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農業 秋後產業傳捷報】平壩向陽村:企業引領發展種植 百畝葛根喜獲豐收

10月30日,走進平壩鼓樓街道向陽村,晴空萬里,田地間滿是農戶們忙碌的身影,該村800畝葛根迎來了豐收時刻,在山間的環繞下,田地顯得格外鬱鬱蔥蔥,如同它的名字一樣這裡的景象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安順農業 秋後產業傳捷報】平壩向陽村:企業引領發展種植 百畝葛根喜獲豐收

向陽村這個曾經貧困的小山村,以種植傳統農業為主,村民們辛苦種植的農作物一年到頭收入甚微。如今,緊扣產業“八要素”,在農業產業革命的推動下,該村在2018年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種植了800畝葛根,產業的逐步擴大,讓村民走上致富增收的道路。

駐村第一書記鄭汝權樂呵著說到:“自從產業革命實施以來,我們向陽村發生了許多變化!“

 產業選擇讓向陽村種出致富產業

“向陽村真的變了很多。”原來種植的農作物單一,到現在的大規模種植,取得不錯成效,談及感受貧困戶周應秀說到。

曾經,向陽村沒有一個像樣的產業,農戶們沒有抱團發展的意識,大都單打獨鬥種植玉米等傳統農作物,一年到頭收入甚微,有著廣袤的土地,卻不能帶來致富。

“既然結構單一,不如換個思路,利用區位優勢,我們決定種植醫食兩用的葛根。”貴州寶仁生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劉華說到。


【安順農業 秋後產業傳捷報】平壩向陽村:企業引領發展種植 百畝葛根喜獲豐收

2018年至今,在農村產業革命的推動下,向陽村與公司合作,培育了藥食兩用的粉甘葛中藥材產業化基地,每畝產量可達5000至8000斤,畝產收益8000元以上,向陽村種植發展如火如荼,產業發展邁向致富增收的軌道。


【安順農業 秋後產業傳捷報】平壩向陽村:企業引領發展種植 百畝葛根喜獲豐收

“這些年,精準產業的選擇,使得向陽村從低效農作物向高效經濟作物轉變,讓農戶們嚐到了甜頭,都積極參與進來。”鄭汝權激動說到。

利益鏈接讓農戶抱團發展

“以前村民們種菜都是為了各自所需,現在有了公司的帶頭,將農戶組織起來,匯聚成我們向陽村的特色產業。”貴州寶仁生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劉華說

2017年11月,向陽村幫扶單位平壩區城管局引進貴州寶仁生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土地流轉1200畝。

“在家門口就能上班,照顧家裡老人小孩的同時,還能給家裡帶來補貼,對這份工作我非常滿意。”周應秀告訴記者,一開始農戶們不願意流轉土地,擔心自家土地流轉出去後要不回來,後來,在村支書王英俊和劉華的開導下,農戶們的心結才得以解開,現在,每年都有土地分紅,在這裡務工每個月能拿到大約3000元的工資。


【安順農業 秋後產業傳捷報】平壩向陽村:企業引領發展種植 百畝葛根喜獲豐收

據悉,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將收益百分之五利益鏈接貧困戶26戶200人。自投產以來,為務工人員發放工資210萬元,輻射帶動朝田、貓壩、城北村、樓街道辦事處開展種植,解決當地群眾務工2萬人次。

公司的成功種植經營,帶動了向陽村周邊的一批產業示範基地。在做好項目的同時,始終堅持帶動貧困戶脫貧,積極調整向陽村產業結構,農業項目可持續性發展,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效果。

有了公司的加入,村裡閒置的土地得到流轉,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公司加入後,投入了大量資金,助推產業發展的同時還幫助了向陽村貧困戶子女助學。”鄭汝權說

產銷對接做好才能保障利益

當天下午,在種植基地旁,劉華正在組織打包裝貨。“公司負責簽下訂單,基地種植的中藥材和蔬菜滯銷的情況就沒有發生過。”村民王玉笑著說到,今天發貨就有36000斤,全年發貨能達到150萬斤。

目前,公司以種植粉甘葛為主,採取多種經營的發展模式,以短養長良性循環。2018年由平壩區農業局牽頭引進3號吊瓜子在向陽村示範種植50畝,茄子種植20畝,小蔥種植30畝,刺黃瓜種植10畝,都採取訂單式種植,共計收入約65萬元。


【安順農業 秋後產業傳捷報】平壩向陽村:企業引領發展種植 百畝葛根喜獲豐收

為了進一步打開銷路,在平壩區農業農村局的指導及鼓樓街道辦黨工委的協調幫助下,向陽村葛根產業基地建起了加工廠房,目前,第一批加工生產機器也已經安裝完畢,並開始投產。

“加工成葛根茶、葛根營養素,每斤鮮葛根價錢能賣到20元,甚至更高。”劉華告訴記者,鮮葛根加工成葛根系列產品後,附加值也比原來提高了10倍。產品銷往廣州佛山、廣西騰縣、昆明中藥材市場等,銷路逐步打開。


【安順農業 秋後產業傳捷報】平壩向陽村:企業引領發展種植 百畝葛根喜獲豐收

在培育新業態促進產銷對接過程中,通過公司加工提升了農產品的商品率,同時著力推廣訂單生產,解決了農戶“種什麼、怎麼種、賣給誰”的問題,有效拓展了產銷市場,鞏固了產銷銜接。

”我們公司通過對市場進行調研以訂單式種植與兩廣相關企業簽下了訂單,明年將擴種400畝韭黃和1000畝香芋南瓜。“劉華說。

當天的小春陽照耀在向陽村土地上,村民們依舊辛勤勞作,對未來充滿信心,期待著來年的豐收時刻。

來源:天眼新聞(平壩區融媒體中心記者李朝虎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見習記者張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