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每個朝代給前朝末帝的諡號上,人們能夠了解到什麼信息?

諡號是指某人去世之後,後人根據其一生的行為給予評價的文字

,諡號長短字數不定,早期只有一個字,後來慢慢出現重複就改兩個字,到明清時期竟然發展成二十餘字。

諡號制度據說起源於西周,周王室和春秋戰國各國廣泛施行諡法制度,直至秦始皇登基之後,他認為諡號有“子議父、臣議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廢除了,自己改稱“始皇帝”,後世子孫以世系為號,不得不說秦始皇這是一個偉大的想法,比歐洲的某某某幾世的叫法早了一千餘年,只可惜秦二世胡亥才幹平庸,最終大秦帝國很快就煙消雲散。

從每個朝代給前朝末帝的諡號上,人們能夠了解到什麼信息?

始皇帝

因為漢朝以孝道治天下,自劉邦之後的每個皇帝諡號裡都有一個孝字,所以我們常說的漢文帝、漢武帝其實是孝文皇帝、孝武皇帝,而且漢朝的廟號也很嚴謹,完全按照“祖有功宗有德”來,不像後世是個皇帝都有廟號,西漢只有太祖高皇帝劉邦、太宗孝文皇帝劉恆、世宗孝武皇帝劉徹、中宗孝宣皇帝劉詢四人有廟號。

從每個朝代給前朝末帝的諡號上,人們能夠了解到什麼信息?

太祖高皇帝劉邦

兩漢中間雖然夾雜著王莽的新朝十餘年,但是後漢不認為前漢是末代王朝,所以漢朝的末代皇帝是漢獻帝劉協,他在禪位給曹丕之後被封山陽郡公,最後在封地去世,諡號“孝獻皇帝”, 因為“知質有聖曰獻”,而劉協也是封建時代最後一個能夠得到善終的大一統王朝末代皇帝,他能夠得到善終也許與他一生從未掌握朝政有關,沒權力又沒什麼能力,不如留著名聲好聽。

從每個朝代給前朝末帝的諡號上,人們能夠了解到什麼信息?

漢獻帝劉協

西晉自晉惠帝司馬衷之後,朝政不復掌握在皇帝手中,孝懷帝與孝愍帝更是傀儡皇帝,所以“柔質慈民曰惠”、“慈仁短折曰懷”、“ 在國遭憂曰愍、禍亂方作曰愍”。

後來劉裕又將江山從司馬家搶回了劉家,可能是他認為“漢”這個國號在當時已經被匈奴人用過了,於是以他的封地“宋”為國號,他給前朝末帝司馬德文的諡號是“恭皇帝”,因為“尊賢讓善曰恭”,這個意思與“獻”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老兵痞劉裕派人殺死了司馬德文。

從每個朝代給前朝末帝的諡號上,人們能夠了解到什麼信息?

司馬德文

隋朝與秦朝命運極其相似,都是結束了多年的亂世,都是二世而亡其國,不同的是楊廣當初煞費苦心的為陳後主取了“煬”這個諡號,多年之後被李世民用在了他的身上,“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大有將楊廣塑造成商紂王一般形象的意思。

從每個朝代給前朝末帝的諡號上,人們能夠了解到什麼信息?

楊廣

唐朝的末代皇帝李柷,登基即成為權臣朱溫的傀儡,一切政事皆不定奪,908年慘遭鴆殺,葬於溫陵,終年十六歲,諡號為“哀”,“ 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

從每個朝代給前朝末帝的諡號上,人們能夠了解到什麼信息?

李柷

宋朝末年則要悽慘得多,

宋末三少帝宋恭宗趙顯、宋端宗趙昰、宋末帝趙昺,宋恭宗趙顯公元1274年即位,1276年投降元軍;宋端宗趙昰1276年即位,1278年去世;宋末帝趙昺1278年即位, 1279年宋元崖山海戰,南宋滅亡,宰相陸秀夫背趙昺投海身亡,後世為趙昺上的諡號是“恭文寧武哀孝皇帝”,也稱其為“宋懷宗”,因為“慈仁短折曰懷”。

元朝末代皇帝妥歡帖睦爾在明朝大軍攻佔北京時奪路奔逃,一直跑到了草原之上,朱元璋幽默的稱其“順應天命”,上尊號為“元順帝”

從每個朝代給前朝末帝的諡號上,人們能夠了解到什麼信息?

元順帝

同樣是接收前朝政治遺產的清朝世宗順治皇帝為明朝崇禎皇帝上的諡號是“莊烈愍皇帝”,“ 武而不遂曰莊、秉德尊業曰烈、在國遭憂曰愍”。

綜上所述,通過後世皇帝給前朝末帝上的諡號,人們可以大略的知道皇帝的生平,不過自從宋朝之後無惡諡,那麼只要與“文成武德英明神聖”之類詞彙無關的諡號,基本上就是屬於差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