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危機將率先“將”住建築行業

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資源相對不足,是我國的基本國情。40多年來,為了控制人口數量,我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雖然扭轉了人口增長過快的趨勢。同時少子化嚴重、老齡化提速的人口結構性矛盾日益尖銳,並已危及人口可持續發展,筆者預計2020年後將出現招工難問題。

據統計,2007年建築業一線作業人員平均年齡為33.2歲,2017年為43.1歲,10年時間平均年齡增加了10歲。

人口老齡化危機將率先“將”住建築行業

作為十餘年的項目負責人,深有感觸這些年來已經很少見到年輕人在工地幹活,大多農民工的年齡都在50歲-60歲左右。明顯感覺到如今的建築業招工難是一年比一年嚴重,現在建築工的薪資並不低,日收入甚至能達到近350元。為什麼依然有年輕人不願意幹呢?建築行業建築行業基層工人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已經影響了整個建築行業的健康發展!

年輕人不願意去工地上班原因:

一、年輕人文化水平高,自由就業是年輕人首選

這一代的年輕人受教育程度高。相較於在建築工地上班,他們更傾向於也有能力勝任在寫字樓裡的工作。雖然可能拿的工資還沒有在工地上拿的多,但是這些單位環境好、有假期,還有相關的福利待遇,這些對年輕人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同時,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衍生出許多新的行業。一部分年輕人相較於上班,更傾向於更加自由的工作。自主創業開網店、做直播、送外賣、送快遞等等,這些行業分流了大部分年輕人。

人口老齡化危機將率先“將”住建築行業

二、建築工地重體力,不自由是年輕人攔路石

建築工人每天和鋼筋混凝土打交道,勞動強度大。不僅要忍受酷暑嚴寒,有時還要加班加點,平均工作時間都是9小時以上。長期高強度的工作,對體質的要求很高。工作不自由是當代年輕人所不願接受的。

三、工地上安不安全,給年輕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安全”

雖說現在的工地上安全措施已經做的相當到位,但在年輕人眼裡工地上工作相對於自由職業來說還是極大的不安全,如今的父母對孩子也是備加疼愛,在選擇範圍大的情況下,寧可不會讓孩子進入到工地工作。

人口老齡化危機將率先“將”住建築行業

建築業老齡化所帶來的安全隱患:

隨著老齡化工地的不斷蔓延,不僅影響了建築行業的健康發展,而且滋生了很多的安全隱患。建築工人年紀比較大,其自身都或多或少有些毛病,這些就是潛在的安全隱患。而且由於他們的文化水平都比較低,安全意識淡薄,有些工人甚至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在施工現場不遵守安全準則,給管理造成了難題。

人口老齡化危機將率先“將”住建築行業

二、建築行業如何發展

當目前從業的建築工人陸續離開工地的時候,建築業該怎麼辦?建築業這個佔據了國家經濟總產值30%的行業不知還能走多遠。

年輕人不願意從事建築行業的工作,建築工人已經青黃不接,基本上25歲-40歲的建築工人已經斷檔,建築行業的未來該何去何從?

建築工人來源地越來越遠

“我去年的收入是6萬多元,帶回家5萬元。”48歲的張順華來自安徽阜陽,在中建八局有限公司的一個項目工程上做小工,他的薪資水平幾乎與普通快遞員和外賣送餐員持平,而這個沒有技術要求、工作強度也不大的工種收入已經是上海建築工人收入的最低檔。像水電工、鋼筋工等技術工種的日薪已經達到230元至250元,沒有技術含量的泥工等普工也要200元左右一天。而技術含量更高的木工,日薪可達400至500元,如果超出每天10小時工作時間,每超出3個小時則按照半天的工數計算。這樣看來,上海建築工人年收入的中等水平,甚至超過一些在上海工作的小白領。

人口老齡化危機將率先“將”住建築行業

不過雖然工資高,從事這個行業的年輕工人卻越來越少。上海建工集團重大工程黨建工作指導員丁和建告訴記者,以上海浦東機場衛星廳工程項目為例,4500人左右的農民工工人中,35歲以下的不足30%,以技術工人為主;50歲以上的約佔25%,其中花匠工、雜工等無技術含量的工種全部為50歲以上。建築業勞務工賺的是辛苦錢,工作時間長,如果遇上趕工期,則“全月無休”,這可能是讓年輕人敬而遠之的原因之一。

此外,生活成本的高漲也把建築工人擋在城市之外,因此“有人回家過完年就不回來了”的現象相當多,近年來沿海城市的建築業工人來源已經發生了變化,從10年以前江蘇、浙江為主,到安徽再到現在以貴州、江西、湖南、河南、四川等省份為主。

根據建設行業的規律,如果施工項目工人的流失率超過30%,就會影響項目建設的進程,如何留住這些農民工,保證工程的建設,成為了建築企業一直在探討的問題。

細思極恐的人口危機與建築行業的未來:

目前我國少兒人口大幅下降,0~14歲人口所佔的比重,1982年為33.6%,到2014年只有16.5%,大大低於世界27%的平均水平,處於嚴重少子化水平;少兒人口總量也大幅下降,1982年為3.4億人,2014年只有2.2億人。

人口老齡化危機將率先“將”住建築行業

2021年之後,隨著1982年後的0~14歲人口大幅減少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三次人口高峰出生勞動力的陸續退出,勞動力供給將急劇下降,我國將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20~59歲勞動年齡人口,2021年後,20~34歲的青年勞動力將呈懸崖式下降,2022年至2025年4年間,每年將淨減1100萬人以上,到2030年將比2010年減少1.04億人、降幅達32%,總量只有2.21億人。特別是2030年之後,由於後備勞動力急劇大幅減少,將遇到嚴重的勞動力危機。

屆時招工難將成為社會的一個嚴重問題,行業將面臨著無工可招的窘境,將促使工資大幅上升、產業競爭力急劇下降,從而制約經濟增長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

人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目前,我國雖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但由於嚴重少子化和快速老齡化相疊加,人口結構已嚴重扭曲,曾經引以為傲的人口優勢正逐漸喪失,未來我國人口將大而不強,難以支撐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

人口老齡化危機將率先“將”住建築行業

隨著時間流逝,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人口進入了新常態,由於人口紅利衰減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由於人口的劇變造成勞動力供求發生逆轉,低成本勞動力優勢基本喪失,傳統依靠勞動力擴張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走到盡頭,難以為繼。但這只是人口危機爆發前的冰山一角,真正的考驗還在2020年之後。

建築行業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勞動密集型加工模式,將會徹底失去下一個時代。

人口老齡化危機將率先“將”住建築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