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區充分發揮正面典型示範作用,教育引導和激勵幹部想作為、敢作為、善作為解決群眾最急最需最盼的問題

博望區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充分發揮正面典型的示範作用,教育、引導和激勵幹部擔當作為,推動形成想作為、敢作為、善作為的良好局面,緊緊抓住解決歷史遺留難點問題和群眾最急最需最盼的問題,湧現出一批群眾信得過的敢於擔當的典型。

“群眾吃不上自來水,我寢食難安啊”

“程書記,要不是您苦口婆心地挨家挨戶動員我們安裝自來水,今年我們可就要為喝水而發愁了。”這是今年夏天山寧村群眾和程曉林見面最常說的話。

山寧村村民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一直靠水庫吃水,隨著時間推移,水庫庫容變小,滲漏嚴重,枯水期水庫儲水量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多年來,關於水的問題老百姓多有怨言。“水”的問題成為村黨總支書記程曉林的一塊“心病”。

“群眾吃不上自來水,我寢食難安!”在村黨總支會上,程曉林立下軍令狀。為徹底解決村民用水問題,在廣泛徵求全村黨員和村民代表意見的基礎上,村委會決定安裝從長江裡引來的自來水,面對自來水管網整體換新資金缺口難題,為爭取上級財政支持,程曉林成了政府的“常客”。一份份報告,一次次對接,終於換來了項目的落戶。自來水是商品,是要收費的,對比之前水庫的免費用水,這讓很多村民有牴觸心理。程曉林再次和“兩委”班子成員以及老黨員們挨家挨戶上門拜訪解釋,磨破了嘴皮,踏平了鞋底,終於使全村的群眾一致同意接上自來水。

由於今年旱情較嚴重,往日煙波浩渺的水庫現在已萎縮成了一個小水灘。村民們由衷地表示:“要不是當時聽了程書記的話,我們今年可要喝黃泥漿水啦!”

確保上岸漁民過上好日子

“漁民的住家船和生產船被拆了,如果他們上岸了沒有工作,就會降低生活水準,我們要為他們穩定就業鞍前馬後,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丹陽鎮小花津居委會說到做到。

小花津居委會所轄的417戶1667人全部是漁業居民,在長江等水域以漁業捕撈為生,以船為家。因為國家修復水域生態環境,拆解了漁民賴以生存的住家船。當1677人不再捕魚,收入來源成為了頭等大事。為了解決上岸漁民穩定就業,居委會分析群眾的自身條件,分類指導,積極和區勞動保障部門對接,第一時間收集各類招聘信息,一有合適的工作崗位就組織群眾應聘。同時居委會還配合人社部門為漁民舉辦了3次專場招聘會,先後解決50多名上岸漁民就業。對於有創業想法但資金不足的漁民,小花津居委會“兩委”班子積極為其尋求資金,辦理相關擔保貸款,力求提供最大的支持。

除此之外,小花津居委會還幫助上岸漁民就近納入鄉鎮、村社會管理,享受當地村(居)民待遇並按規定納入社會保障範圍,政府全額為上岸漁民購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漁民子女可平等享受“就近入學”政策,困難漁民可獲得每月200元的兩年過渡期臨時救助等各種福利政策,解決了上岸漁民的後顧之憂。

(記者 慕繼平 通訊員 聶園 荊秀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