵住了百姓的投资渠道吗?

其实打破刚性兑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们都知道,投资有风险的,高收益代表着高风险,而理财产品本身就是一种投资,如果银行保持刚性兑付,那么我们购买理财就不叫投资了,直接叫做存款(反正没风险),既然这样,那还不如直接提高银行的存款利率就好了,为何还要搞出一个理财产品来?

以往银行为何愿意刚性兑付?

按理来说,我们自己投资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那以往为什么银行愿意替我们承担投资的损失呢?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理财亏损的概率极低:银行理财基本都是低风险理财,可以说99%以上都可以按时兑付,因此发生亏损的只是极少部分,这部分亏损银行承担的起;

(2)声誉原因:我国银行业机构高达几千家,各家银行竞争极其激烈,如果说一家银行有爆出过理财亏损的案例情况,那么无疑它的声誉及竞争力会受到打击,如果频繁出现几次,那么它基本失去了与其他银行竞争的能力了,所以对于亏损的情况,银行都宁愿自担垫资,维护声誉。

为什么要打破?

银行的这种行为明显是违背市场规律的,故而国家才要打破这种制度,这并不是银行要打破,那么打破这种制度有何依据呢?

(1)从法的角度说

银行理财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本质上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合同双方是委托与被委托的法律关系,这就决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为委托人利益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委托人自担投资风险并获得收益。

如果金融机构(例如银行)对资产管理业务作出保本保收益的承诺,那么,这笔业务的性质以及合同双方的关系就发生了改变,从理财变成了存款。以理财之名,行存款之实,是一种典型的监管套利,就不能再按照表外理财业务来认定,而应遵循存款业务的规则,包括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等。 

(2)从理的角度说

打破刚性兑付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它会扰乱市场纪律,加剧道德风险,抬高无风险利率。资产管理业务处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之外,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常常脱离监管视线,而刚性兑付却使金融机构背负了偿付义务,从而为系统性风险埋下隐患。

金融业的基本原则是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但在刚性兑付条件下,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由于保本承诺,同样达到低风险,这就使收益与风险出现背离,抬高无风险收益率,者无形中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也就减少了实业发展的资金可获得性,这相当于变相增加了实业的融资成本。 

总结

打破刚性兑付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肯定会采取的措施,因为它阻扰了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其实打没打破刚性兑付,对于我们广大的投资者来说,影响并不大,保本理财也只是一个称呼而已,我国一直以来商业银行发行的主力均非保本理财,但是大家听说过的亏损案例又有几个?(飞单及虚假理财不算)。


鲤行者


为什么要取消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和刚性兑付?取消后对谁有利?


我们看到前两天又发了个文,相关部门综合了2000多条修改意见,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意在打破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总要取消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和刚性兑付吧。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理财产品的收益和定期存款的收益,很明显,定期存款的利率远远小于理财产品的利率,换句话说,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远远高于定期存款。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是保本保息的,那么风险转嫁给谁了呢?很明显,这部分风险转嫁给了银行,以银行作为信用背书,那以后谁还来购买银行定期呢?当然这还是小事,顶多银行赚不了利差,但是风险一大,意味着投资出现问题的概率也越大。我们看一下08年的金融危机,其本质是抵押贷款证券化(MBS)出了问题,最后连锁反应,导致房价崩盘,金融市场崩盘,甚至如果不是政府出手,连保险公司也要倒台。现在来看,银行的保本理财银行还赔得起,那万一有一天,银行赔不起了呢?千万不要以为银行多有钱,银行再有钱也抵不住买的人多。万一市场风险爆发,大家因为理财风险高而全去银行买理财,不买定期了(反正你银行保证收益嘛),银行一个人赔得起,上亿人同时要赔理财收益,而银行本身还是亏的呢,这就真的赔不起了。银行理财其实对于银行而言本身就是微利产品,薄利多销。

至于取消后对谁有利,当然是对国家有利,从长远来看,对百姓自己也是有利的。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打破刚性兑付,买理财的人就会变少,风险可控,银行就不会因为发生风险事件而赔不出,银行不倒,总的来说国家的金融风险就可控,不会发生国家信用危机。长远来看,只要银行不倒,百姓投资的钱就不会血本无归,所以对百姓来说也是好的。


huToni


你好我是昇财经,12年银行工作的老腊肉,谈谈我的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为什么要取消保本理财和刚性兑付

我想是为了和存款区分开来,清除“灰色地带”。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银行在处理理财产品业务时,确实是采取“刚性兑付”的方式,营销时也把“保本保息”作为宣传重点来吸引客户,但实际上这是不对的。

因为从产品性质来看,日常个人理财产品市场,除了国债和银行存款,并没有保本保息的产品,但是在老百姓的理解,理财也是存款,因为都是保证本金和利息的安全,利率还高,为什么不买理财呢(除了不能提前支取)?从监管角度,这就是一片“灰色地带”,一旦某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风险不能兑付,银行为了声誉,往往也是自掏腰包垫付,更让老百姓分不清存款和理财的区别,心想反正银行都给钱,那我就放心买买买,一旦遇到不愿垫付的银行,就容易发生纠纷。

为了纠正理财产品销售中这种乱象,让广大消费者正确认知理财产品风险,正确区分各产品之间的区别,监管部门陆续下发文件,取消保本理财和刚性兑付,不允许商业银行再研发和销售宣传保本理财产品,使责任划分更加明晰。

对谁有利?

这个我还真不好说,因为感觉没有对谁特别有利。

对理财客户来说,虽然产品性质没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总觉得怕怕的,有不少人会问,取消刚性兑付,银行是不是就不给钱了,这个还真不是,有风险不代表一定会发生风险。

对于银行来说,要多作解释工作,似乎也没什么好处。

综上所述,取消保本理财和刚性兑付是对理财市场乱象的治理,个人认为会使理财市场更加透明、有序。


鑫财经


取消保本理财和刚性兑付,是为了消除金融风险,防止出现“灰犀牛”,是最近一系列金融治理政策的延续。



应该说,取消刚兑和保本理财短期有利于金融机构,从长期来看也有利于培养投资者风险意识。

众所周知,现在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虽然也跟投资者说明了风险,但是一旦真出现问题,只要大家一闹,银行马上服软,想办法予以全额兑付。久而久之,银行索性就把理财产品当成存款一样刚性兑付了。这就给银行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为了保证每一单理财全额兑付,银行就不得不采用资金池的方式滚动发行,而把亏损留在资金池,日积月累这个窟窿就会越来越大。二是如果所有银行都全额兑付,就无法看出不同银行的理财能力,从而出现“劣币驱良币”的现象。实际上,理财能力差的银行累积的窟窿很大,不过潮水没退的时候谁都看不出来。当窟窿大到银行无法承受的时候,一旦爆发出来,后果是谁也无法承受的。



取消刚兑后,短期内投资者会感受到损失的阵痛。不过这就像股市一样,投资者教育在这个时候才会真正体现其价值。以后,投资者会精心筛选理财的银行,对于理财的要素进行仔细研究 ,对于没有能力的银行用脚投票,这样理财市场就会出现两级分化,促使产品研发能力强的银行精益求精,能力差的银行退出理财市场。——这是一个理财市场的重新洗牌的过程。


洗牌后的理财市场,应当说对投资者是有利的。只有当市场规则清晰,竞争者充分的时候,投资者才能真正看清风险,从而依据自己的判断主动做出抉择。

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更多分享,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