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經歷了什麼導致了“天下詩人皆入蜀”的情況發生呢?

貞元年間大唐王朝的天空是灰色的,一切都籠罩在似有若無的憂傷之中,總是不那麼明朗。雖然安史之亂”的硝煙終於在大唐的土地上消散,大明宮中唐天子的眉頭卻仍然緊蹙,宮廷之中、朝堂之上,甚至民間仍然不斷飄來陰謀的氣味。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總是太過短暫,就像大唐帝國的盛世榮耀經過“安史之亂”的輕輕一撬就狠狠地覆滅。上至廟堂,下至黎民,每一個人都深感痛心,那樣輝煌璀璨的繁華就像煙雲一般沒了影蹤,再怎麼努力也回不去了。

唐朝經歷了什麼導致了“天下詩人皆入蜀”的情況發生呢?

士兵圍城

“安史之亂”,亂的不止是朝綱,更是天下人心。四方列國,各路藩鎮,甚至普通百姓都看到了李唐王朝不堪一擊的脆弱,野心家們蠢蠢欲動,渴望安定生活的百姓則惶惶不安。西北各少數民族連連入寇,河西、隴右數十州盡陷於吐蕃。廣德元年(763),吐蕃貪心未止,再次大舉攻唐,兵臨長安城下,唐代宗逃到陝州避難。吐蕃如入無人之境,在長安大肆劫掠,無惡不作。

唐朝經歷了什麼導致了“天下詩人皆入蜀”的情況發生呢?

士兵攻城

唐德宗繼位後,為了解決心腹大患,開始向藩鎮勢力亮劍,各藩鎮毫不猶豫奮起反抗,戰亂再起。建中二年(781),成德節度使李寶臣之子李惟嶽聯同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及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一同舉兵謀反。一波未熄,一波又起,建中四年(783),涇原節度使姚令言起兵叛亂,聯合太尉朱泚攻陷長安,唐德宗帶領諸皇室成員在零星幾個宦官的護衛下倉皇逃往奉天,並被叛軍包圍了一月有餘。“安史之亂”的噩夢一再重演。這是唐朝皇帝第三次出逃,天子威嚴掃地,再次向世人證實了李唐王朝的孱弱無能。

唐朝經歷了什麼導致了“天下詩人皆入蜀”的情況發生呢?

唐德宗繪圖

更可悲的是,由於禁軍在這次叛亂之中的失望表現,唐德宗在平亂之後開始再度重用宦官。藩鎮勢力的囂張跋扈已經讓朝廷壓力巨大,宦官勢力又趁勢崛起,皇權逐漸被架空,內憂外患籠罩著這個風雨飄搖的帝國。眼看朝政已江河日下,日薄西山,懷抱著巨大的失望、報國無門的長安小吏薛鄖選擇了外放成都,舉家遷至蜀中。當時的文人士子依戀京師繁華,戀棧權位,寧可減俸也不願意外調地方,像薛鄖這樣主動下放的,少之又少。

唐朝經歷了什麼導致了“天下詩人皆入蜀”的情況發生呢?

繁華的長安城

比起屢遭重創的京城長安,偏安一隅的成都此時卻是一片安逸景象。唐宣宗時,盧求在《成都記序》中說:“大凡今之推名鎮,為天下第一者,曰揚、益。以揚為首,蓋聲勢也,人物繁盛,悉皆土著,(益州)江山之秀,羅錦之麗,管絃歌舞之多,伎巧百工之富。…揚不足以侔其半。”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北直隸備錄(上)》引《谷山筆麈》中也說道“安史之亂”時“(唐)未至亡國,亦幸有蜀也”。

唐朝經歷了什麼導致了“天下詩人皆入蜀”的情況發生呢?

唐宣宗繪圖

不單玄宗入四川避亂,“安史之亂”發生後,許多文人士子也跟著入蜀,或為盡忠,或是避亂,時謂“天下詩人皆入蜀”。比如著名的大詩人杜甫。漂泊無依的杜甫,在四川度過了他一生中最安定的幾年,現存杜詩中的大半都寫於這幾年,其中就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秋興八首》這樣的名篇。

·《成都記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