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與岳飛的淵源

北宋末年,金兀朮率兵侵犯中原,30萬金兵橫衝直闖一直殺到新鄉,沒遇到宋軍的強烈抵擋,就在新鄉城內安了營。下一步便是籌劃渡黃河,直取宋朝都城汴京。


新鄉與岳飛的淵源


聽說金兀朮欲渡過黃河,直取汴京,岳飛非常氣憤,帶領岳家軍搶先渡過黃河,直奔新鄉,在金兵的眼皮底下,紮下18個營盤,像銅牆鐵壁一樣,構成了一道阻擊金兵南渡黃河的強大防線。經過十三年的抗戰,岳飛在新鄉打敗了金兵。


新鄉與岳飛的淵源


岳飛在新鄉13年,為百姓作了不少的好事,百姓們擁護感激岳飛,直到宋王令岳飛班師武昌後,仍有岳飛的大將王貴在此駐守。所謂飲馬口就是岳家軍平時放馬飲水的地方。岳飛被害後,新鄉人在宋王莊西南地的高崗上修建了岳飛廟,該廟的全稱是“宋忠武穆王廟”(此廟是全國最早的三座岳飛廟之一)。他的原址早已無存。


新鄉與岳飛的淵源


飲馬口,很久以前,這裡是兩個小村莊,西邊的叫宋王莊,東邊的叫小趙莊,兩個村莊房挨房,街連街,遠遠看去就像一個村莊。宋王莊西邊有條南北大道,南通黃河,北到衛輝、輝縣。大道邊是個方圓百畝的大校場,莊北緊臨衛河,這一段河水流平緩,河面寬闊,堤岸上綠樹成蔭,南來北往的行人都好在這裡歇腳、飲馬、擦身洗臉,天長日久,人來馬往,把河堤踏出一個大豁口,河坡裡踩出幾條平坦坦的小路來。


新鄉與岳飛的淵源


有一年夏天,岳飛帶領岳家軍抗擊金兵來到這裡,正逢三伏天,岳飛看將士熱得受不了,匹匹戰馬像從水裡撈出來一樣,於是傳令在大道西邊的校場安營休整。將士們安好營寨,個個渴得頭暈眼花,戰馬渴得搖頭晃腦。這時,宋王莊和小趙莊的鄉親送水來了,岳家軍將士個個感謝不止,端起大碗一口氣就是半碗。岳飛的跟馬侍從張保,端過水碗,咕咚咕咚喝了一碗又一碗,突然想起嶽元帥的青鬃白馬還沒有飲水,回頭看,馬卻不見了,向北一望見幾個人正牽著馬向北走著,走在最前邊的正是嶽元帥,一個人牽了五六匹戰馬,張保追過去說:“元帥,我去飲馬。”幫忙去飲馬的鄉親們,聽說牽馬的人就是嶽元帥,一下子把岳飛元帥圍了起來,岳飛說:“大家一樣熱,一樣困,咱們一起去飲馬。”張保只好和鄉親們一起跟著嶽元帥向河邊走去。


新鄉與岳飛的淵源


大家說說笑笑來到衛河堤邊,戰馬一見水,就咕咕地喝起來。岳飛站在堤岸,向四周細細看了一遍,稱讚這裡真是一個飲馬的好地方。一住幾天,岳飛常常和士兵到這裡飲馬、乘涼,路上,河邊留下了岳飛的一行行腳印……,這裡成了小趙莊和宋王莊的鄉親們愛慕和自豪的地方。過了許多年後,兩個莊上的老年人一合計,就把兩村合成一個莊,起名叫“飲馬口”,藉以敬仰在這裡飲過馬的民族英雄岳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