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第一次考研,成功率僅僅只有20%?聽聽,人言否?

考研是場長期而又艱鉅的戰爭,在這個過程中,有人中途加入,也有人中途離場。也許你覺得自己已經複習得很到位,也許你還在為自己沒能掌握的知識點而焦躁不安,整夜失眠。俗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後的十公里也是最重要的十公里。

一份不完全統計:二戰考研成功率高達70%,而一戰成功率卻只有20%!先不要慌,這個統計是真是假尚未可知,今天就給大家認真、理性和客觀的分析一下一戰與二戰的區別。

1、考研大數據:二戰增幅明顯

首先,以下這張圖片相信大家應該不陌生,是根據教育部數據統計。在2018年考研報考人數達到238萬,比2017年增加37萬人,增長18.4%。其中,應屆考生131萬人,比去年增加18萬人,往屆考生107萬人,比去年增加19萬人,而19考研報名人數達到了285萬人,考研增加人數和增長率均為近年來最高。

近幾年考研人數連年增高,屢創新高,考研競爭激烈程度有所增加。其中,接近一半都是二戰考生!

據說第一次考研,成功率僅僅只有20%?聽聽,人言否?

2、那麼,一戰與二戰的區別在哪?

考研經驗方面

二戰的考研同學,失敗後往往會總結自己的失敗原因。從考研失敗中走出來後,可以根據一年的複習對於一些自己的薄弱點進行針對性的練習。更容易避開考研的一些坑。

一戰的考研同學,由於沒有相關的經驗,往往找不到自己學科的薄弱所在,比較容易犯一些複習方法和策略的錯誤。但是沒經驗不代表就是劣勢,對於許多一戰生,在心態上會有優勢,畢竟初生牛犢不怕虎嘛,在一些思考問題和答題方式上反而會更加靈活。

努力程度方面

應屆的可以任性,可以抱著打醬油的心態。"反正考不上可以工作,還可以二戰嘛"

因為對考研缺乏正確的認識,所以經常容易被各種誘惑鑽了空子。而有這種想法的應屆小夥伴我想應該不在少數!

而二戰的同學,則就沒這麼幸運了,考上往往成了很多二戰小夥伴心理上的唯一出路,基本上抱著破釜沉舟的心來備考,所以目標明確決心很強。

知識儲備方面

二戰的考研同學,相對一戰準備的時間更長,知識的儲備比大多數一戰應屆生豐富,知識的各方面積累也比一戰生更多。

但是這只是體現在考研初期的情況,一些一戰的考研學霸的學習效率比較高,到後期就會趕超二戰生。

據說第一次考研,成功率僅僅只有20%?聽聽,人言否?

據說第一次考研,成功率僅僅只有20%?聽聽,人言否?

擇校複試方面

二戰相較於一戰的同學,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考研院校和複試經驗,不會在擇校上面浪費太多的寶貴時間,也不會擔心複試而慌張。

而每年都有大量的一戰生,到考研報名才確定自己的考研目標,二戰的小夥伴有了一年的考研初試,擇校和複試經驗,更瞭解整個考研流程。

學習環境方面

一戰考研的備考環境優勢就是住在學校,有圖書館自習室,學習環境和氛圍都很好,尋找研友和考研信息溝通很方便。不好的地方就是還沒畢業,會有上課、實習、畢業論文問題等事件會和考研一起瓜分你的時間,還有面對身邊同學保研、出國找到工作等落差可能在心態上會受到影響。

二戰的考生有的在家學習,有的租房子在學校附近,成本較大。若是畢業後全職或兼職備考經濟會比較拮据,缺少研友,平時的壓力較大無人傾訴時,可能比較影響心態。

3、一戰成功率低的原因?

盲目採取題海戰術

世界上有做不完的題,卻有考得完的知識點。許多首次考研的同學,腦袋裡聽慣了高中老師的"題海戰術",不顧三七二十一就開始刷題。

但考研不是高考,既沒有充足的時間、也沒有足夠簡單的規律讓你靠刷題刷出來,泛讀十本書不如精讀一本。有時候鑽透了一道題,其實是弄懂了一套題。

頻繁修改拖延學習計劃

沒有規劃就沒有效率,沒有進步就不是在複習。從3月份起,我們就已經開始強調規劃的重要性。宏觀上制定整體的複習方略,微觀上制定每天的複習計劃,這才能提高效率真正做到有條不紊的複習。

儘管如此,仍然有些同學計劃做的漂亮,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就導致你可能不斷的在為自己的拖延症買單,頻繁調整計劃,直到考試的那天,計劃也沒有完成。

過度疲勞,效率低

考研人中最不缺的就是“玩命的”,那為什麼有些人努力了卻還是沒有好結果?因為效率低下,心緒波動大。考研最難的不是專業課,畢竟這是一場大規模參與的選拔性考試,難就難在你能否抵制誘惑,做好合理的時間規劃。

很多時候,大家都容易被自己打敗,比如時間不夠啦,競爭太大啦,情緒對自己的影響非常大,導致把自己逼得很緊,最後卻不見起效。

外部困擾

很多考研人嚮往能在寂寞考研長跑中,找到陪伴自己的另一半,考研雙雙把家還,不存在的。上面談到了時間、規劃、心理等自身因素,現在聊聊手機、感情、家庭等外部因素。

有些人在面對考研緊張的氛圍時,,越是壓抑,就越是"叛逆",偷瞄自習室裡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晚上12點還在發“睡了沒”…還有些人家裡對考研不支持,設置了不少阻力和誘惑,導致考研的決心經不起推敲。

"我明明已經很努力了"

別在成就自己的時候,先感動自己。和別人比,尤其是和那些大神們相比,你永遠都不夠努力。所以不要總覺得自己努力了,這都是幻覺。

當你早上還賴在床上不起的時候,當你午飯磨磨蹭蹭的時候,當你還奢侈的給自己一個午休的時候,當你晚上還在獎勵自己兩集電視劇的時候,你都在離你的夢想越來越遠。

所以,一定要努力努力在努力,不要給自己自滿的感覺,你差的還很多。感動自己,最不值得一提。

眼高手低,定位不準

考研大軍中不乏這樣的同學,眼高手低,高估自己的能力。

這種原因主要是沒有能夠清楚的認知自己,在複習過程中,往往大部分同學在刷題的時候看到某一道題做過或是做過相似的就直接跳過,只是草草看一遍解題思路,結果最後下筆做不到“如有神”,甚至邏輯亂層。

所以,不如做個笨笨的自己,“捨得下笨功夫”。

不做階段性總結

其實考研的課程,包括數學在內,都是很注重基礎的,但是基礎是一點點積累的,沒有捷徑,那麼你就需要不斷地鞏固基礎。

階段性總結就是這個作用。如果一直就想著往前趕進度,到最後你會發現,前面學的全忘了,所以,階段性總結不可少。

對自己無限寬容

今天沒早起,安慰自己沒事,明天我會起來的,反正學了好幾天了,今天不去也沒事,於是你爽快地原諒了自己。考研能不能原諒你你就自己想想吧。

想成功,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有什麼好原諒的,自己做的到底對不對,心裡沒點x數?給自己洗腦,最後只能讓考研把你洗了。

綜上幾點分析,

一戰生的考研成功率確實比二戰生低

所以得出一句話:

解決問題!提高執行力!

據說第一次考研,成功率僅僅只有20%?聽聽,人言否?

舉個錯誤的例子,我要考上研。這個目標就太空泛了,一個空泛的目標只會不斷降低你的執行力。那什麼是一個清晰的目標?比如說,早上起來,確定今天要做幾道數學、英語,幾道政治題,還要複習幾個專業課知識點。

目標清晰的結果是,你可以很清晰自己應該做什麼,這樣你每一天每一個動作,都是為了完成你的目標去行動的,不會出現不知道做什麼的情況。

有了良好執行力的你,還怕考不上研究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