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突然降息!房貸利率能否下調?

央行今日開展1年期4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從

3.3%下調至3.25%。這是自2018年4月份以來的首次降息,超出市場預期,可以說影響非常之大。

央行突然降息!房貸利率能否下調?

當前的經濟形勢很是微妙,經濟不太好已經是大家的共識,但另一方面二師兄身價翻番,直接帶動CPI漲至3%的警戒線。同時由於豬肉恢復供給需要相當的時間,到明年下半年豬肉價格仍將持續上漲,經濟學家們預測明年CPI將漲至5%。上一次CPI突破3%的大漲還是當年4萬億的後遺症。

央行突然降息!房貸利率能否下調?

那麼問題來了,CPI大漲,是不是說明通脹來了?通脹來了不是應該加息嗎?

國內的經濟學家們也分成兩派。

恆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從年中就開始說,現在是通縮,拿掉豬肉都是通縮,大部分商品的價格都在下降,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也一直的下降,PMI 低於榮枯線、勞動力市場景氣度下降等眾多現象一致表明宏觀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通縮需要減息。

海通首席分析師姜超則說,現在是通脹,沒看到除了豬肉漲價,牛肉,羊肉,雞肉都漲了嗎?今年股票市場還漲了,按照美林投資時鐘,通縮的衰退期股票不可能漲,所以現在是通脹,應該加息。

央行本次MLF降息,說明以任澤平為代表通縮派觀點獲得了央行的認可。

俗稱麻辣粉的MLF是什麼,簡單一句話,就是銀行跟央媽借錢

,規定3個月、6個月或1年還。這個借貸的過程就叫MLF - 中期借貸便利。銀行借來了錢,可以放貸,貸款給企業或者買房人,可以開展業務賺錢。

這錢不是白借的,是要還的,而且銀行是要支付利息的,一年半以來都是3.30%(1年期MLF),直到這次下降為3.25%。

綜合多方分析看,本次MLF利率下調,有很強的方向性,意味著打開了利率下降的通道。一方面,降息反映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期,貨幣政策需要發力逆週期調控,通過下調MLF利率水平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進一步下調,促進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另一方面,5個基點的下調幅度有限,也反映出央行對貨幣政策寬鬆的態度依然慎之又慎。

隨著LPR改革,LPR將逐步替代貸款基準利率,在銀行貸款定價中起到“錨”的作用,所以今後再談降息,通常就是指調降MLF等貨幣政策操作工具的利率水平,而非下調貸款基準利率。簡單粗暴的理解這幾個英文縮寫的關係就是:

LPR = MLF + 銀行賺的利差

MLF利率下降,意味著LPR後期的利率大概率也會下降。

1年期LPR可以理解為企業貸款利率的定價基準,而5年期以上的LPR利率就是房貸利率的定價基準。目前1年期LPR持續下降,而5年期以上LPR整體保持平穩,央行用LPR這個工具,給房貸設置了一個防火牆跟市場利率隔離了。

今年以來,美聯儲已降息三次,中美無風險收益率利差從今年美聯儲第一次降息時的50個基點,已擴大至目前的150個基點。全世界的主要經濟體都在降息通道中,因此國際環境對於降息有利。僅由豬肉價格推升的結構性的通脹對貨幣政策的制約並不太強,央行貨幣政策更加關注經濟基本面的下行壓力和PPI通縮。根據經濟基本面,未來繼續降息的概率很大,不過可能是小幅慢跑。

全社會貸款成本都在下降的通道,這種情況下,房地產相對貸款成本上行可能性不大,但因為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約束,預計保持平穩將是主流,房地產市場也會比較平穩。

LPR每個月20日報價一次,讓我們靜待11月20的最新報價,看看這次房貸利率會不會下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