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將至 消費板塊卻“失寵”?

“雙十一”將至,但近期消費板塊“降溫”跡象明顯,二級市場表現較為沉寂,並遭到公募基金大幅減倉,這是否意味著消費板塊已然“失寵”了呢?

理財指南||“雙十一”將至 消費板塊卻“失寵”?

供圖 今日頭條

一二級市場均“降溫”

相關統計顯示,今年7月至今,消費主題基金的成立和發行均有所“降溫”。截至11月4日,僅有富國中證消費5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於10月15日公告成立。發行方面,“雙十一”期間僅華寶中證消費龍頭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在售,發行期為10月8日至11月15日。其餘2只新近發行的消費主題基金產品——方正富邦中證主要消費紅利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和弘毅遠方國證消費1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分別於11月6日和11月1日結募。

值得關注的是,消費主題不僅在一級市場遇冷,根據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團隊近日發佈的最新報告,今年三季度,國內公募基金大幅減倉在二季度加倉的消費板塊。據統計,三季度公募持倉權重最高的行業是飲料製造(白酒)、銀行、電子和保險;在二季度被追捧的食品飲料、白色家電和保險板塊的超配比例在三季度分別環比下降1.8、0.8和0.9個百分點。

對此,滬上某公募基金相關負責人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雖然臨近“雙十一”,公募基金在營銷方面會尋找社會熱點,主推消費或者相關行業的產品,但在業務層面,公募基金一般不會有特殊的配合動作。

“每輪熊市尾聲,都會發生防守板塊和進攻板塊轉換的現象。”上海雙隆投資公司總經理、投研總監馬俊告訴《上海金融報》記者,三季度消費主題沉寂而大量科技主題基金髮行,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關注消費升級大趨勢

儘管近期板塊表現一般,但業內人士認為,這並不意味著消費主題被市場“拋棄”。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1月4日收盤,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下,食品飲料、家用電器等消費板塊當日分別上漲0.78%和0.76%,漲幅領先;年內至今,上述板塊分別上漲72.48%和54.07%,在所有行業中漲幅位居首位和第四位。

“目前尚不能得出消費板塊已經‘失寵’的結論。”馬俊強調,消費板塊內部存在輪換,像混合雞尾酒、口紅等相關標的目前仍處於配置增加階段,對投資者來說,需要考慮的是未來消費方向的轉向。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團隊指出,板塊配置方面,由於在經濟持續放緩環境中,消費行業最具盈利穩定性,因此三季度被減倉的消費板塊有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重獲市場青睞。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外資流入A股的步伐不斷加快。數據顯示,10月28日至11月1日當週,外資流入A股市場超過百億元,其中,10月31日,北上資金單日淨流入將近74億元,刷新月內單日淨流入新高。加之11月份MSCI將迎來歷史上最大的單次擴容,或將把指數中的所有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15%增加到20%,同時將中國中盤A股以20%的納入因子納入MSCI指數,這可能給A股市場帶來3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00億元)的增量資金,無論是增量規模還是覆蓋範圍,都是歷史最高水平。而從歷史經驗看,外資流入A股後,配置最多的標的正是消費股。

就具體投資而言,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指出,近年來,三四五線城市的消費增速均超過一二線城市,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願望不會因經濟增速下行而減弱,加之“90後”、“00後”群體的消費意願更強,目前消費總體趨勢仍是升級。“在國家鼓勵消費、減費降稅的背景下,消費信心有望繼續保持。具體來看,食品飲料商業模式好、韌性強,相較於醫藥和家電等消費領域,有望持續超預期獲取超額收益。此外,由於龍頭企業具備明顯的品牌優勢,有望獲取更好的成長,繼續看好各個細分領域龍頭的投資機會。”李迅雷強調。

不過,馬俊也提醒投資者,在進行消費主題基金、消費板塊個股等品種投資時,應跟隨消費升級大趨勢,遠離主題炒作。

記者 田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