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有学问,以下孩子坚决不能打,不然容易打出“仇人”来

文|秘籍君

如今,家长对能不能打孩子持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孩子不能打,毕竟如今已经是现代社会,家庭教育强调平等,打孩子总归属于强势父母对弱势孩子的控制,不好;另一种观点则觉得,打骂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尤其是在孩子不明事理、屡教不改的时候,打一顿让他知道疼痛,下一次就不敢再犯了。

那么,根据现代家庭教育理论,父母到底该不该打孩子?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打孩子?打孩子时又要注意哪些禁忌呢?

打孩子有学问,以下孩子坚决不能打,不然容易打出“仇人”来

什么情况下,孩子可以打?

著名心理学家兼亲子教育专家李子勋教授在《家庭成就孩子》一书中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这时候身为家长也会不自觉地有打骂孩子的行为,并不是说这样的行为不被允许,但一定要适量。究竟怎样才算适量呢?就是,该打的时候才打,打了之后会让孩子养成教训,下次不再犯,这样才起到了教育作用。不然,孩子挨了打,却没有意识到为什么而挨打,或者打了之后只是满心的怨恨却不反思,这样的“挨打”就毫无价值。

由此可见,只有在孩子过了三岁,能明辨是非之后才能打。打之前要说清孩子错在哪里,因为什么而挨打。同时,一定要控制打的次数,不要频繁地打。


打孩子有学问,以下孩子坚决不能打,不然容易打出“仇人”来

一般来讲,孩子在犯了错误时,父母不要急着打。要先弄清孩子是因为什么而犯错,是因为态度问题故意犯错,还是经验不足而犯的错?比如一个孩子去厨房送碗,结果碗摔碎了。如果是三岁的孩子,那显然是因为孩子能力不足,没能端稳犯的错。但如果是七岁的孩子一边看手机一边漫不经心地端碗,那就是态度问题了。能力不足不能惩罚,这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毕竟孩子是在试错中一点点成长起来的。而态度问题则可以适当惩罚。

当然,在以“打”为手段惩罚孩子时,父母也要有所顾忌,因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打而不影响亲子关系。有些情况下,若是盲目打孩子,说不定打着打着,会打出一个仇人来。

什么情况下,孩子不能打?参考孩子的性格特质和家庭亲子关系两方面

本身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不能打

本身内向的孩子,因为性格上的原因,对“挨打”比较敏感。性格活泼开朗的孩子,比较“皮实”,打一顿也就过去了,以后该干啥还干啥。但性格内容、敏感的孩子,挨打后自己的情绪发泄渠道单一,容易将郁结的情绪闷在心里。时间长了不疏通,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打孩子有学问,以下孩子坚决不能打,不然容易打出“仇人”来

青春期的孩子不能打

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相对来说火气也更大,对事情的应激反应也大。电视剧和新闻中闹离家出走的孩子,多半是处于青春期。这个时候父母打孩子,很可能会伤了孩子的“面子”,导致孩子的过激行为。离家出走且不说,即便是执拗起来,因此拿学业赌气,后果父母也承担不起。

从小没跟爸妈在一起,亲子感情链接脆弱的孩子不能打

一朋友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住,上初中时才回父母家里。偏偏父母对她要求严格,动辄打骂,导致她现在视父母为陌生人,毕业后连家都不想回。

从小没跟父母住一起的孩子,从心理上讲,他受到了“被父母抛弃”的心理创伤,对父母的情感依赖没有那么强。父母将他接到身边后,需要加倍关心和呵护,才能将孩子的心暖热。这个时候打孩子,无疑是将孩子往外推,让本来就紧张的亲子关系进一步僵化。

打孩子有学问,以下孩子坚决不能打,不然容易打出“仇人”来

父母离异,进入重组家庭的孩子,不能被继父或继母打

人们常有一句话叫“亲娘打得,后娘打不得”,说的就是重组家庭中孩子和继父母之间的微妙关系。因为孩子和亲生父母之间一来有血缘关系,二来早年间通过养育建立起了很强的情感链接,这时候父母打孩子,孩子内心里对父母的爱和依赖还在,不会改变他们之间的关系。但继父母就不同。缺少了血缘关系和情感链接,继父母打孩子,只能被孩子认为是“不爱我”,心里会积攒下对继父母的怨恨,不利于家庭亲子关系。

你从小挨过打吗?在家里打过孩子吗?

-----------------------

关注【育儿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疫苗接种、疾病护理、成长发育,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除了原创漫画文章,我们还会给您定期奉上实用育儿生活小常识,让你用科学的方式轻松带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