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旗下品駿快遞業務,或將出售給順豐?

“雙十一”大戰在即,唯品會(VIPS.US)旗下品駿快遞業務卻被傳出將會出售給順豐快遞。

唯品會旗下品駿快遞業務,或將出售給順豐?

對此,唯品會、順豐方面均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沒有收到相關消息”。不過,記者從一位知情人士處獲悉,目前雙方已經達成初步意向,之後唯品會將解散旗下的快遞公司,唯品會的快遞件也將由順豐配送。此外,記者還從廣州、北京、福州、雲浮等地的多個品駿快遞點了解到,部分地區品駿快遞點已經暫停攬收跨省快遞業務。

實際上,近兩年來唯品會頻繁調整,先是京東、騰訊入股,之後迴歸品牌特賣,今年還大舉進軍線下杉杉奧萊。今年9月,唯品會斥資逾1億美元拿下75%股權的明星美妝電商平臺樂蜂網也宣佈關停。如今,曾經“三駕馬車”之一的品駿快遞又傳出將出售給順豐。

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認為,這一系列的動作與唯品會的聚焦有關,唯品會之前做很多的擴張,物流也非常重,但並不是很成功,如果聚焦核心業務,唯品會的股價也可能會提振起來。

唯品會旗下品駿快遞業務,或將出售給順豐?

01暫停攬收跨省快遞

近幾日,關於品駿快遞業務去向的話題,是部分一線快遞員討論最多的內容。他們對此並不避諱,甚至開始自發組織一些微信群討論遣散賠償話題。

一位品駿快遞員表示,並不知悉順豐收購品駿的事情,但公司並不迴避關於順豐收購的事情。

另外,有品駿快遞員爆料稱,有的站點已經收到通知,後續不再考慮續租。知情人士提供的信息顯示,10月15日之後到期站點不再安排續簽,付款方式改為月付,12月及之後到期站點不再安排續簽,停止租賃。

值得注意的是,本報記者從廣州、北京、福州、雲浮等地的多個品駿物流快遞點了解到,多地品駿物流快遞點已經暫停攬收跨省快遞業務。而今年8月,品駿快遞還稱,截至今年7月,社會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9%。如若停攬跨省快遞業務,意味著正在迅猛增長的品駿快遞社會化業務將受到影響。

有品駿快遞配送員表示,“公司目前正在調整,不接受跨省派件。”此外,多位品駿快遞配送員則反映稱,接到公司通知,停攬跨省快遞業務是為了備戰“雙十一”。但不少員工認為,這並不符合常理。一位廣州品駿快遞配送員表示,之前的“雙十一”,品駿快遞並未出現這樣的情況。

“少收了快遞就是少賺錢,有些件還不能轉發‘四通一達’。”一位品駿快遞配送員向記者抱怨,物流社會化業務,接社會件就是要獲取客戶,取得用戶的信任與復購,

唯品會旗下品駿快遞業務,或將出售給順豐?

02瘦身品駿做減法?

據瞭解,品駿快遞成立於2013年,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品駿通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為其唯一股東,該公司背後,沈亞持股達到65%,另一名唯品會的創始人洪曉波持股35%。品駿快遞官網信息顯示,其是唯品會全資控股的一家直營快遞公司。

2017年5月,唯品會宣佈重組物流業務,品駿快遞獲得快遞經營許可。在2017年唯品會的戰略規劃裡,電商、金融、物流曾被稱作是“三駕馬車”

關於第三駕馬車——物流,唯品會模仿京東自建品駿快遞,採用全直營,不加盟管理模式。

唯品會對品駿快遞可謂傾以巨力,在過去兩年中均有大筆資金用於品駿快遞的擴張。目前,品駿快遞已在華南、華北、西南、華中、華東、東北地區設立六大物流倉儲中心,總面積超過290萬平方米;此外,在海外佈局方面,目前唯品會在東京、首爾等地共有9個海外倉,合計倉儲面積59000平方米。截至2018年12月,品駿快遞全國設有31個省公司,直營站點超4500個,快遞員超30000人,配送範圍達到縣、鄉、鎮、村一級,日配送能力可達500萬單,為客戶提供極速達、當日達、次日達等多項時效產品。

今年8月15日,品駿快遞宣佈,截至今年7月,品駿快遞已經實現連續22個季度盈利,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1%,社會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9%,線上快遞業務單量同比增長840%,全國直營站點數量同比增長46%。與此同時,品駿快遞今年上半年所有業務單元、省公司無一虧損,均實現盈利,2019年上半年盈利已超過2018年全年水平。

另一方面,對於唯品會來說,品駿快遞還帶來了物流重資產的“包袱”,履約費用已經成為其總運營支出的一大筆花費。財報顯示,近兩年來履約費用率(履約費用/總營收)基本在9%左右。而對比同樣是自建物流體系的京東,在京東公佈的2019年Q2財報中,履約費用率為6%。

為了控制履約成本,唯品會早就對品駿快遞做了“減法”。從2019年年初起,唯品會開始實施快遞外包JITX計劃,以社會化物流取代部分品駿快遞承擔唯品會快遞業務。今年6月,唯品會已經把全國範圍內40%的訂單外包給韻達。唯品會認為,社會化物流具備速度快、成本低的優勢,隨著JITX計劃效果逐步顯現,唯品會將大規模縮減運營成本,淨利潤進一步提升。

唯品會旗下品駿快遞業務,或將出售給順豐?

03不得已的轉型?

事實上,在唯品會2017年既定的“三駕馬車”中,金融業務的佈局效果也不是很好。據唯品會2017年財報顯示,其互聯網金融業務淨收入2.5億元,計提壞賬1.2億元。唯品會方面表示,在金融產品提供信貸服務的過程中,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項及預付款項不斷增加,導致壞賬風險變大。唯品會曾宣佈要拆分互聯網金融業務,但在後續財報中並未有進一步的披露。

也正是在2017年,唯品會試圖撕掉特賣標籤,從“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轉型到“全球精選,正品特賣”,然而這一動作似乎並未給唯品會帶來更多的“驚喜”。之後的2018年年中,唯品會又將戰略調整迴歸特賣,聚焦核心服飾品類,先後推出了諸如“唯品快搶”“最後瘋搶”等折扣特賣頻道,還上線了“唯品倉”APP。

迴歸特賣,更加聚焦核心業務也讓唯品會嚐到了甜頭。從財報數據來看,唯品會2019年第二季度營收增長9.67%,毛利潤達51億元,相比於去年同期的40億元,增長25.9%;實現淨收入227.44億元,同比增長9.7%;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8.14億元,高於市場預期的5.07億元,較去年同期6.82億元增長19.3%。

從上述財報數據看,唯品會營收增速低於淨利潤增速,或許意味著其利潤增長更多地來自節流,包括履約費用、市場營銷費用等開支被控制在較低水平,再加上部分品類從自營轉為第三方,公司毛利率得到提升。

今年二季度,唯品會的履約費用佔淨收入總額比例為9.7%,高於2018年同期的9.1%。唯品會方面表示,履約費用佔比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涉及施工過程中地面沉降而衝減肇慶倉庫相關資產2.755億元,扣除這一因素,二季度公司履約費用佔比為8.5%。

唯品會方面稱,履約費用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今年起實施快遞外包JITX計劃,社會化物流取代部分品駿快遞承擔的唯品會快遞業務,這一計劃預計將大規模縮減運營成本,促進淨利潤進一步提升。

在多數電商專家看來,如果唯品會捨棄品駿快遞並不是什麼壞事。從股市表現上來看,唯品會股價在10月25日大漲了14%。

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告訴記者,過去電商企業自建物流是因為當時的環境不好,電商行業剛剛起步,物流並不能支持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為了提升用戶體驗,像凡客誠品、京東、唯品會都自建物流。然而過了十多年,專業物流公司發展迅速,運送價格還更實惠,也就出現了電商企業遭受物流壓力而拋售快遞業務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