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黄河下的县城

渭南市档案馆馆藏的平民县政府测量队绘制的《平民县地图册》真实再现了平民县设县始末。1929设立的陕西省平民县,位于原朝邑和永济两县之间,分布在当时朝、永两县之间的黄河两岸,形象称之可谓“跨河县”,平民县不同时期有两座县城,一在黄河东,是陕西唯一的河东县城,一在黄河西,即今大荔县平民镇。

据《平民县志》记载:黄河在明代隆庆四年,河水泛滥,竟然西移十多公里,紧靠当时朝邑县城东门流过,原来紧靠黄河西岸的朝邑大庆关竟然位于黄河东岸十几公里,1919年后,黄河又逐渐向东移动,紧靠着大庆关西流过。在此自然条件下生活下的民众,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1929年,平民县正式设立,县城就定在河东的大庆关城内。《1930年平民县地图》反映了平民县城在河东的位置,平民县城建在河东区区几里之地,距离山西省界近在咫尺。平民县设立后荒地开垦成熟,民众众多。当时的平民人民,付出了很大的辛苦,经历了数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将平民县建设成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30年平民县城图》反映了当时平民县城的情景,县城东西不到五里,南北不过六里;县城依靠原有三村,草筑土城;城内分布有中山大街、新民大街等,有县政府、教育局、公安局等机构,有大禹庙、魁星楼、学校等文化宗教场所。生活在此地的人们,伴随着县城西门外的黄河涛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出色地完成了陕西开垦滩地的重任。然而黄河的摆动趋势正是不断向东移动,1933年,黄河东流永济故道,平民县城大庆关陷入河心。无奈之下,1936年,县城迁往河西的平民镇,即今日大荔县之平民镇驻地。《1942年平民县城图》《1944年平民县城图》直观地反映了县城迁移到河西平民镇的发展变迁情形。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先后建立两座县城并不断发展壮大,充分体现了渭南人民身上具有的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务实进取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