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創乾貨丨商業地產的五個屬性與操作精要

聖創乾貨丨商業地產的五個屬性與操作精要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中國的商業地產隨著房產商品化而起步,隨後高速發展十多年。近年商業地產先於工業物流地產、寫字樓和住宅而顯頹勢。這其中,有政策原因,如城市人均商業面積過大,硬性規定自持比例,其實質是稅收衝動和GDP導向。同時也是商業地產自身發展過快,政府及市場專業人才雙缺乏,對其本質認識不深,操作不當而漸陷困局。

筆者從2000年開始,參與了專業市場、連鎖超市、購物中心、地產開發和股權投資等一線和管理工作,深感釐清商業地產背後的投資屬性、建築屬性、商業屬性、生活屬性和文化屬性,從而給決策者和操作者以啟示的重要性。歡迎交流探討。

注:本文商業地產特指狹義的商業地產,不包括寫字樓、工業物流等廣義商業地產。

一、商業地產的投資屬性

房地產行業的基本屬性是其金融屬性,商業地產更是投資屬性明顯。

國內的商業地產開發,最初以商鋪、商業街為主,後來出現“大盒子”——商業綜合體,基本上都是分割銷售。那時的廣告是“一鋪養三代”,引的無數人追捧。但不到10年,很快問題就出來了——商業的群聚、互補效應發揮不出來,對消費者的軟硬件服務無法體現,空置非常嚴重,很多“大盒子”和商業街淪為“鬼城”。

政府看到這個,很快就硬性規定,必須自持百分之四十,迫使開發商自持自營。對絕大數開發商而言,自建這樣的商業團隊既不容易,也不經濟。最後出售部分和自營部分都蕭條冷落,買鋪的小投資人和開發商大量資金沉澱在商業地產上了。

商業地產的統一運營大家容易形成共識,於是和分割銷售相配套的返租模式應運而生。問題在於,自持部分和返租部分尚未紅火,返租到期了。這時,鮮有開發商能再次統一小業主的意見,也很難頂住現金壓力,再次返租,於是聽之任之越來越差。

政府希望市場盤活,開發商希望資金回籠,小投資人希望收益回報,商戶希望生意紅火。怎麼破局?

能破商業地產投資迷局的不是硬性規定自持比例,而是資產證券化——解決只能銷售兌現的單一模式,輔之以專業運營,提升房產價值。

在西方成熟市場,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是房地產證券化的重要手段。房地產證券化就是把流動性低、非證券形態的房地產投資,直接轉化為資本市場上的證券資產的金融交易過程。

簡單理解就是集合眾多小投資人的資金,由專業的人員進行房地產組合投資,獲取收益和分紅。這將極大地推動房地產商退出、小投資人進入從而活躍市場。國內2014年首單REITs的落地,近幾年REITs產品陸續發行,可以預見的是,REITs在我國將獲得長足發展。

商業地產的財務規劃、交易結構設計、租售比策劃,越來越受到地產商的重視。近來也有民間資本青睞存量商業地產項目,有的採用類私募方式運作,效果明顯。


聖創乾貨丨商業地產的五個屬性與操作精要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二、商業地產的建築屬性

商業地產是建築,它符合普通建築的全部特點,還有一些特殊性。

建築需要和城鄉規劃、社會經濟、文化潮流相匹配。不管是街區還是“盒子”,都要與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諧統一。

我們看到太多“腦殘”建築設計,可能與單方面提高容積率有關係,可能是與住宅合併建造的原因,或者是東施效顰的結果,甚至有些是為了標新立異而放棄實用的致命設計。

建築為使用者而造。你若是為了投資人而造,為了建造者而造,必然會出大問題。

商業地產對周邊道路、內部平面和垂直動線、交通接駁車輛停放、房屋結構、廣告位等都有特別需求。這些“硬件”決定了未來商業經營的生死。改造固然可以提升,但“胎裡”毛病是難改掉的。

新型建築材料,包括外立面材料的使用,使得美觀和功能實用得以兼顧。

與其在開業投入大量廣告,不如花在規劃設計。從萬科、吾悅、大悅城等項目可以看到端倪。

三、商業地產的商業屬性

商業地產一定是通過商業經營,來最終獲取收益。

放眼全國的商業地產經營團隊,很多人連商業都沒有做過,更不要說專業了。這也不難理解,第一批優秀的商業地產從業人員,大多來自百貨、超市、購物中心這些商業公司。

理解了商業,才有可能理解商業地產,而不僅僅是租鋪子或者聯營分成。商業的本質是交易創造價值。哪些業態符合當下市場的需求,也能產生足夠的收益讓商戶和商場分享?哪些商戶具備經營的能力,在本商場健康地生存發展下去?哪些創新不是腦袋的空想,而能逐步演化成快速增長的生意?這都是不能迴避的問題。

作為商業地產的運營者,你不僅讓商戶填滿,還要做蓄水者、大數據分析者、風險投資人和進出場決策者。既做好本份工作,也要為商戶提供適當的協助。比如市場形象、公共服務、品質保證等。

當然,出租人與承租人的博弈也很常見,但合作是主旋律——只有賺錢了,才有的錢分呀。

隨著商業下沉,不同級別的城市,業態、品牌也在分化,尋找各自的主戰場。


聖創乾貨丨商業地產的五個屬性與操作精要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四、商業地產的生活屬性

目前,網店分流了人們大部分的時間和購買力。實體商業最能抗衡網店的,就是商業地產的生活屬性。

比如,理髮、逛街、拍照、體育、兒童玩耍、汽車維護、聚餐、樓頂花園等等,是網店很難替代的。網紅們更需要線下的素材,才能做出贊轉評的佳作。

某種意義上,網店越發達,人們對線下的某些渴望越強烈。愉悅的光線、誘人的香味、擼貓擼狗各種觸摸帶來的安全感,都是對沖網絡的法寶。

商業地產不再是物慾橫流的市場,也是生活的棲息地,交易只是生活的一個手段,而不是全部,更不是目的。

你究竟靠什麼,能讓人無事闌干願意來你商場轉轉,你離成功也就近了。

五、商業地產的文化屬性

文化來源於生活,超越生活。這些年,許多商業地產把大量的文化元素帶入商場,讓人們看到了信仰與希望。

書店是一種嘗試,電影院已很常見。文創、雕塑、綠植、教育、美術主題館也越來越多。

極致的當推新加坡的樟宜機場大瀑布,把自然帶進商業空間,體現了人與自然的美好相處。北京僑福芳草地,場內的藝術品極大地增強了品味和聚客能力。上海七寶萬科的樓頂花園美輪美奐。好的文化內容可以參與,不只是參觀,像這兩年出來的梵高天空藝術館就有不少亮點。

商業地產的文化屬性是最能保持商場活力的要素。

小 結

商業地產的五種屬性,需要有相應的操作精要。開建前項目可以通盤考量“軟硬兼施”,而建成項目則只能在局部改造的基礎上,提高“軟實力”。內容上,商業地產的經營業態完全符合商業螺旋迭代理論。

時代在進步,商業地產運作也同步前進,有的時候還會引領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