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绝代的婉约派李清照很“直接”很“豪迈”,我们欠她一份公允

提到婉约派女诗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李清照。当年,初学她的诗词,被她的缠绵和离愁所困扰,根本没把她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甚至说,和宋朝豪放派的诗人比起来,原本已经有了偏见的天平自然偏向了豪放派一边,也就顺势舍了这位李清照,当时根本不觉得有任何的心疼。

风华绝代的婉约派李清照很“直接”很“豪迈”,我们欠她一份公允

年少时的我们,不知愁,不懂愁,不爱愁,

沧桑了的我们,愁思爬上心间,沉默不再多言,奢望唯剩平安。

再听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话就能瞬间抓住迷茫中游荡的心,

被她的诗炫了心神,惊了情思,突然之间沦陷下去。

越靠近,你会发觉李清照不再是原来的李清照,她

那么光彩夺目,

那么才华横溢,

那么机智勇敢,

那么离经叛道,

……

她不是李清照,她也还是李清照,

原来,我们并不曾真的关注她,理解她,靠近她,爱上她;

原来,错过了这么多年,

一朝惊醒,拂去蒙尘,心头已漫起阵阵悔意,为何我不早识李清照,

震撼之时,颠覆了旧知,我们真的欠她一份公允。

01 是谁成就了她

风华绝代的婉约派李清照很“直接”很“豪迈”,我们欠她一份公允

我国著名中国哲学史研究专家容肇祖曾说:“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有天才的女子”,那么,李清照的天分从何而来呢?

不得不提她的父亲李格非,苏轼门下“后四学士”之一,苏轼可是宋朝文学的巅峰人物,能师从苏轼,李格非自然才学过人,人品中正。

母亲王氏出身名门,善于诗词。李清照就是在这样优裕的书香门第里长大,称得上是真正的“望族名媛”。这样的出身,嫁的自然也是门当户对的贵族子弟——丞相的儿子赵明诚。

风华绝代的婉约派李清照很“直接”很“豪迈”,我们欠她一份公允

如果说父母铸就了李清照的天分,那我想说是丈夫赵明诚给了她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严苛的男权社会里,李清照能够展露风采,离不开赵明诚毫无打压之心的鼓励和成全。

记得有一次,赵明诚把李清照的诗混在自己的诗中,去找当时很有名望的评论家陆德夫指点,结果陆大先生只挑出三句写得好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正是李清照的《醉花阴》里的几句。

从此京师疯传,不知多少名媛捧书夜读,不知多少才子暗自佩服。

赵明诚和李清照还非常热衷于斗酒斗茶,看谁能说出某个诗句是出自哪本书哪一页,谁说对了谁能喝,通常情况下李清照赢得多,输得少。

李清照能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一流的文人,最能陪衬她的不是蔡文姬、薛涛,而是她心胸坦荡、心甘情愿的丈夫赵明诚。

有了他,李清照有了幸福如蜜,

有了他,李清照有了相思入骨,

而没了他,李清照有了愁肠千转,

而没了他,李清照有了坦荡决绝。

李清照当时像过筛子一样左挑右选,这才终于选中了赵明诚,想想这筛子的孔得有多细才能颠出来个如此佳婿。

含羞向媒婆问出赵公子叫什么,想必那时候李清照就选定了自己的人生,也不知到底是父母成就了她,还是丈夫成就了她,还是她自己成就了自己。

02 诗中善用的“愁”和“瘦”,很容易让人忽略她的直接大胆

风华绝代的婉约派李清照很“直接”很“豪迈”,我们欠她一份公允

“愁”和“瘦”得李清照独爱,多首传世作品都离不开这两个字。

《点绛唇·闺思》里的“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女性很细腻的愁怨很有层次地展现出来”,

《一剪梅》里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彼此思念,却在两地发愁”,

风华绝代的婉约派李清照很“直接”很“豪迈”,我们欠她一份公允

《醉花阴》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据考证,李清照身高165厘米左右,体型匀称偏瘦。怪不得这么钟爱这个“瘦”字,我想她要是有杨贵妃的丰腴,想必就没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了吧。

《凤凰台上忆吹箫》里“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和“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武陵春·春晚》里“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里“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名作时常光顾这两个字,是不是让把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锁定在她的弱不禁风和愁云惨雾中?

其实她只是善用这两个字,驾驭得了这两个字,让我们往往盯着表象,不愿拂去朦胧,不愿摆脱虚幻。

李清照的诗可以带着酒香,带着醉意,她的诗也可以大胆批判,大胆挑战。

作为女子,李清照的作品中自然会有很多柔和委婉,含蓄“曲线”的表达,但也不乏非常直白的单刀直入。

风华绝代的婉约派李清照很“直接”很“豪迈”,我们欠她一份公允

《添字采桑子· 芭蕉》里“窗前谁种芭蕉树?”首句上来就直接问出芭蕉树来,直截了当,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也能品出李清照“山东大妞”的感觉来。按照她的性格和心思,庆幸没听说赵明诚有妾室,否则估计她也会是“宫斗剧”的牺牲品,无尽才华耗在人与人的罅隙争斗中,实在可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短短20个字,引经据典,大胆直白,讽刺辛辣,荡气回肠。

她曾写过《词论》,直抒胸臆,干脆利落!蒋勋老师评价她“不喜欢苏轼,不喜欢秦观,提起柳永也很不屑。”觉得她恃才傲物也不恰当,因为她确实是数千年来难得一见的才女,苏轼是宋朝文学上的巅峰,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称得上第一的女文人,她的气度岂是几个“愁”字就能说尽?!

03 内院女子争相效仿的“另类”榜样

宦海沉浮,公公赵挺之最终也被弹劾下课了。

早年间他弹劾苏轼,弹劾亲家公李格非,弹劾曾经过往从密的蔡京,晚年却被蔡京反扑弹劾,被打得一败涂地,几个月后郁郁而终。丈夫也就跟着脱下官服,带着李清照隐居在青州(今山东益州)。

青州十年,轻松畅快,夫妻俩继续收藏金石之物,或用公公的遗产,或用自己头上的饰品典当换钱,虽清贫,但也衣食无忧。

风华绝代的婉约派李清照很“直接”很“豪迈”,我们欠她一份公允

李清照的生活过得恣意,饮酒行令,踏青斗草(类似民间“勒大宝”的游戏),登舟采莲……。感情上,据现有资料考证,赵明诚既无妾室又不招妓,李清照被宠得“花枝招展”。

青州的一众好姐妹,女亲戚还有和贵妇们,开始效仿李清照闹革命了。人家李格非找女婿,要问女儿意见的,青州乌央乌央的一大群闺中女子,就闹着跟父亲要民主要自由,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优良”传统打到一边。女子再也不好管了,这是要闹上天了,很多卫道士只能天天叫嚷着“女子难养”论。有些人甚至要把李清照告官,当官的自然也要衡量一下赵明诚的仕途发展,认为他会东山再起的自然眯着不吭声,这也更让李清照没了阻碍,活得洒脱。

看着李清照被宠得珠圆玉润,好不幸福。已婚的青州女子蠢蠢欲动,她们的思想受到了冲击,原来男人三妻四妾也不是那么天经地义,她们开始要平等要尊重。有着李清照撑腰,姐妹们也是底气十足,开始变得铿锵有力。不知道十年之后,李清照离开青州,这些勇敢女子是不是就像泄了气的皮球,顷刻间瘪得没了踪迹?我想着,无需计较结果,她们的生命里曾经闪耀过自由平等的向往,比同时代的女子就已多了分通透。

用“婉约”一词概括李清照的一生,会让她灵动的生命过于规规矩矩。她活得洒脱,活得随意,活得霸气,活得真实。

在浩瀚的人类历史星河里,李清照这颗星依然璀璨夺目,

即使她和我们相隔甚远,

即使她和我们距离无数光年,

她的光芒依然会透射到我们的内心,涤荡灵魂。

04 她再婚离婚,极具豪迈个性

风华绝代的婉约派李清照很“直接”很“豪迈”,我们欠她一份公允

49岁的赵明诚因为身负皇命,匆忙赶路,不幸在途中染病不起,月余之后一命呜呼,李清照晕死在病榻前,18岁开始嫁给赵明诚,不知不觉已近30年,丈夫离世,从此天人两隔,她大病了一场。

这时张汝舟的重头戏来了,他每日送花,亲自下厨熬汤,终于熬到了李清照病愈,还胖了几斤。奇怪的是,此人又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不知是因为仕途,还是因为战乱,总之他并不是一直守在李清照的身边。

早在赵明诚还在世的时候,张汝舟就以朋友的身份经常光顾拜访,管他赵明诚在不在,讨几杯茶水来喝,却总是喝不够,李清照家的茶水分外香甜呢。有时他还送来珍贵的古玩,也不要钱,大大咧咧地离开,头也不回。只是看向李清照的眼光始终是发亮的,X光扫描一样,如同欣赏珍品一般。

倒是赵明诚说了实话,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不要钱就算了。李清照心思细腻,想必早就明白张汝州的小心思,只是赵明诚不甚在意,神经大条。

风华绝代的婉约派李清照很“直接”很“豪迈”,我们欠她一份公允

过了两年多,张汝舟又突然出现了,老友相见百感交集。李清照和张汝州聊天喝茶散步,相见时难别亦难。不知道是不是用了爱情三十六计,张汝州又无声无息消失好几天,再见时,两人感情升温,迅速谈婚论嫁,李清照却不惧世俗名声,提出要“明媒正娶”。

浓情蜜意之后,张亮出了自己的法宝——给我古董,要不就揍你。李清照自己飞蛾扑火,她也清醒地明白浴火重生。宁可坐上两年妻告夫的牢,也要坚持离婚。最后她赢了,她离婚了,她只坐了9天的牢就出狱了。多亏了翰林綦崇的帮忙,这场再婚离婚的故事历经不多不少的100天,正式落幕。

出了牢房,走在街上,她清瘦傲然的身姿不沾半点颓然。

李清照是个独具个性的女人,不惧世俗流言蜚语,活在自己真实的世界里。坦荡嫁人,绝不苟且,毅然离婚,丝毫不悔,活脱脱就是一个豪迈的女人

人生可以去选择,对错不计,李清照肯给自己的人生买单,却绝不为了他人的罪孽付钱。

(近代,也有人说李清照再婚是纯属捏造,是因为男权社会里容不得这样的女性出现。史料多处记载李清照再婚的事,但也不排除以讹传讹的可能,是非真相,究竟如何,留待将来吧。)

05 她的有些作品慵懒无力,从作品中看朝代更迭,兴盛衰亡

初唐时期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他就好像一位先知,告诉众人大唐将迎来盛世繁华,将迎来一个继往开来的文化时代。

晚唐时期的李商隐,即景抒情的诗《登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好像预示着盛极一时的大唐垂垂老矣,不久于世。

风华绝代的婉约派李清照很“直接”很“豪迈”,我们欠她一份公允

李清照的《醉花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南宋就在这里慢慢转冷,直至“凉透”。

回想一下蒋勋老师说过的一段话:

“唐朝人的身体都是坐在马上跑,北宋的时候还跑了一段时间,慢慢就不跑了,身体开始懒下来的时候,他去追求静,然后转成内心世界的一种追求,越来越有一点生病的感觉。”,

细细品味,确实是一语道破玄机。

朝代更迭,盛极必衰,我们都是生活在特定的时期内,任何作品逃不掉时代的烙印。

郑振铎先生曾说“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伟大用在女人身上,你可还觉得李清照只是一个婉约小女人?如果是,那她也是让很多男性诗人都汗颜的“小女人”。

千年过后,李清照的光芒依然能穿越时空,闪耀在当今的时代,浩瀚星河里,她也是最独特的一颗。再多华丽的辞藻,都不愿再堆砌在她身上,说不尽,道不清。

她不是你眼中的李清照,她不是我眼中的李清照,她就是李清照!

不管她“终日凝眸”,还是她“被翻红浪”,她终究是活出了自己的李清照!

#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

本文参考文献:

《品中国文人2》,刘小川著

《蒋勋说宋词》,蒋勋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