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中国最早宗教,但周代商后却无影无踪。消失的巫到底去了哪?

如果问大家中国本土宗教是什么,大家都能答得上来—道教。可是要是问大家中国最早的宗教,恐怕就不是所有人都能答得上来了。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但是道教却并非中国最早的宗教。事实上道教虽然传承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方士神仙术,采纳的也是春秋时期的黄老思想。但是道教形式的教派最早出现是在东汉,而正是形成则只有1800多年,由道祖张道陵建立。

本是中国最早宗教,但周代商后却无影无踪。消失的巫到底去了哪?

道教奉行多神系,最高地位的神仙为这三位

不过,道教明显并非中国最早宗教,事实上,中国最早的宗教另有其人。

中国最早的宗教,是巫教,或者说是巫。

本是中国最早宗教,但周代商后却无影无踪。消失的巫到底去了哪?

甲骨文“巫”字,从字形上来讲,巫上下两横代表天地,意指能够沟通天地之人。

其实,称巫为宗教,或许并不准确,毕竟对于宗教的定义而言。两者有着细微的差别。《华严五教章卷一》有‘分教开宗’之说,即将宗教二字分开解释,一般以宗为主观的、个人的主义信念;教则有客观教说之意。又一宗之教旨,亦称宗教。此外,或以宗为无言之教,以教为有言之宗;或以宗为宗门,教为教门。但是,巫不能简简单单的这样理解。它即蕴含着祖先期望人们能够与天地上下沟通的梦想同时也代表着能够与鬼神相沟通,能调动鬼神之力如降神、预言、祈雨、医病等等古代社会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职业。

现代人如果提起巫,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一个穿着奇装异服的老太太,嘴里念叨着谁也不懂的东西,装神弄鬼的跳着舞的骗子形象。或者是面目狰狞丑陋的西方巫婆形象。这是对巫的误解,也是一些人多年来对巫的形象妖魔化的结果。

上下为天,中间是人,人人平而为一,相互维持,是为巫。

本是中国最早宗教,但周代商后却无影无踪。消失的巫到底去了哪?

“巫”字的变迁

在古代,“巫”是由氏族的领袖们兼任的。比如:传说中的大禹,不仅仅是一位善于治水的英雄,而且也是一位大巫。再比如我们国家最早的“巾帼英雄”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便是一位大巫。在妇好墓中出土的文物笔画和甲骨文中便详细记载了当年妇好带领人民祭祀的事情。

本是中国最早宗教,但周代商后却无影无踪。消失的巫到底去了哪?

现代人假想的妇好祭祀场景

巫出现的历史极其久远,甚至已经无法追溯其最初出现的时间。现代历史及社会学家认为,巫的出现时伴随着原始社会时期的图腾崇拜而一起出现的。原始人类通过某些仪式,向神表达自己的虔诚之心,也表达自己的某些愿望,而有仪式就得有个领头人,通过这种人,组织各种仪式,把众人的愿望传递给神,这类人就被称为“巫”。巫的权力很大,因为他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能够知晓并传达神的旨意,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乎等同于神的化身,是神在人间的代言人。同时巫还掌握着祭祀、医治、部族历史传承等权力。而代代的传承积累也使得巫成为了整个部落里最有智慧的那一类人。

本是中国最早宗教,但周代商后却无影无踪。消失的巫到底去了哪?

原始商代祭祀复原图,领头的便是巫

由于某些原因,原始的甲骨刻画的商代巫带领人民祭祀的图片无法搜罗给大家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殷墟博物馆参观查看。

巫,出现于原始社会,带领部族一路摸索者挣扎求存。事实上,我们所熟知的许多神话人物,例如:伏羲、女娲、祝融、共工、太阳神、金乌等等都属于巫神,而非现代认为的天神,在巫教消亡之后,道教讲这些吸纳进自己的体系,才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而巫教之所以会有这些诸多巫神,和巫文化的神鬼崇拜不无关系。巫教不仅敬畏天神,敬畏亡魂,同时对于一些在当时无法理解的神秘现象也大都保持敬畏之心。

大约在五帝时期,巫教发生了改变,原始巫教分裂成了两派,北方经由颛顼进行宗教改革之后开始由原始形态向更先进的文化形态进化,而在南方的三苗地区,则在他们的首领蚩尤(蚩尤是三苗首领的称呼,和炎帝、皇帝一样并非专指某个人)带领之下坚持原始巫教。两方的矛盾日益凸显。据《诗经》、《尚书》、《吕氏春秋》等史籍的记载,由于三苗顽固的拒绝移风易俗的改革,所以尧舜禹在位时都曾多次发兵南征。

本是中国最早宗教,但周代商后却无影无踪。消失的巫到底去了哪?

大禹伐三苗的口号就是“不敬鬼神、滥用刑罚”

随着后来夏启建立夏朝,巫历经夏商两朝,一直为国教,而那些大巫也多数在朝为官,现如今的“巫”姓便是由于黄帝时期有个叫做彭的大臣,他专门负责治病,黄帝于是便将他也封为大巫,于是他的后人便用他的官职作为姓氏。《风俗通》记载说:“凡氏于事,巫、卜、匠、陶是也”;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说的:“殷有巫咸、巫贤,汉有冀州刺史巫健,又有巫都,著养性经也”,都是最为确凿的证据

但在商朝末年,周文王以“凤鸣岐山”为口号,招募人才反商首次提出天命最大(此前巫文化中讲究万物有灵,万灵平等),在渭水招揽到姜子牙,后来姜子牙辅佐武王灭掉商朝,周公旦(就是解梦的那位)创立《周礼》,进一步阐述他老爹的思想,虽然未曾废掉巫文化,但是神有等级在那时被提了出来,巫文化的根基被动摇。

在这里小编插一句题外话,周文王“飞熊入梦”找到姜子牙的事情,现代人很多都误解了,由于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在现代影响力太大,以至于许多人把飞熊真的当成了许仲琳改编的长着翅膀的熊,但是实际上 “飞熊”既不是封神演义里的长着翅膀的熊,也不是网上谣传的长翅膀的白虎,事实上在

司马迁的《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解释过:“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也就是说所谓的飞熊既不像熊也不像老虎是一种四不像的形象。

本是中国最早宗教,但周代商后却无影无踪。消失的巫到底去了哪?

周代商不仅仅是王朝更迭,还否定了巫教很多东西

也是在那时,开始有最早的方士出现,他们此时并没有神仙的概念,但是却已经开始追求长生,历史学家根据史书推断,大约在西周灭亡之后,方士的信仰开始有别于巫,神仙概念被提出。而更致命的还在于当时周武王采纳大臣意见,将原本巫中负责医病的巫分离出去,成为了医家。而在此之前,医一直都是巫的一员,这一点从医字的原本写法“

”就可以看得出来。

说到这里需要注意,根据《循蜚记》记载:夏朝初期,甘人拥护“有扈氏”反对夏“启”实行家天下制而被“启”打击。甘人遭到绝灭之灾。幸存者为避灭杀而流亡各地。但仍以巫卜、医业求存。从巫达四百余年。甘人,就是巫的一支传承,也就是在那时,巫从上层进入民间,原来巫只能世袭或者由首领指派学徒,而甘人的流亡改变了这一情况,他们在民间自由传播知识,教授徒弟。之所以会强调这一件事,是因为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和这一事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虽然,夏朝灭亡之后,甘人很快恢复了地位,但是,他们的弟子却留在了民间,并且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继续扩散传播,终于,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在春秋时期慢慢形成了诸子百家。

不过,在这时巫几乎没有了生存空间,统治者们大都接受了天帝为主宰的思想,而孔子更是提出了著名的“不语、怪、力、乱、神”的观点。而这一观点在后期也被许多学派吸收演化。

而在春秋时期,巫最后的一点存留大概只能在当时的楚国找到一些,在一些楚国诗歌中,可以窥见一丝端倪。

等到秦朝建立,秦始皇干脆将巫教扫到了角落,最初开始还勉强可以在一些偏远地区找到。但是随着秦始皇登上祖龙的皇位,巫随即被定性为“淫祀”,同时对于一些“巫蛊”活动,秦始皇下令严查,至此,曾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巫终于彻底消失在了世间。而人们也只能从被道教吸收的部分内容和思想中窥视点滴。

本是中国最早宗教,但周代商后却无影无踪。消失的巫到底去了哪?

道教的神仙、祭祀、法事很多吸纳自巫

从最初的兴盛,到周朝时的落败,巫的传承仿佛被人砍断了一部分,消失的极其突兀。没有人知道原因,也无从探查。因为在秦代之后,所有的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都继承了秦始皇对待巫教的态度,巫,在历朝历代都不得进入正史。而巫的活动,也都被定性为“淫祀”,邪教,等等大加禁绝。尤其是对于“巫蛊”术,统治者更是噤若寒蝉,一经发现必然会出现一场腥风血雨。就如同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先后两万人因此被杀,太子一家均因为此事被处死(除刘病已以外,他因为年纪小被狱卒放过,在牢里长大)。

本是中国最早宗教,但周代商后却无影无踪。消失的巫到底去了哪?

面对“巫蛊”的出现,汉武帝完全不讲一点亲情,不仅自己的儿子,连尚不懂事的孙子也不放过

巫就这样消失的无影无踪,而这个字也随着历朝历代的丑化扭曲,逐渐变为了现代人所熟悉的形象。原本的一切都随着历史的长河,再也无法追寻,只留给了如今的后人一团迷雾和无尽的遗憾。


参考资料:《史记》、《楚辞》、《循蜚记》、《风俗通》、《华严五教章》

本是中国最早宗教,但周代商后却无影无踪。消失的巫到底去了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