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琮投降后,刘表麾下的七大猛将去哪了?

用户1483710936801


其实刘表麾下历来都没有什么七大猛将、十大猛将的说法,只不过是这几年在互联网上一些自媒体作者自行排出来的。当然既然题主问了,那我就姑且的按照现如今被认可的排名来简单的介绍下吧!



黄忠

黄忠,原为刘表麾下中郎将,跟随刘表侄子刘磐驻守长沙攸县(今湖南攸县)。208年,刘表病死,曹操降下荆州,以黄忠代理裨将军,仍在长沙郡仕官,归长沙太守韩玄统属。

209年,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刘备趁机率领赵云、关羽、张飞等人攻下荆南四郡,长沙太守韩玄降于刘备,黄忠亦跟随之。221年至214年,黄忠跟随刘备与刘璋争夺益州,在此期间,黄忠每站必冲锋陷阵,勇毅冠绝三军,绵竹之战、涪城之战等都有突出的表现,因此在刘备占据益州后,黄忠论功封讨虏将军。



218年,刘备率军与曹操争夺汉中,黄忠亦跟随。219年,与夏侯渊一战,黄忠大发神威,黄忠一战将夏侯渊击杀于南围鹿角,主帅被杀,曹三军大败,经此一役,刘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不久即占据汉中。同年,刘备自称汉中王,此战当为首功的黄忠论功封后将军,赐爵关内侯。

可当黄忠扬名于天下,正准备立下不世之功业时,却突然于220年八月因病去世,让人是唏嘘不已,令人抱憾终身。



甘宁

甘宁,原是游侠,时人称“锦帆贼”,后弃武从政,投靠于刘焉,后依靠自己的努力从计掾小吏做到了蜀地的郡丞(秩六百石)。194年,刘焉病亡,其子刘璋执掌益州,不久甘宁在刘阖的蛊惑下起兵反抗刘璋,但却被赵韪击败。败退后的甘宁带着手下800余名将士前往荆州,投靠于刘表,刘表命其驻守南阳。

不久,甘宁认为刘表不是干大事的人,跟着他永远不会有出人投地的机会,而后又听到孙权在江东“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于是他就又反了刘表,准备去江东投靠孙权。可是甘宁在路经夏口(今湖北武汉)被江夏太守黄祖所阻,不得已只能是暂时依附于黄祖。



203年,孙权率兵攻克江夏,黄祖大败,狼狈逃溃。此时甘宁为黄祖殿后,在应对孙权军队的追击时,他沉着冷静的应对,并一箭射杀了孙权的破贼校尉凌操,孙军大惊,不敢再追击,如此黄祖得以安全逃脱。可是立有大功的甘宁却依然不得黄祖重用,甘宁心灰意冷。而后,不久甘宁在江夏都督苏飞的帮助下,得以从黄祖麾下分裂,后甘宁就率军投靠了孙权。

在孙权麾下,甘宁开始被重用。208年,甘宁协助孙权击溃了黄祖,不久又跟随周瑜在乌林大破曹操,立下战功,而后又一举攻占夷陵。214年,甘宁与吕蒙率军攻克皖城,甘宁因功拜为折冲将军。215年,在孙吴与关羽对峙阶段,甘宁献策阻止了关羽的渡河攻益阳的行动,得以拜为西陵太守,统阳新、下雉两县。



同年,孙权在合肥被曹操击败,陈武奋战致死,孙权被张辽大军围困,此时甘宁与凌统等人立战终让孙权突出重围。经此一战,后世皆称其为“江东之虎臣”。对于甘宁去世的时间,史书并无定论,有史书记载甘宁的卒年为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冬季,但也有推测甘宁的卒年为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前后。

李严

李严,为荆州郡专职吏员,刘表经常让他到郡中各县任职。208年,曹操入荆州时,他正在做秭归县令,但因他坚决不降曹操,于是弃官投靠了益州刘璋,被刘璋任命为成都县令。



213年,刘备攻进益州,刘璋任李严为护军,负责在绵竹一带抵抗刘备。但是没过多久,李严就率军投降了刘备,刘备任命他为裨将军。214年益州被刘备所占,李严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不久他与诸葛亮、法正、刘罢等人制定了蜀汉的第一部律法,名曰《蜀科》。218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益州空虚,盗贼马秦、高胜等在郪县起兵,招集队伍数万人,此时李严反应迅速,率郡中5000余人平定叛乱。



222年,刘备伐吴败退,征召李严进永安宫,任命他为尚书令。次年,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受命为辅政大臣,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镇守永安,同年刘禅登基,李严加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此后,李严因与诸葛亮权力斗争失败,于231年被废为庶人,流放梓潼郡。234年,李严与诸葛亮同年去世。

文聘

文聘,原为刘表麾下大将,负责镇守荆北,以此抵御曹操等北方诸侯的进攻。208年,刘表去世,曹操入荆州,文聘降之。在曹操麾下,因才能突出,文聘被重用,同年曹操大败于孙权、刘备,文聘被任命为江夏太守,负责防御刘备、孙权军的进攻,同时赐爵关内侯。



213年正月,文聘和乐进在寻口与关羽大战,关羽败退,文聘因功晋封延寿亭侯、讨逆将军。220年,曹丕即帝位,文聘进爵长安乡侯,假节。222年,曹丕大举南征孙吴,此战文聘亦立为战功,迁后将军,封新野侯。226年,孙权率军五万攻打石阳,文聘被重重包围,但文聘丝毫不惊乱,他坚守于城中不动,孙权屡攻不下,最终二十余日后只得退军,但在退军过程中,文聘却突然率军而出,大破吴军,此战文聘名震天下。



自此,文聘驻守江夏数十年,威恩并施,“名震敌国”,使孙吴不敢再犯。文聘去世后,曹廷追谥曰壮侯,243年文聘从祀於曹操庙庭。

蔡瑁

蔡瑁,刘表主政荆州期间,历任江夏、南郡、章陵等诸郡太守。192年,刘表被朝廷任命为其后蔡瑁被刘表任命为“镇南将军军师”。208年,刘表病逝,曹操进军荆州,蔡瑁、张允等拥立刘琮继任荆州牧,同年蔡瑁与蒯越共同迫刘琮降于曹操。



而后,蔡瑁在曹操麾下历任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等职,封爵汉阳亭侯。此后,蔡瑁史书对其记载不详,往后的事情再无所知。

霍峻

霍峻,曾短暂的在刘表麾下任职,负责统帅他哥哥霍笃所遗留下的一支军队。208年刘表病逝,曹操进荆州,霍峻率部曲归降刘备,并被任为中郎将。212年,刘备进至葭萌,欲回军袭刘璋,霍峻被留下镇守葭萌城,汉中的张鲁在得知此事后,就让杨帛去诱降霍峻。霍峻却始终不受诱惑,他坚定说道“你们可得到我的头,但得不到这座城”,杨帛无奈只得退回。



而后,刘璋又派扶禁、向存等领万余人,由阆水围攻葭萌,其后霍峻仅率领数百人就在葭萌死守一年有余,最后在敌军疲惫之时,选拔精锐,伺机出击,大破刘璋军,乘机斩了向存的首级,从而保住了当时刘备在蜀中唯一的根据地,及大后方,此战让霍峻名震蜀地。

不久,刘备平定蜀中,霍峻因功晋升梓潼太守、裨将军。217年,霍峻死于梓潼太守任上,享年39岁,葬于成都。

黄祖

黄祖,刘表任荆州牧时,他担任江夏太守。191年四月,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黄祖被刘表派往迎敌,但数次被孙坚击败,不过在孙坚追击的时候,黄祖的部将不知道何故,居然运气逆天的将孙坚给射杀了,如此荆州之围就奇迹般的被化解了。



208年,刘表病逝。同年孙权派大军进攻江夏,黄祖大败,之后无力抵抗孙权的黄祖只得逃离江夏,但是没跑多远就被骑士冯则追上枭首。黄祖死后,孙权下令将黄祖首级盛放在容器中,将其献祭亡父孙坚。

总得说刘表死后在其他势力突发异彩的将领在刘表的麾下多都没有受到多大的重用。但是奇怪的是,从这些将领的生平中,他们几乎都是在刘表死后才各奔东西的,而在刘表生前他们都未曾背离过刘表,这个现象真的很让人难以理解。不过呢,不管如何这七位猛将都曾在各个势力中大放异彩,可谓都是各个势力的中流砥柱。哎!只怪刘表太不会用人,如果这些人,除黄祖、蔡瑁外都能得到重用的话,荆州就不会那么快的落于他人之手。


澳古说历史


刘琮投降曹操后刘表手下的七大猛将,蔡瑁,张允,文聘跟随刘琮投降了曹操。黄忠,魏延,霍峻投奔了刘备,后来为刘备打下蜀汉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甘宁投奔了孙权,在东吴方面一直是数一数二的猛将。


其中,投降曹操的三大猛将中,文聘后来表现的非常的出色,一直受到曹操父子的重用。曹操由于非常信任文聘,所以一直让他镇守江夏。在这之后几十年,无论是吴国还是蜀国,发动了数10次战役,都没能够攻下江夏。而且文聘在战斗的过程中先后击败关羽,孙权等,可谓是威名远扬。后来曹丕即位后,他被封为后将军。而蔡瑁,张允投降曹操之后,事迹比较少,史书上记载不详。三国演义里说到他们被周瑜用反间计所杀,并不是真实的史实。

投奔刘备的三人中,黄忠和魏延的名声可谓是如雷贯耳,他们的事迹大家可谓是众所周知。黄忠和魏延跟随刘备一起入川,攻打刘璋。后来在汉中战役中,黄忠和魏延又履立战功,尤其是黄忠在阵前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更是奠定了这一战役的胜利。在汉中战役结束后,刘备就按功劳大小,封黄忠为后将军,魏延为汉中太守,可见他们对刘备集团的重要性。

霍峻虽然名气不够大,但是他在刘备进攻夺取四川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镇守葭萌关一役中,刘璋派兵上万人进攻,而他只有数百人,却坚守一年,为刘备成功夺取西川,立下了首功。

投奔东吴的甘宁也是为保卫孙权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首先跟随孙权攻破黄祖,赤壁之战后又随周瑜攻打曹仁,夺取了夷陵。在孙权攻打合肥的时候,甘宁身先士卒,首先突破皖城。在逍遥津一战中,又保护孙权死里逃生。最后在刘备进攻东吴的夷陵之战中,甘宁身亡。

总之,在三国演义里面刘表虽然表现不怎么出色,但他手下也有不少的人才,光这7员大将,就足以让各方瞩目。由于三国鼎立,他们各自投奔东西,分属不同阵营,在各自集团内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平安读历史


东汉末年

1.魏延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荆州新野一带)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正史中三国志没有关于魏延具体投靠刘备的情节记载。

三国演义中主要情节为,刘琮闻玄德至,惧而不出。蔡瑁、张允径来敌楼上,叱军士乱箭射下。城外百姓,皆望敌楼而哭。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当下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 结果刘备非要装大义,不进城扭头撤退,把魏延给坑了,魏延只好向南也跑路。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全面进攻荆南四郡,魏延在长沙太守韩玄麾下担任裨将军。好兄弟黄忠要被砍了,魏延突然带兵出现,劫法场救黄忠 杀韩玄。魏延开门投降,诸葛亮偏要进谗言说他有反骨。 三国演义把魏延黑成翔,诸葛死后留锦囊让马岱除掉魏延。

不过正史上事实是诸葛亮死后,魏延也压根没想反 ,只是为人高傲自信,魏延能力还是有的,刘备在时魏延便守卫蜀汉的北大门汉中独挡一面。魏延在蜀汉军中只服诸葛丞相,诸葛很清楚自己死后他谁也不服,最后的指令仅仅是“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魏延不听命令就别鸟他,随他去吧。结果魏延听到命令果然不服气,不仅不服气还要搞出点大事。“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魏延武夫,压根看不起杨仪这种文吏,抢先南归烧断阁道,两人互相上表对方谋反,朝臣肯定都偏向同是文人的杨仪。魏延违背丞相遗令理亏在先,所部人马全部倒戈,自己也被马岱所杀。

2.黄忠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 黄忠在刘表手下只是中层将领,表现不突出,曹操只是让他代理副将军,辅助地方军事。刘备攻打荆南四郡时候黄忠投靠刘备。

攻打刘璋时候黄忠先登陷阵,勇冠三军,成为了上将。人生巅峰还是在定军山斩首夏侯渊,任命为后将军,与关羽同位。仅仅一年后就病故。

3.蔡瑁

蔡瑁,出身南郡襄阳县有力豪族蔡氏。姐姐嫁给了政治伙伴刘表,即蔡夫人,投降的小儿子刘琮生母。年轻时还和曹操是好朋友。他的出身和交际,在那个汉末乱世完全处于不败之地。历任荆州大郡的太守,深得刘表信任重要。

曹丞相打过来的时候,蔡瑁联合荆州的另一个豪强出身的蒯越,极力忽悠刘琮投降。蔡氏 蒯氏与刘表实质上也只不过是个政治合作伙伴关系而已,地方豪强无非是为自己的利益,荆州换个主子而已,难道还真为个小屁孩少主,和军事巅峰的曹丞相鱼死网破? 投降升官封侯,不亦乐乎,与曹丞相追忆少年往事。

4.张允

刘表的外甥,其母刘氏,是刘表的姊妹,所以也与蔡瑁有姻亲之谊。也是刘琮的支持者。 正史上投降后边没有记载,演义中与蔡瑁一同为周瑜反间计被曹丞相所错杀。

5.文聘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也,为刘表大将,使御北方。 刘琮决定投降时,文聘迟迟晚去,因为是荆州大奖,为曹操重用,授予军队,追击刘备。 赤壁之战后一直担任江夏太守,不停的骚扰攻击已经掌管荆州的关羽。并且挫败孙权,之后坐镇江夏数十年,抑制防御东吴。

6. 霍峻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 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 霍峻也随刘备入蜀,作战勇猛,余生便一直担任梓潼太守。

刘表手下没有七大猛将吧,其实严格来讲,只有文聘一个谈的上猛的。 魏延黄忠霍峻在刘表手下都只是中层下层将领,投靠刘备后才有了人生。蔡瑁张允也没打过经典战役,官职靠出身。提问是刘琮投降后的猛将,长为江夏太守的黄祖击杀孙坚单挑江东十几年,称的上很猛,不过之后被孙权击败杀死。甘宁也是当之无愧的猛将,不过刘表无能不会驭才,甘宁也只好投靠东吴。刘表其他手下也只是文人如蒯越蒯良。





醇香威士忌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宗室、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汉末群雄之一。

东汉末年,刘表被任命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施,开立学堂,善待百姓,招募谋士,成为一代军阀。

刘表远交袁绍,近结张绣,收留刘备,势力范围数千里,有十余万兵马,一生称雄荆州。

刘表曾杀孙坚,又曾抵抗曹操,而刘表在荆州屹立不倒,是因为麾下拥有精兵猛将。后世把他手下的强将,按后来功绩分为七大猛将。分别为:黄忠、李严、甘宁、文聘、蔡瑁、霍峻、黄祖。其中黄忠、李严、霍峻去了蜀汉;甘宁去了东吴;蔡瑁和文聘去了曹魏;黄祖死了。


一、黄忠

黄忠(147-220年),字汉升,南阳郡南阳(今河南南阳)人。黄忠跟随刘表时,任职中郎将。

因和刘备意气相投,209年归顺刘备。黄忠参与了攻取益州刘璋的战役,219年,黄忠一生的巅峰,就是定军山一战了,以高龄之身斩杀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渊,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

次年,黄忠病逝。

二、李严

李严,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李严年轻时为郡中专职吏员,行事能干,荆州牧刘表让他到郡中各县任职。

在跟随刘备后,李严得到了不断提拔,曾担任中都护、骠骑将军等官职。等到刘备白帝托孤时,李严和诸葛亮一起成为托孤大臣。

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延误押运粮草,为推卸责任而阻挠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

三、甘宁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曾率八百健儿投荆州刘表,因出身,末受重用。后又转投江夏太守黄祖麾下,还是未受重用。

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孙权真心的接纳了他,自此之后,甘宁为东吴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率骑袭曹营,战功赫赫,可以说是后来东吴的第一勇将。


四、文聘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荆州刘表的大将。刘表死后,刘表之子刘琮投降曹操,文聘这位猛将也投入到曹魏的阵营中。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在跟随曹操后,文聘多次带兵拦住了关羽的军队,又击退东吴大军,成为曹操倚为屏障的大将之一,威名远播,后又多次征讨,封后将军,新野侯。

五、蔡瑁

蔡瑁,字德珪,襄阳人。蔡氏为襄阳大族,刘表的后妻就是蔡瑁的亲姐姐。

在东汉末年,刘表可以坐稳荆州牧的位置,离不开蔡瑁所在家族的支持。

208年,曹操挥军入荆州,蔡瑁与蒯越共同投靠曹操,后在曹操麾下办事,历任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爵为汉阳亭侯。



六、霍峻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

他的哥哥霍笃,曾在乡里召集家族武装几百人。霍笃死后,荆州牧刘表命令霍峻统领这支队伍。

在刘表去世后,霍峻跟随刘备征战。因为攻打益州中立下战功,于是刘备分广汉为梓潼郡,任霍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

七、黄祖

黄祖,东汉末年,在刘表麾下任江夏太守。

黄祖在与长沙太守孙坚交战时,其部下将孙坚射死,因此与江东孙氏家族结仇。

虽然史料记载,对抗江东的战事上,黄祖几乎都呈现下风,又屡战屡败,但仰赖刘表的守土防御战略,江夏领土从未落入过孙家之手,而仅有军民被虏走的记载。

此外,黄祖军还有射杀凌操、徐琨的小胜。

在建安十三年(208年),黄祖与孙权的交战中败北,被杀。


昊阳闲看历史


刘琮投降后,刘表麾下7大猛将,有6位归降刘曹,只有他选择孙权

鸟择良木而栖 ,贤臣择名主而仕。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各路诸侯也是纷纷崛起。刘表作为官封的荆州牧,虽割据一方,但无雄才大略。诸葛亮一句“其主不能守”,就已经给他盖棺论定了。不过,刘表手下还是有不少风云人物的,光猛将就有7位之多。那刘琮投降后,刘表麾下的7大猛将都去了哪里呢?有6位归降刘曹,只有他选择孙权。

这7人,在刘表手下,一直属于默默无闻的状态,但随着新主的出现,他们也在三国的历史上,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和热。

首先是,投靠刘备的魏延、霍峻和黄忠,这三位猛将。黄忠自然不必多说,花甲之年,尚能与关羽大战数十回合,而不落败,其战斗力可见一斑。位列蜀汉“五虎上将”,他算是这三人中最幸运的一位。定军山一战,一举斩杀夏侯渊,成为即廉颇之后,最为“老当益壮”的典范!只有曹魏的文聘能与之匹敌。

魏延,蜀汉后期的顶梁柱,其地位不亚于赵云、关羽。起初,诸葛亮对他并不信任,还曾劝诫刘备,一定要小心提防魏延。好在,刘备善于识人,对魏延十分器重。入川时,担任先锋;汉中大战,拿下汉中这一益州门户,这都是魏延对刘备的回馈。任命汉中太守时,连张飞都没有胜出,而是由魏延出任,法正辅助。可见刘备对他的信任。

霍峻,荆州望族,归顺刘备后,曾创下数百人,抵御敌军数万人进攻一年的军事记录。他也因此也被称为裨将军。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儿子霍弋,也同样是一位猛将。在刘禅投降后,他率领南中六郡归降,并在不久后,平定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可谓是虎父无犬子的表率!

然后是,归降曹操的文聘、蔡瑁和张允三人。

文聘,刘表大将,跟随刘琮归降曹操后,深受器重。归降前,替刘表镇守荆州北部;归降后,替曹操驻守江夏。与黄忠相同的是,晚年的文聘,曾多次击退关羽、孙权等人,竟没有一点“拳怕少壮”的感觉。总的来说,归降后的文聘,为曹魏的南方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因此被封为后将军,拜新野侯。

蔡瑁和张允,则是名震天下的荆州水师提督。值得一提的是,蔡瑁是刘表的小舅子,在荆州可谓是话语权十足。投降曹操后,由于出色的水战经验,以及在当地有不小的权威,所以,依旧掌管水军。他们在史料中没有留下过多的痕迹,反而在《三国演义》中,中了周瑜的“离间计”,被曹操所杀。若非如此,恐怕也不会有火烧赤壁了。

刘琮投降后,刘表麾下的7大猛将,有6位归降刘曹,只有他选择孙权。此人正是“东吴第一猛将”,甘宁。甘宁,土匪出身,外号“锦帆贼”。投靠刘表后,不得重用,只得转投黄祖,但又因为出身,依旧没能受到重用。不忿之下,来到孙权麾下,才得以施展才华。鲁肃和关羽对峙时,他曾和关羽大战三百回合,而不落下风;与曹操争夺合肥的时候,他曾多次救主于危难,更以百骑劫营名震天下,成为“东吴第一猛将”。

陈寿在修撰《三国志》时,将他归为“江表之虎臣”。刘表麾下7大猛将,有6位归降刘曹,只有他选择孙权,但他却是最厉害的一位(个人战力不高,统帅能力极强)。可见,“刘备三顾茅庐”是多么重要,否则,只会错失甘宁这样的虎将军。

参考文献:《三国志》《襄阳耆旧记》

<strong>


历史诗人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东汉末年汉灵帝时期,为了镇压各地的黄巾起义,在全国各州设州牧,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派遣宗室子弟等出任,大家熟知的有益州牧刘焉、荆州牧刘表等。随着中央政府式微,群雄并起,攻城略地自称州牧,如冀州牧袁绍,豫州牧曹操等。

从公元190年刘表单骑入荆州,到208年病逝,刘表治理荆州近20年,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不一般的刘表

《三国演义》里的刘表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个胸无大志,懦弱不堪,昏庸不明,废长立幼的老人,用兵数十万,麾下一批猛将,却守着荆州一片小天空,任由世外群雄征伐,最后只是为曹操做了嫁妆。

其实,真正的刘表是一个数一数二的能臣。公元190年,荆州刺史被孙坚所杀,朝廷委任刘表为荆州牧,此时刘表面临的是什么状况呢?荆州治下南阳被袁术占领,直接阻隔了刘表上任的道路,长沙等地也被民兵或者匪徒占领。于是刘表隐匿姓名,单枪匹马来到宜城,依靠蒯氏兄弟以及蔡瑁的帮助,最后取得了整个荆州。

治理荆州期间,刘表赶走了袁术,击杀了孙坚,还有意进攻益州和交州。在乱世之中,荆州成了世外桃源,所以中原大地躲避战乱的名士就纷纷隐居在荆州,诸葛亮就是最好的代表。

荆州巅峰时期拥兵十数万,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势力,但是刘表平生的志愿是守住荆州,并没有争霸天下的雄心,所以白白丧失了巨大的战略优势,等到曹操已经强大起来的时候,刘表已经垂垂老矣,不再是对手,小儿子刘琮更是被曹操吓破了胆,把刘表的全部心血拱手送给曹操。

刘表麾下七大猛将

经营荆州数十年间,刘表帐下也聚集了较多猛将,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七人,按照后来他们的归宿,分为曹操阵营、刘备阵营、孙权阵营。

7人之中3人进入曹操阵营,分别是蔡瑁、张允和文聘。

蔡瑁、张允是刘表的主要将领,也是荆州水师的统帅,早年颇受刘表重用,刘表还娶了蔡瑁的妹妹蔡夫人,生了小儿子刘琮,也是在蔡瑁的运作下,刘表才立小儿子刘琮为继任者。刘表死后,曹操南下,蔡瑁、张允和刘琮一起将荆州送给了曹操,归降曹操之后并不像《三国演义》中那样被周瑜反间计杀害,但是也见不到其他的记载。

倒是曹丕有一句评语提到了二人:

佞邪秽政,爱恶败俗,国有此二事,欲不危亡,不可得也。何进灭于吴匡、张璋,袁绍亡于审配、郭图,刘表昏于蔡瑁、张允。匡、璋、配、图、瑁、允之徒,固未足多怪,以后监前,无不烹菹夷灭,为百世戮试。

曹丕认为刘表的灭亡是因为蔡瑁、张允二人佞邪秽政,爱恶败俗,应该将二人烹菹夷灭,为百世戮试,足见两人在曹魏阵营并不受看重,甚至日子过得比较苦。

文聘则比蔡瑁、张允强很多了,也是有能耐之人。一开始不愿意归降于曹操,后被曹操感动,为其效力,镇守江夏。赤壁之战失利后,江夏就是曹操与孙刘阵营的最前线,文聘多次击退关羽的进攻,牢牢守住江夏让关羽无法前进半步,后来还抵挡住了孙权方向的进攻,成为曹魏南面的钢铁长城,受到了曹魏皇帝的礼遇,封为新野侯。

7人之中有3人归于刘备,分别是黄忠、魏延、霍峻

黄忠在刘表帐下地位并不高,而且一直在长沙任职,刘备取得长沙之后归降,才开始崭露头。跟随刘备入川,一路摧古拉朽,最后与刘备大军合围成都,可谓是立下汗马功劳。他人生的顶峰是在汉中争夺战中定军山一役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直接改变了汉中之战的走势,奠定了最后的胜利。斩杀夏侯渊如此高级别的将领,可是关羽、张飞都没有做到过的。汉中之战后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内侯,与关羽平级。

魏延其实并不能算刘表的大将,因为此时的他只是一个小人物,史书都没有太多记载。他的辉煌也是开始于刘备入川。特别是诸葛亮时期,魏延作为此时蜀国第一名将,多次跟随诸葛亮北伐,贡献子午谷奇谋并未被采用。诸葛亮死后,本以为可以大展拳脚的魏延却死于内部权力斗争,最后被杨仪、马岱等人夷灭三族。

霍峻同样是在入川作战中登上历史舞台,他被很多人推崇为三国第一守城大将。刘备入川作战后,蒹葭城成为其重要据点,大后方。刘璋乘刘备出征在外,命一万大军进攻蒹葭城,此时蒹葭城内只有霍峻和几百守军。如果蒹葭城失守,那么刘备的大军在蜀地就成了无本之木,覆灭只是时间问题,所以霍峻严防死守,依靠这几百人足足守了1年多时间,刘璋军队眼看无法攻破撤军途中还被霍峻掏了一下,损失一名大将。为此刘备平定巴蜀之后也是极力表彰霍峻之功。

可见跟随刘备的3人都不是平庸之辈,都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7人当中只有1人跟随了孙权,他就是甘宁

甘宁,甘兴霸,也许是孙权帐下武力值最高的猛将了,他并不是刘表死后才归顺孙权的,而是因为在刘表帐下无法得到重用,便投靠了孙权。

甘定原来是一名水匪,想要谋个出身,便投军到刘表,发现刘表并无大志也不重视军事后便想投靠孙权,但是因为道路不通,只得暂时在刘表部下江夏太守黄祖帐下效力。

仍然得不到重用的甘宁最终还是投入了孙权的怀抱,开始大放异彩。

甘宁投靠孙权之后,第一个建议就是要孙权进攻荆州,他认为刘表无远大志向,接班人又不行,荆州迟早成为一块大家争食的肥肉,为何东吴现在不开始准备呢?他的意见得到孙权、鲁肃等强硬派的赞同。随后孙权两次讨伐黄祖,最终俘虏黄祖,为其父孙坚报仇。

随后东吴的每场大战甘宁都有参与,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濡须口之战,甘宁率领一百多人夜袭曹军大营,将曹军搅得一夜睡不好觉,甘宁等人全身而退,孙权非常高兴,认为甘宁就是他的“张辽”,《三国志》中也称他为“江表之虎臣”。


如果把刘表换成刘备,或者孙权,占据荆州八郡,又有十数万军队,还有大量战将人才,图谋天下可能只是分分钟的事情,可惜刘表操劳了一辈子,徒为别人做了嫁妆。


荣耀历史


蔡瑁,张允,文聘三人投了曹操。前二人成了水军头领,后东吴反间计,曹操杀死二人。文聘一直跟随曹魏,履立战功,后被封侯。

黄忠,魏延,霍峻投降了刘备。黄忠在定军山战斗中斩杀了曹魏大将夏侯渊,立下大功,被封为大将军。魏延几十年征战,立下大功,后来内斗中被斩杀,可惜!霍峻入川立下大功,可惜年仅四十去世。

甘宁则归顺孙权,在赤壁之战里,跟随周瑜击败曹操。在后来的逍遥津大战中,领数百骑冲击曹操大营,无一伤亡,令曹营胆寒。

可惜刘表没有大志,不然这七员大将,加上智谋之士,几十万大军,当可纵横天下。


闻世艺


1.文聘、蔡瑁、张允三位大将投降了曹操。文聘曾镇守荆州北门,被委以如此重任可见其不是等闲之辈,后因刘琮降曹,不得不追随旧主,不负所托的立了不少的功劳。蔡瑁和张允是水军将领,后被周瑜施反间计借曹操之手诛杀。

2.大将魏延、黄忠本在长沙太守韩玄帐下效力,后因关羽攻打长沙,韩玄待人狡诈刻薄不得人心,两位大将便一同归于刘备。大将霍峻于刘表病逝后就投降了刘备,他曾以百人敌刘璋万人相持一年,实力非同一般。

3.大将甘宁在刘表手下并没有受到重用,而是遇到了孙权他的才能才得以发挥的,对抗关羽,夜袭曹营,立了不少的战功,因此孙权才会夸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


蓼城散人


黄忠,魏延,李延,霍峻去了刘备那里,甘宁去了孙权那里。文聘,蔡瑁去了曹操那里。


毒药166


刘琮等荆州统治者决定率部投降。刘琮投降后,刘表麾下的七名武将也就各投新主,这七人此时虽不闻名于世,但在不久以后却名震天下。


1。魏延,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是蜀汉中后期武力最强的将领,虽未进入“五虎上将”行列,但在蜀汉政权的地位丝毫不亚于赵云、黄忠等人,其所出“子午谷奇谋”因未被诸葛亮采纳一直令世人惋惜。刘琮投降曹操后,魏延转投刘备,


2。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霍峻出身荆州望族,早年间曾随兄长霍笃召集数百乡勇投奔刘表。霍笃死后,霍峻继承兄长部曲,刘表死后,霍峻遂追随刘琦投奔刘备。



3。黄忠,字汉升,南阳郡南阳(今河南南阳)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官拜后将军,赐关内侯。长沙之战时,黄忠年近花甲,但仍能与当时武力最强的关羽大战数十回合而不败,定军山一役更是阵斩曹魏上将夏侯渊,名震天下,这些足以证明黄忠武艺超群。凭借赫赫功绩,黄忠也成为“老当益壮”的代表性人物。


4。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为刘表麾下大将,一直深受刘表信任,负责驻守荆州北部地区,除防御曹操率军南下外,还要负责监视新野刘备动向。文聘追随刘琮投降曹操后,曹操对这位昔日荆州上将颇为重用,

5。蔡瑁,生卒年不详),字德珪,襄阳蔡州(今湖北襄阳)人。,由于他是除掌管荆州水师外,还是刘表后妻蔡氏之弟,所以是荆州名副其实的实权派,位高权重。正是在他的拥立之下,刘琮才能继位为荆州牧,同样是在他的劝说之下,刘琮才会主动将荆州献出。投奔曹操,



6。张允,刘表部将,与蔡瑁一起统领水军。投奔曹操,

7。甘宁,武力超群,早年出身土匪,外号“锦帆贼”,后投奔刘表,刘表为人不喜征战,甘宁无奈只得转投江夏太守黄祖,谁知黄祖嫌弃其出身,并未委以重任,甘宁一怒之下便跨江转投孙权。在孙权手下,甘宁得到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