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安全局長和總辦主任打架為虛構 有關烏媒體亂象的一點思考

針對早些時候有媒體傳出的“因為人事安排問題,烏克蘭安全局長巴卡諾夫與總統辦公廳主任博格丹發生鬥毆,巴卡諾夫甚至打掉博格丹牙齒“的傳聞。11月3日烏克蘭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季莫申科表示,這一事件從頭到尾都是虛構的。

季莫申科說,這一事件不需要進行特殊說明,因為從他到尾都是虛構的,沒有一個可信的消息源。

事件的當事人之一博格丹也通過社交網站否認這一消息並曬出自己上排牙齒。他說,巴卡諾夫沒有打自己。下一次要喝他的血(指露出牙齒)。

烏安全局長和總辦主任打架為虛構 有關烏媒體亂象的一點思考

博格丹在社交網站上曬出的照片。

這本身一件小事,不值一提。消息來源是一名叫雷欽斯基的烏克蘭記者在自己的社交網站上發佈的一條消息。這條消息很快被幾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媒體轉載,此後也有少量中國自媒體進行了編譯,但卻吸引了大量關注。

在這想談一下烏克蘭媒體的責任問題。本人在2014年至2015年烏克蘭克里米亞危機以及東部戰爭時期在當地報道新聞,親眼看到媒體不負責任煽動民意,致使烏克蘭淪為了今天這個樣子。

烏安全局長和總辦主任打架為虛構 有關烏媒體亂象的一點思考

2014年烏克蘭民眾由於不滿當局退出與歐盟的聯繫國協定走上了街頭,這種不滿與對前總統亞努科維奇腐敗不滿疊加,迅速導致了烏克蘭政局變天。在這一過程中,相對自由的烏克蘭媒體,尤其是一些自媒體站在大眾一邊,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在此之後,烏克蘭的一些媒體不顧烏克蘭東部和克里米亞地區生活有大量俄羅斯人的事實,片面迎合民眾的反俄情緒,為烏克蘭民族主義火上澆油,使得烏克蘭境內烏克蘭族與俄羅斯族情緒對立,從而導致其他外部勢力有機可乘,國家情況一發不可收拾。

烏安全局長和總辦主任打架為虛構 有關烏媒體亂象的一點思考

媒體的攝像頭有時和槍一樣厲害。

烏克蘭局勢到今天這一地步,原因是非常複雜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媒體的不客觀報道要負很大責任。本人當時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很少看到能為俄羅斯族裔發聲的媒體,絕大多數媒體都在反思向俄羅斯靠攏所造成的損失以及俄羅斯帶給烏克蘭的災難。絕口不提俄羅斯與烏克蘭幾百年來的歷史和文化聯繫。

而此後本人前往頓涅茨克(頓巴斯地區),當地自媒體則集體反對政府出臺的一系列反俄政策,指責對俄裔的不公。很少有媒體能兼顧為兩族發聲。在這樣情況下,烏東部地區獨立就有了強大民意基礎。

烏安全局長和總辦主任打架為虛構 有關烏媒體亂象的一點思考

烏克蘭東部民眾舉行集會

言論自由自然不是壞事,也不能要求媒體報道的消息都是百分百正確(否則媒體沒法工作),但媒體不管大小,應該秉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如果喪失立場,迎合民眾,則將對國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同時民眾也應對媒體消息養成一點鑑別的能力。一些來自小媒體,又沒有消息源的消息,則應持懷疑態度,等待更權威消息源確認。(完)

近觀俄羅斯,帶你瞭解我們的北方鄰居,關注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