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迷雾看价值:区块链技术会带环保起飞吗?

​导读:如果依托现有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结合区块链技术,充分利用其去中心化、防篡改技术、匿名体制、价值转移等自带优势,那传统互联网时代的环境痛点瞬间烟消云散。

穿透迷雾看价值:区块链技术会带环保起飞吗?

近几年来,环保领域一直风起云涌,不偏不倚又装上了区块链技术的崛起,这无疑为环保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污染问题的新解决方案以及新平台等。所以有人认为“区块链+环保”是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监测采集网络,对污染物进行真实可信的记录,从根本上铲除数据造假的难题;
利用区块链在环保领域建立公平、高效的换金资产交易机制,确保环境领域义务与权力的对等;
通过真实可信的数据服务,打通各部门的数据孤岛,实现各部门高效协,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
对于区块链技术的认知,有许多人还认为它不过就是使比特币以及其他相似的币种能够如常运作的一种技术。有这种认识可以理解,毕竟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就是随着比特币进入大众视野的。
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区块链技术将从许多层面改变这个世界。
“最有前途的新技术”“21世纪最大的颠覆性科技之一”“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下一代颠覆性的核心技术”……今天,我们不说区块链有多牛,我们只说它能否带环保起飞。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4日下午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
会议重点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中央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区块链定调,并给出清晰的目标导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包括金融、政务、民生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区块链行业落地的热点领域。
保守一些来说,未来3—5年内,金融业仍是区块链的主要战场,但会逐渐向其他行业延伸,更加切合实际的场景加速落地,包括环保、循环经济、娱乐、商品溯源等行业有望实现从“1到N”的实质性飞跃。
说“保守”,是因为区块链技术的扩散速度太快。你可能没有想到,区块链技术在污染监测、食品安全、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普及,正在供应链监控、金融服务、大数据存储、支付处理和智能合约中实施。
信息技术已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生态环境大数据综合应用和集成分析正在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决策提供着有力支撑。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环保技术运用远程控制、大数据、物联网、绿色金融等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已知的环保难题,但同样面临着痛点:互联网的中心化、易篡改、缺乏信任。
故而许多地方的大数据建设存在平台建设重复、信息采集简单、数据“孤岛”林立、效果弱化等问题。
如果依托现有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结合区块链技术,充分利用其去中心化、防篡改技术、匿名体制、价值转移等自带优势,那传统互联网时代的环境痛点瞬间烟消云散。
拿目前生态环境问题中的“大头”——固废来说,医疗废物、建筑废弃物、危险废物、餐厨垃圾等不一而足,如果利用区块链的修改日志及同步机制等关键技术,这些固废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种类、什么去向等信息,将一目了然,既不会丢失,也不会被篡改,可信度极高。
还有,环保设计环节繁多,牵涉到罚款、绿色生产奖励等等多项系列政策,传统操作模式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核实检查,而靠区块链技术签署智能合约,只要企业环保指标符合约定,惩罚或者奖励会由系统自动执行。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说:“区块链实际上是通过打破行业、领域、部门、上下级之间的壁垒‘跨界’合作,解决过去各方数据协作时数据真实性、隐私安全性等互不信任的问题。帮助政府、企业、公众社会各界更及时、准确发现企业的环境问题,约束企业环境行为,督促企业成为合格公民。

包括环保在内的各大领域,对于区块链的融入仍旧满怀期待,希冀它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布局归布局,前景归前景,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在多数领域,“区块链+”模式还停留在概念性探索层面,真正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经济效益的可落地应用,差距仍旧不小。
回到刚开始的问题:区块链会带环保起飞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们需要“穿透99%的迷雾,看到1%的价值”,当然还要补齐监管短板,解决区块链自身的安全问题,如底层代码、密码算法、共识机制的安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