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身體健康,最終是自己負責的


自己的身體健康,最終是自己負責的

有一天中午,辦公室有一大袋桂圓,同事就對我說,她好想吃桂圓啊,我說那你吃啊,她說,自己在咳嗽,嗓子幹癢,感覺不能吃。但是她還是忍不住摘了兩個,說自己可喜歡吃桂圓了。於是,我說,想吃就吃吧,大不了吃完多咳嗽一下。說這話的意思,真不是想讓她咳嗽加重,當然她也是很剋制,並沒有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也就是在身體和當下的慾望之間,她選擇了身體健康。

自己的身體健康,最終是自己負責的

其實每個人都不是這麼剋制的,人都有懶惰的時候, 也有心情不舒適的時候。我也有明知道不可為而想為的時候,所以我就會取捨,如果做了就承擔後果。這就是我的一個態度。

人這一生要做的事情有許多,有的大有的小,可是誰也不敢說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事無大小,為與不為而已。

比如在醫生眼裡,自己患者的吃喝拉撒睡就是大事。如果患者告訴自己,他的吃喝拉撒睡都很好,基本上醫生可以放一大半心。但凡吃藥下去,或是飲食胃口不佳,或是拉撒不暢,或是睡不安穩,總能夠讓醫生耗上一大半腦細胞的。吃喝拉撒睡,於正常人而言,感覺是微不足道的事,但是在醫生眼裡,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恰恰是身體本身一個良好秩序的體現。就好像逢年過節,各條交通樞紐的良好運轉,正好體現了社會秩序的有序進行,領導就比較放心。

作為醫生,我也希望將這樣的理念傳導給我的患者,我特別希望他們能理解,我只是一個輔助,於身體而言,他們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我能給到一些建議,合適的時候給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但是更多時候,是需要他們自己的關照、安撫自己的身體的。

我也是個年輕人,只有面對疾病的時候,我的身份是醫生,除此之外,我還是女兒、姐姐、妹妹、朋友、同學,我也聽歌、打球、做飯、逛街、看電影、追劇、聚餐、喝酒、熬夜、追星......但是不同的是,學醫之後,從身體這個層面,我對自己關照會細緻一些。

比如,某一天打了噴嚏,我意識到降溫了,我該加衣服了,但是手邊沒有衣服及時加上,自己受凍了,後續有可能就會感冒,而我會下意識回家衝暖暖的熱水澡或者燒一壺水泡泡腳,讓自己身體徹底暖起來,也許還會配合喝碗薑湯或者熱粥。或者被子或多加一層。

又比如,我某天和朋友聚了餐,吃得多且雜,本來體質偏寒,一嗨冷飲水果也吃得多,加上還熬了夜,那第二天早晨我可能就意識到自己嘴巴里面不是很清爽,於是我在刷牙時候就會看看自己的舌頭,就這一眼我就可以給自己一些方案。或者白天減少工作量,給身體一個緩衝休息的時間,或者清淡飲食,讓胃腸能夠充分消化吸收,或嚴重的,我可以吃點消食的、去寒的、去痰,或者給自己泡點茶什麼的。

自己的身體健康,最終是自己負責的

總之,利用自己職業學識之便。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對自己身體的感知上的,也就是說,如果我沒有回到自己身體本身,去體會身體的疼痛、僵緊、冷熱等等不適,如果我沒有對它產生關愛,如果我沒有想要去避免可能病後的不適,我可能就不會去做那些動作。

很多人會把事情想得特別嚴重,比如一些脾胃不好的孩子,我們會告訴家長少零食生冷等,於是一些家長都忌口得很好,但是也有偶爾孩子特別想吃的時候,家長就會糾結孩子吃了會不好,會怎麼樣。於是就來問醫生。其實有時候我也挺難,從我的角度,孩子雖然脾胃有不好,但是不至於差到真的吃點東西就垮掉,另一方面,我又想著如果孩子生病,家長照顧起來會麻煩。

所以想到這些,我就會給一些模稜兩可的回答:實在想給就給一點嘛。這話太欠了,什麼叫實在想。這其實是一種無奈的說辭,到家長實際操作的時候,還不是由家長取捨,吃了有可能沒事,也有可能真的就生病了,於醫生而言也就是開處方,可是在家長,還是該照顧的要照顧。所以,家長問與不問,最後孩子還是自己的,該怎麼護理還是得家長自己來。

這就是說,其實,我們輕鬆一點,大體知道一個走向,最壞的是什麼,自己能不能承受,有什麼方法可以採取一點預防。即可。即便是這樣的小心翼翼,你也要知道,仍然有許多事我們是沒有辦法避免的。

所以,醫生是一個助力,身體的事,還得我們自己上心管著。

冷了熱了,開心了不開心了,緊張了放鬆了,你都應該有意識去體會。冷了加衣,避免感冒,也就避免了可能感冒後還要處理工作、輔導孩子作業、沒人遞水遞藥的失落等等;緊張了就有意識放鬆,肌肉鬆下來了,可能肩頸不適也就緩解了,頭也不暈了,也能感受到自己餓了,眼睛疲勞了等等,也就避免了可能的頸椎病肩周炎胃炎便秘等等。

以上這些,醫生只能是你在生病的時候給你輔助,但是如果你能意識到身體是自己的,那麼在生病之前,你可能也會能感知到。趨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相信我,即便你沒有學醫,只要你能開始對身體感知,你自然都會做一些對身體有益的事情。

自己的身體健康,最終是自己負責的

比如不用醫生告訴你要保持心情愉悅,你也知道心情愉悅時候身體的舒適;不用醫生告訴你要多鍛鍊,你也知道工作間隙動動全身都是舒暢的;也不用醫生告訴你少生冷寒涼,你自己能感知溫熱的東西身體更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