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明白,二戰時期,美軍為什麼不直接攻打日本本土?

陝G嚮往陽光


歷史需要分析,現實不是遊戲,二戰期間美國當然想打日本本土,但那得具備相應的能力才是。

首先是美軍的力量問題,有些人把二戰美國想當然的賦予了一個“強大”的設定,然而當年的美國軍力排名並不高,常備軍力也少的可憐,裝備水平還不如英國,唯獨海軍方面能看得下去,但與日本海軍比起來卻也佔不到什麼優勢,許多老舊的艦船非常一般。

正是基於這種“美國軍力不算強”,以及美國國內慫頭耷腦的孤立主義思潮所示,日本人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對著美國下了硬刀子,結果反而死在美國人瘋狂爆炸的潛實力上。

但相對而言,戰爭前期的美國確實不具備很強的實力,這讓日本人做出了“幹掉太平洋艦隊、消滅菲律賓美軍”即可萬事大吉的戰略,在美國真正爆發出戰爭潛力之前,他們拿什麼打日本本土?要真有那能力,菲律賓的殖民地就不會丟了。

之所以日本要去轟炸珍珠港,並不是因為日軍的主攻方向在太平洋中間,太平洋只是日軍的分段阻擊區,他們真正的目的是南洋的美、英、荷殖民地豐富的石油資源。

為了獲得東南亞的資源,山本五十六擬定了對美作戰計劃,大致戰略是這樣的:由南雲忠一帶領航母艦隊消滅珍珠港的美太平洋艦隊,然後同一時間陸軍進行亞太作戰,奪取美、英、荷的殖民地,繼而日軍迅速利用這裡的資源恢復力量,而太平洋上日軍則依託島嶼節點和航空兵作戰,阻擋來救場的美軍艦隊,為後方贏得發展的時間,最後一舉進行決戰。

山本五十六的戰略前期貫徹的很好,太平洋艦隊被打爛的美軍,一時之間根本沒有能力再去進攻日本,反而被日軍壓著打。而南洋地區也很快陷入了日軍的掌心,開始為日本提供戰爭血液。南洋英、荷、澳的殖民地艦隊也在日軍的打擊下很快潰散,英國當時甚至組織了兩次帶有航母、戰列的“Z艦隊”,都讓日軍輕易消滅了。

你看,太平洋戰爭前期的局勢對盟軍很不利,美軍連扛下來都難,哪裡還能反攻日本本土?如果沒有“企業號”等幾艘倖存的航母扛過了最艱難的一年,太平洋戰爭美國很可能真的會打輸,即便他們具有捲土重來的工業實力,在戰略上也會陷於困局。

等戰爭進行到中間階段,美軍仍然無法直接派出艦隊去遠洋攻擊日本,太平洋過於寬廣,即便從阿拉斯加出發,一支橫跨海洋的部隊去貿然進攻對方守衛森嚴的本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搞不好就成了賠本買賣。所以美軍在回過神之後,並沒有直接進攻日本本土,而是採取了“跳島作戰,剪除日軍戰略優勢;圍攻南洋,扼殺日軍戰爭能力”的戰略。

消滅了太平洋上的島嶼,這些地方就會變成美軍的前進基地,順帶還能幹掉日軍大量的有生兵力。而破壞了南洋地區日軍的“收成”,那麼日本又會回到資源短缺的問題上來。最後當日軍越來越弱,美軍越來越強的時候,再召集英、中、蘇、澳等盟友圍毆日本,對方哪還能有還手之力?

很快美軍就依靠搶奪的島嶼以及澳大利亞控制了戰略優勢,日本的本島暫時被丟到一邊,而南洋的日軍則成了被包圍的大餃子,前有斯里蘭卡的英軍堵門,後有太平洋一線的美軍收口,日軍大量精銳和國力最後都活活耗在了這個大口袋陣裡。以至於到戰爭末期,日本本島已經失去了任何反攻能力,成了待宰的豬,天天讓美軍戰機圍著轟炸。


從後期的沖繩戰役、硫磺島等都可以看到,急於求成的攻擊日本本土是不現實的,那樣將很難掌握戰略的動向,還很容易翻車。美軍的絞殺策略是正確的,他們沒有急於求成的想來個“一擊必殺”,而是實打實的面對著日軍的攻略,最後將日本一步步掐死。


王司徒軍武百科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生鵬正。

對於這個問題,美軍為什麼不直接攻打日本本土,說白了就是美國人的國家理念,包括到現在,一個美國人多值錢啊~美國不敢打日本領土,就是怕有巨大的犧牲,再加上日本人玩命,美國得死多少美國兵,才能佔領日本?再加上日本打急眼了,號稱什麼“一億國民總玉碎”把美國人嚇到了!俗話說:“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所以這也是美國不敢的2登陸日本的原因,所以後邊美國才投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
(日本總動員)

美國企圖對日本進行登陸戰進行戰損評估,嚇到美國使用原子彈

美國進行過評估,美國曾發動過“沖繩島戰役”美國此次戰役雖然勝利,卻讓美國付出慘烈代價,一個沖繩島就讓美軍死傷七萬多人……經過評估,如何完全佔領日本的話,美國至少會損失幾百萬……這個數字嚇到了美國本部,不得已再想別的辦法,巧合的是剛好原子彈發明成功了……後果日本可想而知。
(日本動員)

原來美國想要依靠蘇聯的,說白了就是想讓蘇聯送人頭,自己撿現成的,說實話,如果要讓蘇聯進攻日本,我估計現在都已經沒有日本這個國家了~沒等到進攻本土,日本國內就已經被人種蘑菇蛋(原子彈)了~所以就避免了盟軍的大量傷亡。


(被美國原子彈炸成渣的廣島)

我是鵬正!如果喜歡我的回答的話,就給我點一個關注吧~麼麼噠!

謝謝~


鵬正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因為日本本土有比較頑強的防禦能力。

之前的硫磺島戰役,美軍為了佔領彈丸之地的小島,付出了6,821陣亡、21,865人負傷的重大代價。

自然,而日軍全軍覆沒,22,703人陣亡、1,083人投降。

而隨後的沖繩戰役歷時3個多月,美軍傷亡高達7.5萬人,損失飛機763架,艦艇404艘,坦克372輛。

日軍傷亡11萬人,被俘9000人。島上平民死亡超過10萬人。

無論硫磺島還是沖繩,就面積來說是不能和日本本土相比的,日軍防禦兵力也有限。

硫磺島直郵萬多人,沖繩也不過12萬人。

然而,日本在本土的兵力雄厚。

日本自1945年初開始,在本土先後進行了四次擴軍動員。

至7月底,也就是沖繩戰役慘敗時,在日本本土除原有的和從關東軍調回的21個步兵師團、兩個坦克師團外,又新組建了42個步兵師團、4個高炮師團、7個獨立坦克旅團,陸海軍總兵力約370萬人。

大家看清楚,是370萬,不是37萬。

而日本當時雖然受到資源封鎖導致匱乏,但最低程度進行幾個月的本土決戰還是沒有問題的。

另外,日本的地形對於進攻一方是比較不利的。

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和丘陵佔總面積的71%,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

這種地形相當複雜,如果修建堅固工事利用山地進行死守,是非常難以擊破的。

盟軍在意大利北部山地作戰就非常不利,直到德國投降這裡的德軍仍然在頑抗。

況且,當時日軍已經殺紅了眼。

僅僅組織神風敢死隊做自殺性攻擊,就死亡了4000多年輕人。

如果美軍攻擊日本本土,這些日本年輕人只會更瘋狂,甚至出現全民皆兵的情況。

當時美軍認為佔領日本本土,最低程度要傷亡100萬人。

這麼重大的傷亡,是美軍不願意承受的。

所以,扔原子彈也就是必須的。


薩沙


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兩顆原子彈,而這兩顆原子彈的造價並不便宜,對於美國這樣一個經濟大國來說也是一筆非常龐大的開支。但為什麼美國當時沒有直接登陸日本本土攻打呢?

其實美國也曾有過這個想法,可當時的日本士兵在二戰期間非常瘋狂,最主要的是受軍國主義教育和武士道的影響,讓這些日本兵不畏死。

再者就是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在日本海域周邊都有成千上萬的日本士兵把守著。在日本眾多港口都是日本操練軍隊的地方,其實想要進入日本海域也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美軍在塞班島,硫磺島,瓜島等戰役中雖然獲勝。但損失也不小。當時日本把大部分兵力撤回國內,準備同盟軍血戰到底。甚至日本還武裝了小孩婦女,準備全民作死,這就讓美軍很頭疼了,如果直接登陸,會給美軍造成重大傷亡,而且更要命的還不是這裡,因為如果硬打,日本還是一樣會完蛋,重要的問題是蘇聯。

蘇聯此時即將攻打柏林,德國是二戰軸心國的老大,一旦德國先投降,歷史就會把主要功勞記在蘇聯人頭上,而且蘇聯的地位跟勢力也將得到加大鞏固擴充,這是美國絕對不能允許的。

所以,當時美國國會一致認為,要儘快讓日本投降,於是美國放棄登陸日本,轉而投放原子彈,震懾日本,從而加速了日本的戰敗。






戀戀紅塵714


別人又不是沒打算,而是進攻本土也要做準備的啊。再說戰爭是為政治目的服務,能讓鬼子無條件投降,打斷脊樑骨,扶持一條東亞第一島鏈的狗怎麼也比自損八百的攻打本島來的划算吧~


你這麼想,1945年4月到6月的沖繩島戰役打了三個多月,美軍死了兩萬人,傷了五萬多。日本沖繩的軍民加起來死了超過20萬。雖然換人頭方面確實美軍佔優,但打日本本島這類一億人口的地方還得付出多少代價誰都說不準,死個百萬都正常,這還不算傷的,這是美軍沒法承受的代價。

而且美軍當年確實制定了攻打日本本土的沒落行動(Opertaion downfall),計劃於1945年10月攻佔九州地區並建立機場,1946年3月則攻擊東京地區

整個行動參與人數超過600萬,這一系列的部署、軍備、後勤是不是也得先準備起來?而兩顆原子彈就能達到政治目的,為啥非得硬剛?


瘋狗的輕武


日本對美國的珍珠港偷襲成功,僅僅是戰術上的勝利,從戰略層面上來說,日本是失敗的,因為日本並沒有從根本上徹底摧毀珍珠港美軍的油庫和彈藥庫,使之美國很快在短時間內修復好被擊傷擊沉的各種艦船,投入到對日本的打擊。

日本的偷襲妄動,促使美國向法西斯宣戰,並且調動國內的兵員艦船戰機投入到歐洲戰場並封鎖打擊太平洋島嶼及南亞各國日本的佔領區。這是德國不願看到的既成事實。

日本的國民被天皇及軍方灌輸軍國主義思想,洗腦後的日本國民以十倍的瘋狂為侵略戰爭出工出力,家家都是武器零件作坊,為軍方生產製造武器真是作到了夜以繼日的地步,小小的彈丸島國處處瀰漫著塵嘯鼓譟的好戰氣息,島的四周建起了龐大的防空網,日本募招大量的兵員固守孤島。

在不熟悉日本的地形地貌,僅憑空中偵察拍攝的照片作參考,在陸上強行攻佔日本必將付出沉痛的代價和人員傷亡,萬一日本從南亞各國或中國戰區調回兵力艦隊及空軍對美軍實行反包圍,戰局將對美國十分不利,遠在歐洲的英法也鞭長莫及,美國也確實不敢下此賭注,何況當時的日本擁有龐大的航母編隊及軍力能和美國較量一番。

從戰略意義上考慮,德國是最大的敵人,且英法蘇招架不住德國的進攻,萬一同盟國失敗,德國必將聯手日本打擊美國,只有聯合起來先打垮德國,日本就是任意宰割的畜牲。

歐戰結束後,美國全力騰出手打擊日本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和班塞島,關島的軍事基地和南亞各國的日軍,蘇聯在出兵中國東北全殲日本關東軍,佔領日本北方四島,配合美國斷絕日本內外聯繫和戰略物資的海上交通線,使日本成為真正意義的孤島,最後在收拾日本。

復仇的時機成熟,在歐洲完成了對德國的殲滅後,只剩下日本還作負隅頑抗,美國動用戰機對日本實施轟炸,因當時戰機作戰半徑小,載彈量也少,飛行高度在日本本土上的防空高炮射程之內,後期動用飛萬米高空續航時間長能長途奔襲的B29實施對日本東京及軍工企業區的輪番轟炸後,返回基地或中國戰區的機場補充彈藥。此時的日本作最後的掙扎,“一億玉碎計劃“出籠,從孩童到老翁全身武裝誓與美軍在登陸本土作肉搏一戰。

美國考慮到如登陸強攻日本,損失百萬士兵的性命換取勝利代價也太高了,權衡再三,總統下令向日本空投原子彈,徹底打垮日本。B29攜帶原子彈飛抵日本上空,按預定的目標向廣島投下了唯一一次用予實戰的原子彈,蘑菇雲升起,日本宣佈終戰。至此盟國取得了二戰的勝利。


多彩水鄉醉美古敢


日本人如果再不投降,下一步美軍就要進攻日本本土了,進攻沖繩的作戰計劃代號叫做冰山,意思就是現在投入沖繩戰役的美軍只不過是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一角,真正強大的實力將在進攻日本本土時全部顯露出來。
借狗兄的一張照片,就是奧林匹斯計劃的示意圖。
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登陸作戰中,越是靠近日本,日軍的抵抗越頑強。

美國在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在如何最終擊敗日本的問題上,曾經是準備了幾個措施,包括對日本進行戰略轟炸,用潛艇封鎖日本的海運通道也就是飢餓計劃,使用原子彈轟炸日本,進攻日本本土,使用中國軍隊進攻大陸上的日軍等等幾條措施,最後這幾條除了進攻日本本土,還有由於中國軍隊在日軍一號作戰中潰不成軍,美國用恢復沙俄在中國東北的利益作為代價,使蘇軍出兵消滅日軍在大陸的軍事力量以外,其他各個措施全都用上了,如果日本在捱了2顆原子彈以後還不投降,那麼下一步就是美軍進攻日本本土,作戰計劃的代號好像叫做奧林匹斯計劃。
美國人在登陸以前,已經把日本燒了一遍了。


日本聯合艦隊是登陸日本的最大障礙。

對於登陸作戰來說,如果想要進攻日本本土,首先就要消滅日本聯合艦隊,使美軍的登陸艦隊和後續的運輸艦隊不再受到日本聯合艦隊的威脅,能夠源源不斷的把各種物資和登陸兵輸送上陸,而且最好是首先能夠在日本列島的附近佔領一個相對小一點,日軍設防不那麼嚴密的小島,作為前進基地,一方面是作為陸基航空兵的基地,掩護支援登陸部隊的作戰,還有就是這個小島是作為一個登陸艦隊的錨地,就像沖繩戰役中慶良間列島一樣。


諾曼底登陸是戰爭史上規模空前絕後的登陸作戰,如果是日本不投降,那麼登陸日本本土的奧林匹斯計劃毫無疑問會超越霸王行動的。

而美軍在消滅日本聯合艦隊以前是不敢冒著後路被切斷的風險去直接進攻日本本土的,出動飛機把日本列島燒一遍是一回事,而把兵派上去就是另一回事了,那種在珍珠港事變以後直接出兵攻打日本本土的方案,不是沒有過,但是這個方案是第一個被否決的,這個計劃完全不具備可操作性,只有在消滅了日本聯合艦隊以後,美軍才具備進攻日本本土的能力。


有痰


日本的恥感文化使民眾具有極強的榮譽感和超強的自律能力,而美國人屬於罪感文化,兩國文化高度大致相當,所以衍生出的社會高度也基本一致,這就意味著兩虎相爭,結局必然慘烈,這就需要計算戰爭成本了。再說了,戰爭跟打架一樣,屬於最低等的競爭方式,科技輸出,金融戰才是王道。


我是董新文


你是說太平洋戰爭的前期還是後期,前期的美國還沒有這個能力進攻日本本土,畢竟日本還有海軍和空軍,都是非常強大的。後期的話,要是進攻本土會死很多的人,畢竟是登陸作戰,而且還不是小島。所以用了所謂蛙跳戰術,逐島進攻。最後用了原子彈。


Song_ww0928


電影看多了吧,當時真的是夠不著呀。太平洋作戰的目的就是要獲得戰略優勢,將日本納入兵力和火力可及的範圍內。然後,當這個戰略目標實現之後,美帝精算了一下,覺得不值得動日本本土了,就丟了兩顆蛋蛋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