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祥雲:古鎮釋放新活力

大理祥雲:古鎮釋放新活力

茶馬古道牌坊。姚旭輝 攝

人生有樂地,流水無盡期。”走在雲南驛鎮茶馬古道上,這一副副古老的楹聯寓意著人生雖快樂但卻很短暫,要把握美好時光,抓住幸福生活。再看那些馬鞍、鈴鐺、煤油燈,還有吱吱作響的木質樓梯,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

在古代,雲南驛是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和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而今,這裡是雲南省歷史文化名鎮,也是祥雲原生態文化旅遊的瑰寶,不久的將來,它更是在新時代重新崛起的千年古鎮。

古鎮魅力 文化積澱厚重歷史

自漢武帝尋夢“祥雲”之始,雲南驛這個“雲南之源”便作為西南邊陲最重要的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崛起於滇西咽喉之地。

2000多年的風風雨雨,見證了雲南驛歷經縣、郡、節度使、州、賧、城和驛站的歷史,官宦、軍隊、馬幫曾在這裡駐紮,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山間鈴響馬幫來”,這裡大大小小的馬店曾經發展到三十多家,雲南驛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西南絲綢之路上漂泊的馬幫的家園,而斑駁的石板路上的馬蹄印,彷彿記載著雲南歷史的風雲變幻。

抗戰時期的崢嶸歲月造成了雲南驛最輝煌的一瞥。駝峰航線、滇緬公路、中印輸油管奇蹟般地交匯於此,這裡是盟軍在遠東最重要的戰略基地,航空學院、各色政府機構、“飛虎隊”亦駐防於此。不難想象當時聚集數萬人的雲南驛有著怎樣的繁華喧鬧:馬嘶車鳴,飛機的起飛與降落,有節奏的勞動號子,時而飄過的美國爵士樂……如今,雲南驛還建起了“二戰中印緬戰區交通史紀念館”,對二戰期間“飛虎隊”、滇西抗戰等重要歷史事件做了詳細陳列和展出。

當年的浴血奮戰早已灰飛煙滅,歲歲榮枯的青綠掩蓋了昔日的傷痕,雲南驛古鎮也已經重歸千年的靜謐。時至今日,這段依然光芒萬丈的歷史仍被後人傳頌,記住了昨天,明天方能走向光明。

有人說,50多年來,雲南驛已經落敗並且沒人能阻止它的落敗,它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風光,只剩下老房子和老人,在歲月大流中顫顫巍巍。然而,一個邊陲小鎮,千年來擔負起千百萬人的未來與希冀,僅只這份牽掛,就足以迫使我們不能將之淡忘,更不能將它從地圖上抹去。

古鎮崛起 古道經濟帶引領未來

沉寂半個世紀至今,雲南驛鎮從“春天的故事”中走來,在新時代愈發生機盎然。

“脫貧攻堅大捷後,黨委政府以古鎮再度崛起為使命,以建設特色小鎮為契機,依託雲南驛鎮戰略咽喉優勢著力打造茶馬古道經濟帶,以此引領基層迸發出最大潛力來實現小康。茶馬古道經濟帶正是黨建引領雲南驛發展的藥引。”雲南驛鎮黨委書記湯中國介紹,當前,全鎮正著力打造茶馬古道經濟帶,將分散在雲南驛鎮茶馬古道一帶經濟實體通過黨組織進行科學有效的整合,以點帶面提升古鎮經濟實體競爭力,最終引領群眾、村鎮共同參與創業致富。

大理祥云:古镇释放新活力

養雞“狀元”李枝祥。姚旭輝 攝

“近年來,我們用活了茶馬古道經濟帶的‘以點帶面’模式,逐步打造出了新興產業佈局,雲南驛鎮經濟社會發展可謂遍地開花。”鎮長任軍文介紹,以強化古道經濟帶土地流轉為例,雲南驛鎮北淜村黨組織引領強化土地流轉,流轉1100餘畝荒地打造出土雜雞、藍莓、荷蘭豆、三七、重樓等十餘種特色農業,造就了一批當地小有名氣的致富帶頭人,如豌豆小王子李德賢、養雞狀元李枝祥、80後藍莓小哥張輝...有效帶動5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913元,年均增長超過14%。張輝介紹說:“我4年前在北淜村以每畝400元的價格流轉了110畝荒地規模化培育藍莓。今年祥雲的藍莓價格每市斤35元到40元不等,供不應求日銷百斤已成常態。”雲南驛鎮小橋村在本村通過有效整合,成功流轉了2756畝土地給大理海川科技農業公司,籌建起了“萬畝生態有機水稻項目試點基地”。

在古道經濟帶的推動下,截至2018年底,雲南驛鎮生產總值實現34.38億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1.23萬元。如今的雲南驛鎮,“茶馬古道經濟帶”正在發揮奇效,古鎮正在釋放新活力。

雲南網記者 博達 通訊員 姚旭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