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两岸阔”可期,台商台企融入大陆+N产业机遇

世界这么大,回大陆就是回家——这可能是台资企业与台胞的最深刻体验,这一体验还会很快升级。

2019台商产业转型升级峰会11月2日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260多名台商与会,26个项目集中签约。

海峡两岸愈来愈紧密的经济互动潮流不可挡,中国政府一系列重磅措施也在强力支持两岸产业互进。

“我们期盼两岸企业优势互补。”近日,第一财经记者在台达集团江苏吴江基地了解到。台达于2001年在江苏投资设厂,目前在中国大陆已设有广东东莞、江苏吴江、安徽芜湖、湖南郴州4个主要生产基地及20多个研发中心。

吴江是台达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基地,以台达可编程控制器(PLC)示范产线为例,全面智能化后,内部期望未来能达到产能提升约70%、生产使用面积减少约35%、直接人力人均产值提升3至5倍等目标。

台达看好中国大陆的市场前景,并将继续伴随改革发展的脚步,积极参与重要建设;也表示愿意将台达40多年来所积累的科技创新经验同两岸企业共作。

11月4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0个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及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下称“26条措施”)。

“26条措施”涉及为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条,包括台资企业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5G、循环经济、民航、主题公园、新型金融组织等投资建设等;此外,涉及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13条。

“潮平两岸阔”可期,台商台企融入大陆+N产业机遇

“26条措施”宗旨与去年发布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一脉相承,无疑将给台资企业和台湾同胞带来巨大机遇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分享人才与市场红利

长三角已悄然成为台资企业的升级大本营。如江苏省南通市市长徐惠民所言,“南通在2018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超过了2300亿元,重点企业超过300家”。在集成电路方面,南通正在加快形成新品设计、半导体器件制造、封装测试、技术服务等组成的产业链,这其中则不乏在此深耕多年的台资企业。

“我对于南通的感想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进步。”旺旺集团副董事长胡志强表示,“南通不但是上海的北翼门户,还要北下、西连、东进,其发展也必将带动长三角区域的融合推进;尤其是铁路、海港等开发,未来一定会很不一样。”

第一财经了解到,在南通落地的台企达1100余家,涉及领域为电子信息、新材料、化工等;南通显然已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新高地。2018年,南通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25.6%,相关的集成电路设计达2590亿元,封装测试业做到了2195亿元。

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金额为20584.1亿元人民币(约合3120.6亿美元),产业销售额6532亿元;而我国的产品供给能力还远远不够。

“潮平两岸阔”可期,台商台企融入大陆+N产业机遇

微电子产业是我国工业领域的重大短板,应首先从宏观角度来看待其产业格局。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前负责人尹启铭认为,当今有两股势力对全球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一是信息科技及消费领域的要素整合,另一则是全球化逆流,这主要包括了保护主义的兴起、全球红利分配不均扩大、英国脱欧、日韩贸易摩擦与美国退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等因素。

台企应遵循怎样的发展路径?尹启铭分析认为,首先,国内的人才红利现已经取代了人口红利。“如今国内4个留学生中有4个归国创业,这和2000年时4个留学生中1个回国的状况大不一样,说明大陆存在很多发展机会。我所知道的是,台湾新竹科学园区刚设立时,也是每3家创设公司中就有1家的创始人是从美国硅谷回来的。”

其次,过去台商到大陆发展都是以出口为导向,比例接近八成;因此,过去是将大陆作为生产基地,未来则需要作为创新基地。同时,过去强调大陆的制造功能,今天则要更重视大陆IT产业发展所带动的制造、服务业的发展机会。

他还认为,台企要更多地融入大陆的经济发展环境,必须要将“大陆+N”作为全球化发展的布局。

追逐5G、AI与物联网商机

“企业应用原有技术开拓出新的市场,再从新的市场当中去引领出新的技术来。同时,只有按照一定的市场发展规律,才能做到有力的转型成功。”台资企业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002463.SZ)副总经理李明贵表示。

“我们的电子产品从原来的100%外销到如今的内销,尤其是参与到5G领域并为华为、中兴等国内龙头企业做配套。公司股价也自2010年A股上市的4元到如今的二十多元。”

而对于两岸产业交流的建议,尹启铭表示,一方面,两岸要从法规、制度、机制、按理上探索一些新观念和新做法;另一方面,政府重视台商就要有先行先试的做法,如示范基地的做法等;再者,如今转型升级所遭遇的困难更大,因此在招商上除了提供一些配套措施与周边条件外,还需要一定的辅导,来协助台企找到商机。其中,汽车电子、智能制造则是相当看好的两大领域。

其次,从企业实践的微观层面来看,市场、政策、人才是重要的关注点。

此外,搭载了5G、人工智能(AI)、物联网等新型技术的市场前景也被电子制造业界普遍看好。

“电子制造业目前在全球市场的规模约为4800亿美元,而5G结合下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3兆美元。5G带动的信息产业包括智慧产品、智慧工厂、智慧制造等领域。”日月光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行政长汪渡村表示,未来,两岸在创新与合作研发、制定共通标准、垂直整合、异质整合上应有很大的机会。

“潮平两岸阔”可期,台商台企融入大陆+N产业机遇

两岸产业互动共促转型升级

在11月2日下午举办的“2019台商产业转型升级峰会”上,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600850.SH,下称“华东电脑”)董事长刘淮松表示,两岸信息技术产业的深度融合始于17年前;所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则来自于“对未来的趋势的判断”。

刘淮松回忆说,“2001年那一次去台湾做产业交流使我印象很深。当时台湾有一款非常火爆的游戏叫‘大富翁’,所属大宇资讯旗下,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听到‘内容产业’这一名词。我记得同行的金山软件的雷军两眼放光,还要求第二天再去一次。”

“回去以后,雷军的金山软件就开始涉足游戏和内容产业;而我也在2004年上市公开内容中发现,其80%的利润来自于《金山游侠》——一款刚刚兴起的网游。”

在如今5G、AI无处不在的时代,企业应如何进行公司的战略定位?

刘淮松表示,华东电脑原先是一家进行计算机研发、生产的企业;而在3年前则果断地选择了拥抱数字时代,成为一家数字运营服务商。“我们没有选择去切换赛道,而是在同一赛道上结合原有优势升级为提供IT服务行业。转型和升级实际上是两个词。”

而在学界理解看来,产业转型的结果则使得企业的分类方式发生改变,这也将带来企业盈利模式、未来发展格局的变化。

华硕云端总经理吴汉章认为,“云端、物联网、大数据到人工智能将是企业正在经历的十年一波的大机遇。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华硕已经成为了纯粹的平台公司;在台湾也有超过50亿元台币的科技计划,使得华硕用人工智慧技术去赋能更多企业转型。”

由此,从技术供应商转型为服务供应商存在更多机会。

“升级并不意味着转型,而转型则一定意味着要升级。”台湾地区企业开必拓数据股份有限公司CEO孙逢佑表示,“升级来自于两方面压力,一是技术规格的压力,越贴近国际规格市场规模就会越大;二则是市场需求的压力。”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下,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催生新经济模式;而开放、融合的格局,也将为长三角地区海峡两岸的产业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以南通为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丁文武认为,南通应以龙头企业为代表培育集成电路产业链体系,并打造集成电路封装产业园;同时,要制定更多相关政策来吸引这类企业到南通投资落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