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讓你的作文“文采飛揚”

孔子說過:“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意思是說,如果文章的語言沒有文采,是不可能廣泛流傳的。縱觀近年來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評分標準,“有文采”,可以說是各省市對中考作文的共同評判要求。那麼什麼樣的文章才算是有文采呢?語文老師們普遍認為,有文采的作文必須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於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意蘊。“有文采”是在“語言通順”基礎上提出的一個更高的標準,它要求學生有較高的語言駕馭能力,語言有特色,有一定的文學性,能給人語言上的美感和享受。

如何有意識地進行作文的語言訓練,讓文章文采飛揚呢?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歸納了以下四招,可以幫助同學們寫出“文采飛揚”的文章來。

第一招,廣泛積累動詞、形容詞和成語。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做到有文采,就應有豐富的詞語做基礎,做到用詞恰切,詞語生動。如果沒有一定的詞彙量,就很難寫出富有文采的文章。比如,讀過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作品的人,都對其語言的生動形象讚不絕口,佩服不已。有人曾經統計過,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共使用過兩萬多個詞彙,而我們一般人的詞彙量可能只有兩三千個。可見,擁有大量的詞語儲備,是莎士比亞作品語言生動形象的重要原因。

再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一段文字,“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這段文字中加點的動詞和形容詞運用的非常準確,寫出了夏天的百草園草木蔥蘢,色彩斑斕,昆蟲鳴唱,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堪稱膾炙人口,給讀者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一般來說,“用詞貼切”主要靠用好動詞、形容詞以增強形象性,同時也表現在恰到好處地運用成語上。比如課文《聞一多學生的說和做》是一篇以記敘為主的散文,其中不少語句運用了成語,如“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這個句子就連用了兩個成語“兀兀窮年”和“瀝盡心血”,使文章顯得言簡義豐,氣勢流暢,音調鏗鏘,感情濃烈,給人以強烈的感染。

由以上幾個例子可以看出,平時廣泛積累動詞、形容詞和成語,寫作時準確運用這些詞彙,是讓文章變得“有文采”的最重要方法。

第二招,靈活運用多種句式,使文章語言搖曳多姿。

寫作時要善於根據抒發感情、突出主題和寫作內容的需要,恰當靈活地選用不同的句式,以變換節奏,使語言抑揚有致,波瀾起伏,讓文章文采飛揚。常見的句式除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四種外,還有肯定句和否定句,主動句和被動句,長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等,這些句式的恰當運用,對於表情達意都大有好處。從句子長短的角度說,長句嚴謹周密,短句簡潔明快,獨詞句鮮明突出;從句式的角度講,感嘆句便於抒情,反問句能加重強調,設問句式可提出重要的問題,以引起讀者的注意。文章中能綜合運用多種句式,語言就會大放異彩。

例如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中寫道“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在這裡,作者連用兩個雙重否定句,極其有力的強調了無一例外,每個人都佩服,每個人都感動的事實,這比一般的陳述句顯得更斬釘截鐵、不可動搖。

再如考場作文《面對困難,我怎能低頭》的兩段文字,“一次次考試的失敗,一次次無聲的嘆息,似乎已讓我窒息。縱然我躊躇滿志,有著齊天雄心,有著滿腔熱血,為何現實還是如此殘酷?我開始慢慢心碎,慢慢後悔,慢慢流淚,似乎已在慢慢墜入深淵,慢慢沉入黑暗。難道就這樣低頭?這樣認輸?這是我嗎?——真的,這是我嗎?我怎麼這樣?昔日那個真正的我哪去了?自信、堅毅哪去了?我開始回首,開始反省,開始覺醒。我知道:我決不是這樣一個自甘墮落的人,面對困難,我決不會低頭;身處逆境,我決不半途而廢!老師的教誨,同學的榜樣,使我開始明白:生活僅僅靠壯志、靠雄心、靠熱血是不夠的;還必須靠堅硬的骨頭、堅定的信念、堅持不懈的付出。”這兩段文章句式靈活,整散結合、長短參差。尤其是各種語氣的靈巧搭配,有陳述,有疑問(包括反問、設問)、有感嘆,很好的表達了作者的複雜變化的心情,也很好的深入的論說了道理,表現力強,文采斐然。

第三招,運用修辭,講究神韻。

有人說:“修辭是作文的魔水。”根據表達的需要,靈活、恰當的運用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修辭方法,可以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從歷年眾多的中考高分作文來看,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是增強文章文采的最為有效的方法。對偶句鏗鏘凝練,反覆句餘韻悠然,反問句引人深思,排比句氣勢磅礴,比喻句式則可使內容的表達更形象、更有文采、更有意蘊。巧妙運用修辭,可以以虛代實,以事代情,使文章魅力四射,光彩照人,產生神韻之效,迅速吸引讀者。

比如 朱自清先生在《春》中描寫春花的一段文字,“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裡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段文字就靈活運用了多種句式,有長句,有短句;有比喻句,也有擬人句,還有排比句,使文章語言搖曳多姿,文采盡現。

又如一位考生在作文《關心》中寫到:“倘若世界是一個小屋,關心就是溫暖小屋中的火爐;倘若世界是一艘航船,關心就是茫茫大海上的明燈;倘若世界是一幅油畫,關心就是它上面的絢麗色彩”。這段句子中考生用清新的比喻將抽象的“關心”詮釋的生動、形象,而運用排比則增添了文章的啟示,強化了“關心”的內涵。考生綜合運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語言既氣勢磅礴,又輕盈空靈,富有詩意,讀起來琅琅上口,聽起來如珠落玉盤,餘音繞樑。

第四招,旁徵博引,增強文采。

旁徵博引指說話、寫文章引用古今中外的各種典籍、資料、名人事例、名言、詩詞名句等材料作為依據或例證,是一種能使文章厚重、亮麗的好方法。旁徵博引既可以增強說服力,使文章內容充實,也可以顯示同學們的人文素養,更可以增強文采。

如《懷疑與學問》一文的開頭引用程頤的名言“學者先要會疑”和張載的名言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亮出中心論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又使語言具有文采。

再如滿分作文《勇氣》:“什麼是勇氣?勇氣就是古希臘英雄泅渡海峽時堅定的意志;勇氣就是古羅馬角鬥士與猛獸博鬥時大無畏的精神;勇氣就是被圍困三載的莫斯科城人民不屈的信念;勇氣就是“海空戰士”王偉同志為國捐軀的豪情……布魯諾是勇敢的,因為他擁有為真理獻身的勇氣;貝多芬是勇敢的,因為他擁有挑戰命運的勇氣;屈原是勇敢的,因為他擁有為國投江的勇氣;戚繼光是勇敢的,因為他擁有上陣殺敵的勇氣。”這段文字舉例援古引今,旁徵博引,中外名人與歷史典故順手拈來,既體現了作者較深厚的文化素養,又使文章文采斐然,使讀者閱後頓時眼前一亮!

“不怕千招會,只怕四招熟”!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只要你練熟以上四招,你的作文語言一定也能亮麗多姿,文采飛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