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不利將軍下令撤退,小兵傳錯軍令,結果反敗為勝滅掉敵國

想必大家都知道,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一個小小的疏忽,便可能造成全軍覆沒的結果,所以很多將軍都要求士兵嚴格遵守軍令。一旦違背,立斬不饒。如三國時期的蜀漢將領馬謖,都已經是將軍了,且深受諸葛亮器重,但因犯下過錯,還是被諸葛亮揮淚斬殺。而在東晉時期,一個小兵傳錯了軍令,卻令己方反敗為勝滅掉敵國,這是怎麼回事呢?聽小編給大家慢慢道來。

戰事不利將軍下令撤退,小兵傳錯軍令,結果反敗為勝滅掉敵國

西晉“八王之亂”後,晉朝貴族南渡,建立東晉。當時南方很多世家大族因為擁護晉元帝司馬睿建立東晉而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琅琊王氏,而桓溫出身的桓氏實力卻很弱小。直到他的父親桓彝因為與簡文帝密謀平定王敦之亂,才讓家族地位有所提升。後來桓彝被叛軍將領韓晃殺害,涇縣縣令江播也參與此事。當江播死後,其子江彪兄弟三人為了防止桓溫前來尋仇,特地在守喪的草廬內藏有兵器。結果桓溫還是通過喬裝打扮殺死了江彪,並追殺其二弟,為父親報了仇。

因為桓溫性格豪爽,為人英武不凡,所以簡文帝將南康長公主嫁給他為妻。永和元年,荊州刺史庾翼去世,希望朝廷能讓他的兒子庾爰之接掌荊州,但輔政侍中何充卻推薦桓溫接管荊州。丹楊尹劉惔素來知道桓溫的野心,建議會稽王司馬昱自領荊州,但司馬昱並未採納,而是把荊州給了桓溫。同年八月,桓溫升任安西將軍,荊州刺史,持節都督荊司雍益梁寧六州諸軍事,掌握了長江上游的兵權。

戰事不利將軍下令撤退,小兵傳錯軍令,結果反敗為勝滅掉敵國

桓溫在出鎮荊州後,便打算滅亡巴蜀的成漢政權來建立功勳。因為當時成漢政權皇帝李勢荒淫無道,成漢政權日益衰落,所以江夏相袁喬也對此極力贊同。永和二年十一月,桓溫向東晉朝廷上書伐蜀,因為擔心朝廷不同意,所以還沒等到朝廷同意,他便率軍出發了。永和三年二月,桓溫兵至青衣,成漢皇帝李勢派李福、昝堅趕赴合水抵禦晉軍。當時成漢諸將都打算在江南設伏,但昝堅卻堅持從江北鴛鴦琦渡江,結果與晉軍完美錯過。

晉軍渡江後,桓溫帶人直逼成都,且三戰三勝,一路打到成都城下。面對桓溫猛烈的攻勢,成漢皇帝李勢也集結所有兵力,打算背水一戰。當時戰況異常激烈,晉軍前鋒失利,參軍龔護戰死,漢軍的流矢差點射死桓溫的戰馬。因為桓溫是在朝廷不知道的情況下出兵,所以連補給都不足。眼看陷入頹勢,桓溫只好下令撤軍。結果在戰場上傳令的小兵卻聽錯了命令,將撤軍聽成了進軍。傳令兵將命令傳達給鼓吏,鼓吏立刻敲起了前進鼓。

戰事不利將軍下令撤退,小兵傳錯軍令,結果反敗為勝滅掉敵國

當時晉軍後方將士看不到前方的戰況,以為己方處於優勢地位,一聽前進鼓聲,便英勇的衝向前方殺敵。袁喬剛開始也有點懵,但立刻反應過來,鼓舞將士們奮戰殺敵,終於反敗為勝戰勝漢軍。成漢皇帝李勢看兵敗如山倒,便開城投降,成漢政權也正式宣告滅亡。而傳令的小兵雖然犯了錯誤,但最後卻讓晉軍反敗為勝,所以非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還得到了桓溫的獎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