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一世与奥斯曼苏丹通信17年,英国成为强大、富有的国家

15世纪至16世纪,欧洲迈入近代时期。初期,英格兰还是一个偏于一隅的小岛国,在当时的欧洲政治舞台上毫不起眼。因终身未嫁而被称为“童贞女王”的伊丽莎白一世却彻底改变了英格兰的命运。

当时欧洲较为强权的是统治着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多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和势力范围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扩张,阻断了欧洲与东方的贸易,像英格兰这样的小国日子并不好过。

伊丽莎白一世与奥斯曼苏丹通信17年,英国成为强大、富有的国家

伊丽莎白一世接手王位时,英格兰不论是宗教、政治,还是军事、经济方面,情况都不容乐观。

读过欧洲历史的朋友可能知道,伊丽莎白一世的父亲亨利八世,最广为人知的是他的六段惊世骇俗的婚姻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英国宗教改革。

当时英国每年需要向罗马教廷缴纳大笔的税款,无论君主还是普通教徒的婚姻也必须遵守天主教的教规。亨利八世为了生育男性继承人,在有了新欢之后决绝地要违反天主教教规与第一任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于是彻底脱离了罗马教廷,在英国国内扶持新教,英国的特立独行使得它被孤立。亨利八世留给继任者的是,对外与法国战争多年、对内粮食欠收,贸易下滑,外债30万英镑的烂摊子。

当然亨利八世千方百计地想要一个儿子来继承王位,却怎么也没想到,真正开启并缔造英国黄金时代的却是一度被自己宣布为私生女的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一世与奥斯曼苏丹通信17年,英国成为强大、富有的国家

亨利八世死后,爱德华和玛丽统治英国的时间都不长。伊丽莎白继位时,英国可谓内忧外患,在经济上一穷二白,欠下大笔外债。而宗教文化方面,受到罗马天主教的排斥,被视为异端,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法国、西班牙的军事打击。

在英国作家杰里•布罗顿的《女王与苏丹》一书当中,真实地再现了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格兰与奥斯曼帝国缔结联盟,对抗西班牙,英—奥在经济贸易方面交流合作的故事。

伊丽莎白作为一国君主,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魄力。宗教方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以摆脱天主教的影响和控制;军事方面以弱小抵御强大的西班牙,屡战屡胜;在商业贸易方面与摩洛哥、土耳其达成条约,相互合作,货物贸易来往其间,同时也带来了文化方面的交流、渗透与融合。

作为统治者、管理者,伊丽莎白是一位英明的国王,在选用人才方面可以说非常有智慧与谋略。在《女王与苏丹》一书当中,详实地描述了伊丽莎白时期,两位商人在英国开拓伊斯兰国家的贸易往来中所做出的卓著功勋。其中一位是绸布商人安东尼·詹金森,还有一位是诺福克商人威廉•哈本。

足智多谋的詹金森

1559年西班牙和法国结束了数十年的冲突,齐心协力对付英国。此时刚刚加冕为女王的伊丽莎白不得不避开这些天主教国家,在东北航道上开拓新市场。但当时人才紧缺,绸布商人安东尼·詹金森进入了伊丽莎白的视线。詹金森当时还在俄国管理着伊丽莎白的姐姐玛丽一世于1554年批准,由伦敦商人们建立的莫斯科公司,负责俄国、中亚、波斯一带的贸易。

詹金森年少做学徒时就曾游历各国。早在1553年,英、奥尚未建交,24岁的詹金森就已经觐见了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大帝,并且获得了苏丹本人签署的,通常只授予国家元首们的正式贸易特权,詹金森可以在奥斯曼帝国境内任何地方装卸他的货物,并且不用缴纳任何关税或通行费。实事上当时詹金森既没有外交凭证,也不会说土耳其语,却能够受到苏丹如此厚待,不得不令人佩服他的交际能力。

伊丽莎白一世与奥斯曼苏丹通信17年,英国成为强大、富有的国家

1560年詹金森回到伦敦,他认为英国可以利用波斯地区穆斯林之间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冲突,通过波斯湾打开商业通道,必将给英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伊丽莎白于是大胆任用这个足智多谋的商人,支持詹金林通过俄国前往波斯进行贸易商谈。詹金森最终在俄国伊凡大帝那里获得了贸易特权,在接下来的20年里,英国与俄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贸易协定。詹金森不仅成为了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家之一,也为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英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一位驻奥斯曼宫廷大使哈本

事实上多年来,伊丽莎白心心念念的是与摩洛哥和奥斯曼帝国联盟,借此牵制西班牙和法国对自己的不断打击与压制。西班牙、法国都将英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英国与摩洛哥之间的联盟之路并不顺利。

1578年,伊丽莎白听取了自己最信任的顾问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的建议,选择一个合适的人,带着女王给苏丹的亲笔信前往君士坦丁堡并且常驻,谋求长期的贸易特权。以王室的名义派驻,但一切的费用由伦敦商人来支付,伊丽莎白的精明可见一斑,如同《女王与苏丹》作者杰里•布罗顿所说“以最低的财政投资获得最大的外交回报”。

伊丽莎白一世与奥斯曼苏丹通信17年,英国成为强大、富有的国家

这个人选是谁呢?他就是来自诺福克的新教商人威廉·哈本。1582年哈本成为第一位驻奥斯曼宫廷大使。

哈本取得奥斯曼宫廷信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今天我们从史书上读来觉得是云淡风轻,事实上,奥斯曼帝国可是当时最伟大的帝国之一,欧洲其他天主教国家在君士坦丁堡都派驻了代表,显然,新教是极不受欢迎的,所以哈本觐见苏丹穆拉德的过程颇费了一些周折。

哈本也不负重望,在他的努力下,伊丽莎白女王与奥斯曼苏丹开启了长达17年的通信交流。在两个人的信件来往中,不仅有关于商业贸易的协商,还涉及到两国海上商船间的纷争。实际上伊丽莎白时期,英国有不少商船在海上打劫其他国家的船只,而女王对这种海盗行为是默许的,毕竟当时的英格兰政府真的太穷了,国库空虚,只要能够增进税收,伊丽莎白对于钱的来源是没有什么顾忌的。

在政治与商业竞争中,只有利益的权衡与博弈。哈本的智慧,比起詹金森来毫不逊色。在君士坦丁堡期间,即使在法国等其他各国外交官的阻挠、压制之下,哈本也能够游刃有余地周旋于奥斯曼宫廷,甚至还想办法离间法兰西与西班牙。

哈本的表现没有让伊丽莎白失望。1580年英—奥条约签署,英国获得在奥斯曼帝国领土上完全的通商权,并且在此后持续三百多年,直至1923年奥斯曼帝国崩溃。

伊丽莎白一世与奥斯曼苏丹通信17年,英国成为强大、富有的国家

在哈本担任驻奥斯曼大使期间,英—奥联盟进入鼎盛时期,相互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开启了英国君主专制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并且丽莎白时期与伊斯兰世界的贸易来往也给英格兰带来了其他方面的变化。商业来往使得宗教文化从矛盾、敌对到求同存异。同时英国的文艺复兴也进入鼎盛时期,商贸合作也带来了文化的渗透与融合,文学艺术得到大力发展,尤其是戏剧艺术的发展进入空间的繁盛,诞生了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甚至伊丽莎白本人也从事写作和翻译。

尽管在伊丽莎白统治后期,长年的战争、饥荒、官僚腐败让都铎王朝最终在丽莎白这里消亡,但在英国的历史上,丽莎白为英格兰的统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使得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