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升空,北斗三号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

11月5日凌晨1时43分,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台上,一枚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尾部喷射的烈焰将周边天空都给点亮。

据悉,此次航天发射的卫星为“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同时它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最新一颗卫星。尽管在很多人看来,这可能是一次普通的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但真实却是该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系统工程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

凌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升空,北斗三号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

因为,随着最后一颗倾斜同步轨道的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发射升空,表示中国航天在该轨道已顺利完成组网,为最迟2020年实现全球导航信号组网覆盖打下了坚实基础。而按照我国航天方面给出的消息,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已经进入决战决胜冲刺阶段,后续将继续发射6颗北斗三号卫星,实现全面建成北斗导航系统,这也就是说作为我国重大航天工程项目的北斗导航即将收官,明年我们就可以在全球任一地点接收到高精度北斗导航和时间报时等服务。

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在导航领域发力研究,一路经过了被欧洲伽利略导航联合研发“坑”,再到我国选择自主研发,2000年陆续发射2颗北斗一号测试卫星,对多项导航技术进行验证,成为继美俄之后全球第三个具有自主导航卫星的国家。

凌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升空,北斗三号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

之后北斗一号完成使命,北斗二号卫星开始陆续升空,以及现在占据主导的北斗三号卫星,时间已经走过了20多年。经过这二十多年的探索,我国北斗导航卫星已经实现了全球覆盖,等到明年完成全部卫星组网,将会在导航领域与美国并驾齐驱,甚至一些地方略微领先GPS。

与此同时,全球导航卫星作为一种军民两用的核心技术,美欧俄等国都对此看得较重,一些相关设备和技术也是严禁出口,所以为了避免北斗导航系统以后受制于人,就如电子芯片一般,我国自研制之初就抱着国产化的决心。

凌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升空,北斗三号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

至如今,第三代的北斗三号卫星,其部组件已经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不论是核心的元器件还是其他一些配件或技术,都由我国科学研究人员用20多年时间一点点磨了出来,完全实现了“自主可控”。

目前,我国共计发射了49颗北斗卫星,后续还将继续发射6颗,达到惊人的55颗数量。或许很多人会疑惑,如美国和俄罗斯的导航系统,在轨导航卫星数量分别只有24颗和30颗,我国为何这么多?

凌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升空,北斗三号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

这一方面,因为我国可以实现全球完全覆盖,以及提供更高的导航精度和时间播报,所以需要更多卫星;另一方面,则是我国早期发射的北斗一号和部分二号卫星正在退役,如第1、第2、第14颗北斗导航卫星均已退役,同时,为了保证导航系统稳定运行,我国还准备了数颗卫星在轨,随时进行替补,避免因不意外出现导航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