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再現甲午戰爭前清軍的真實樣貌:看完就明白為何屢戰屢敗了


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始,我們就揭開了那些年受辱的時代,戰爭大多失敗,賠地賠錢是苟活下去的唯一選擇。戰爭揭露了清廷外強中乾的真實面目,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戰事不斷,天朝上國高高在上的心態漸漸崩潰。這是19世紀70年代常安軍的合影。

許多人認為清末之所以打不過列強只是因為武器落後。我們的武器是弓箭和大刀長矛,而列強是堅船利炮。事實上,西方人在武器裝備上確實是先進,但清軍也沒有特別不堪。圖為手握火槍的清軍士兵。

1860年英法聯軍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列強大火燒燬了圓明園。兩次鴉戰都慘輸,狠狠刺痛了朝廷當權者,因此一些官員覺得要學習西方的技術,然後利用它來對付西方列強。所以洋務運動轟轟烈烈地展開了。並以“自強、求富”為口號,“自強”即提升軍事實力,維護清朝的統治。確實這段時間清朝的軍事實力大大提升,甚至海軍實力一躍成為了亞洲第一以及世界第六。 圖為1885年左右在山東威海衛的軍艦上合照的北洋水軍。


肩扛火槍的清朝士兵,腰間的盒子應是裝火藥用的。由圖可看出清軍士兵不僅身材瘦小,且很沒有精氣神兒。

圖為英國廣州領事館中組建的中國衛隊。領事館是1871年設的,英國人徵召當地百姓組建衛隊。照片中這些護衛隊成員,或坐或站,放鬆自然,一悠然自得。遠處即廣州花塔。

甲午戰前舊式清軍,照片中間還有一名清軍軍官,清軍手持大刀,服飾鬆垮,一副毫無戰鬥力的樣子。19世紀70年代中後期清軍基本都配備了火槍,但大部分士兵當兵只為討生活,並沒有使命感這種東西,更有甚者為了抽鴉片拿自己的刀、槍和服飾賣換鴉片。

圖為清末官兵。一位身著盔甲的上將威武地端坐在椅子上,一旁畫龍的旗幟被風吹動,圖中清軍官兵有的拿槍,有的拿刀,身著鎧甲的將軍卻揹著白羽箭。

洋務運動讓清朝有了興旺之勢,但是勢頭卻在1895年又戛然而止。甲午戰的失敗,也宣佈了洋務運動的失敗,北洋水軍全體覆沒,成為中國人永遠的痛,至今我們仍做著各種假設,如果當初怎樣怎樣歷史是否會改寫。圖為甲午戰中駐在牛莊的中國士兵。

戰爭敗了,並非全是兵器的原因。甲午戰中,清朝很多兵器是優於日本的,且還有陸地大炮的好處。可大量士兵半路叛逃,耗費萬金的防禦守線,敵方輕而易舉地就攻破了,繼而我們的炮口被轉向對著北洋軍艦猛轟.....所以戰敗或戰勝的重點不僅在於裝備,人也是極為重要的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