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甲午戰爭前清軍軍容:萎靡不整,戰敗不僅僅因為武器


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就開始了,就算跟侵略者打仗也是輸,所以清政府唯一能活下去的方法就是割地賠錢。這一場戰爭將清政府虛偽外表之下滿是瘡痍的社會問題表現得淋漓盡致,從這以後就是無盡的戰爭,隨著戰事愈演愈烈,清政府高傲的心態逐漸崩潰。這張照片上的就是1870年的常安軍。

好多人都覺得清軍之所以老打敗仗就是因為裝備太落後了,戰場上西方人用的都是長槍大炮,而我們呢,用的都是弓箭矛盾。但是雖然說西方人武器都很先進,但是清軍也不是那麼不堪。這張照片上的就是一個拿著火槍的清軍。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就是以中國戰敗結束的,火燒圓明園就是在這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發生的。接連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讓清政府苦不堪言,所以就有一些官僚主義者覺得我們應該師夷長技以制夷,多多學習西方的事務。所以洋務運動就開始了。自強、求富這兩個詞語就是洋務運動的口號。自強顧名思義就是要把自己的軍隊強化,在清政府的訓練之下,海軍還一度成了世界第六厲害的軍隊。這張照片上的就是1885年在戰艦上合影的山東威海衛水兵。


這張照片上的就是一個揹著火槍的清軍,他腰上別的那個小盒子估計就是火藥盒。從照片裡能看出來這個瘦弱的士兵一點精神都沒有。

這張照片上的就是英國領事在廣州的中國衛隊。在1871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英國就在廣州建立了一個領事館,還找了很多廣州當地人當他們的衛隊。這張照片裡面的護衛隊成員有的坐著有的站著,但是神情都很放鬆。照片遠處就是廣州的花塔。

這張照片上的就是一群拿著大刀,穿著鬆鬆垮垮的軍裝的舊式清軍,中間坐著的就是他們的首領。不知道為什麼,一看這張照片我就覺得他們沒有一點戰鬥力。雖然到1870年之後清軍基本上都配了火槍,但當時好多人當兵就是為了混口飯吃,根本沒有責任感;而且還有一些更過分的人,為了抽鴉片把自己的槍和衣服都賣了。


這張照片上的就是一個正襟危坐穿著盔甲的將軍,在他旁邊有扛著槍的士兵,也有拿著大刀的士兵,但是照片裡面的將軍卻背了一套白羽箭。

雖然洋務運動讓清朝有了一點好氣色,但是這種好氣色僅僅維持到了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就註定了洋務運動的失敗,在這場戰爭當中北洋軍隊全軍覆滅,這件事也成了每個中國人心裡的倒刺。直到現在我們還在設想如果當初不是這種結果那歷史會不會有新的改變。這張照片上的就是在甲午中日戰爭時期在牛莊鎮守的中國清軍。

其實一場戰爭的失敗不僅僅是因為武器的落後。在甲午中日戰爭的時候,清軍很多的裝備都比日寇得好,我們還有炮臺。但是當時出現了好多逃兵,也就讓日寇不費一兵一卒就打下了我們重金修建的炮臺,他們一登上炮臺就把炮口對準了北洋軍艦......所以說一場戰爭的輸贏不僅僅在於武器的先進程度,更重要的是人員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