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齡化來襲,農村養老何去何從?

當老齡化來襲,農村養老何去何從?

解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是完善農村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的關鍵。圖為9月22日,江西省萬年縣珠田鄉坪上村託老所的老人在體檢。圖/視覺中國

近年來,媒體爆出多起獨居老人在家中死亡多日後才被發現的事件。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獨居老人已經成為出事高發人群。過去,人們恪守“父母在,不遠遊”的古訓。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進程的加快,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湧入城市,大量的老人留在農村,出現了農村空巢老人的現象。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49億。來自民政部的數據顯示,農村留守老年人口約4000萬,佔農村老年人口的37%。農村家庭養老功能被極度弱化,使得中國農村社會傳統的“養兒防老”陷入僵局。

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大力支持農業農村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政府的方針政策逐步向農村傾斜,社會保障逐漸向農村覆蓋,但農村空巢老人的生存保障和生活質量與“生活富足”“鄉風文明”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農村養老該何去何從,已經成為當下我國面臨的重要社會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高度關注農村空巢老人問題

這一社會問題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寧凌的高度關注。今年全國人代會期間,寧凌聯名11名代表提出了“關於提高農村空巢老人生存保障和生活質量的建議”,並指出當前農村出現空巢老人問題的原因。

寧凌分析稱,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經濟基礎保障不力。農村老年人收入普遍較低,大部分收入來源靠子女提供。由於農村養老制度建立較晚,導致保障水平較低,因此農村老年人收入少,自我養老能力弱。據統計,2018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每月1218元,農村老年人每月收入為864元,如果遇上大病就負債累累,遠不能滿足生活需要。

二是精神供給要素不足。寧凌表示,一方面,空巢老人與子女異地分離,導致情感交流相對缺失;另一方面,農村的公共設施建設不到位,集體活動組織力度不夠,導致空巢老人缺少與同伴交流的平臺。由於農村空巢老人的文化程度相對不高,無法通過報紙、網絡等媒介與外界溝通交流,進一步加劇了農村空巢老人精神文化的缺失。

三是養老服務保障體系不全。根據寧凌所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現有的養老服務供給無法滿足當前需要。各類老年福利機構床位總數僅佔全國老年人口的1.6%,遠低於發達國家5%~7%的比例,養老院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後,服務水平不高,並且不菲的養老服務費用也讓農村老人望而卻步。許多農村空巢老人寧願獨居在家,也不願去養老院生活。

此外,寧凌還指出,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和就業機會增多,部分青壯年選擇留鄉創業。但是留在農村的青壯年與空巢老人之間的交集仍處在傳統的小範圍鄰里相助關係上,缺乏外界引導下的互動互助機制,造成了資源浪費。

建言獻策破解農村養老難題

今年全國人代會剛剛開幕,“養老”就迅速成為熱詞。有調查顯示,今年養老話題首次在全國人代會期間登上網友關注熱詞排行榜榜首。不論是長期在農村一線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還是在其他行業工作的代表,都非常關注農村空巢老人問題,積極向大會提交建議。

寧凌在建議中指出,破解農村養老難題首要的是夯實經濟保障基礎。他建議,由全國各級統計主管部門牽頭,對區域內農村空巢老人收入的來源、數量等經濟生活狀況進行摸底調查,設立中央財政專項與地方財政配套保障農村空巢老人扶助資金,對溫飽問題未解決的農村空巢老人給予政府兜底補助;在精神文化建設上,文化部門要積極組織開展文化公益下鄉和戲劇公益匯演活動,通過政策主導、企業參與投資、村民集體自籌等多渠道融合資本,建立完善農村戶外文化廣場與室內文化交流中心。同時,村集體應立足地方風俗慣例,多舉辦村民喜聞樂見的村內集體交流活動,滿足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劉貴芳是一名鄉村醫生,行醫近30年。2014年,她在河北省廣平縣南陽堡鎮建立了一家醫養結合的養老院。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她提出建議,要鼓勵醫療機構開展新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解決居家養老當中醫養結合的問題,要把家庭病床列入醫保報銷範圍,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鎮,大病不出縣的目標。

全國人大代表胡五清在建議中表示,鼓勵和吸引非營利組織、民間資本等社會力量參與到空巢老人問題的治理中來,或向社會組織和民營企業購買養老服務,從而建立政府指導型、企業附屬型和公益參與型的多類型主體養老參與機制,提高農村空巢老人的生存保障與生活質量。

“在增加基層養老院的同時,職業院校要增加設置老年養護專業,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專業化培養,提高待遇,吸引更年輕、更專業化的人才加入農村養老工作中。”全國人大代表高明芹在兩會期間接受有關媒體採訪時表示。

多部門發力解決農村養老問題

解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是完善農村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的關鍵,事關農村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事關外出務工人員就業創業,事關農村擺脫貧困奔小康。

目前,民政部出臺了50多個關於養老服務的規範性文件,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有近30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文件,但我國現有的比較全面、系統的與老年人相關的法律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相比之下,日本已經制定了《老人福祉法》《老人保健法》等10多部法律。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抓緊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規,圍繞解決好重點問題、關鍵問題,認真研究制定養老服務、老年人醫療健康等法律法規,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關鍵。

今年9月,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啟動了關於應對人口老齡化和養老服務工作的專題調研,並聯閤中國社會科學院對全國8個省的居家養老進行抽樣調查,形成統計數據,為今後開展有關社會養老方面的立法、監督工作作參考,將有利於推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實施,及專門養老服務方面法律的制定。

9月26日,民政部部長黃樹賢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活動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將通過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擴大養老服務供給,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養老服務。同時,進一步提高養老服務質量,確保養老服務安全、可靠。在人大代表建議答覆辦理工作中,民政部表示,將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老齡工作和養老服務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全面建立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制度作為重點任務加以推進,具體來說:

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研究完善養老服務業稅收優惠政策。推動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服務設施和服務質量達標,在保障農村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前提下,積極為低收入、高齡、獨居、失能農村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鼓勵地方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推動各地全面建立針對經濟困難、高齡、失能等的老年人補貼制度,逐步提高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補貼、運營補貼水平,建立健全與服務保障水平相掛鉤的獎補機制。

二是繼續推動農村空巢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實施,完善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定期巡訪空巢老年人工作機制,積極防範和及時發現意外風險;將文化資源和文化服務向農村空巢老年人傾斜,繼續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等宣傳活動,強化全社會關注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觀念,營造關心關愛老年人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是深入推進農村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在健康養老中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作用;全面推進深化藥品招標採購制度改革,完善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制度,健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確保基層和偏遠地區群眾用藥可及。

四是加快推動信息系統建設,部署全國統一的農村留守老年人信息管理系統,運用大數據科學分析農村留守老年人的需求,為精準幫扶、精準關愛提供數據支撐;加強與信息企業的協作,支持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現代技術搭建高效、便捷、適用的智能服務網絡平臺,暢通留守老年人與子女之間親情溝通的渠道。(趙禎祺)


編校:侯朝宣

更多人大新聞請關注中國人大網、全國人大公眾號、全國人大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