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拉丁汉语是未来的语言文字,你们认同吗?

广西经济文化速递


汉语汉字和欧美语言文字有所不同!不能直接汉语拼音化,因为汉语同音不同意的太多,同音不同意的词太多,欧美文字是以词性来分类的,汉字是以中国五行性质分类的,所以,不能简单地汉字拼音化,但暂时还没有可行的好方案!有待有能力的人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没有解决汉字拼音化以前,中国实行中文英文双语教育是最合适的!


洪浪汤姆


中国早前汉字拉丁化是汉字拼音化的一种具体形式。汉字拉丁化是设想以拉丁字母代替汉字,最终废除汉字。将汉字改造为字母文字,希望以此在短期内大幅增加中国广大人民的识字率,同西方国家接轨。

早前学者(知识分子)设计的“拉丁汉字”与现今学者创造出的多功能“通音汉字”不一样;未来的先进语言文字是“通音汉字”。

中文“通音汉字”是立体的、形象化的、表音表意化的、输入法简单化的、字词句联想记忆的、识读写事半功倍的、助力国家科学技术领域、不易忘字;字理字义稳定、前可追踪溯源、后能与世界接轨、同步实用的语言通用文字。











先生刘兴华


胡说八道!

汉字是象形文字,虽历篆、楷、繁、简等历史变迁,但基本形制一脉相承!汉字拉丁化字母化以后就不是汉字了!告诉你几件事吧:

1、称“汉字不灭,华夏必亡”的几位老先生用中文时终其一生也只会写汉字,后来他们都不吱声了,他们翘辫子之后墓碑上留的还TMD是汉字(讽刺吧?)!

2、新中国建国后亦曾有人倡导所谓“拼音化是汉字改革的方向”,短暂讨论后被学界和政府叫停,因为那样只会割裂5000年的文化传承,造成高丽式的文化断层!

3、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兴起,有人又以汉字不便人机对话(输入)为由重拾汉字拼音化的旧论,不久王大教授研发出五笔输入法,此论立刻被打脸!

4、汉字有音、形、义三维,它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复合思维方式和思维介质,是人类文字中独有的可玩成艺术的文字,一众洋猴的各种拼音文字都无法望其项背!


ithaca189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请大家思考:为什么学龄前儿童要学汉语拼音呢?

事实上,汉语拼音正是汉字拉丁化的一个阶段,只是说我们到这个步骤已经解决了文盲问题,才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汉字

所谓的汉字拉丁化,其实指将汉语改用拉丁字母书写。

支持这种发展的人,认为汉字的拉丁化有助于在短时间内提高中国人民的识字率,且有助于中西方之间的交流。

包括19世纪由英国人威妥玛提出的威氏拼音(Wade–Giles system),再到我国后来的汉语拼音,都与此有关。

在1950年代时,毛主席就曾经提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最终在1958年公布了拉丁化汉语拼音方案,使用26个拉丁字母,用符号表示声调。

汉字拉丁化的原因与汉字不易学习、传播的背景有关。

自古以来,中国的识字率都很低,老百姓大多不识字,主要原因就是汉字过于复杂,所以老百姓没有学习的本钱。

等到1949年,中国的文盲人口占据总人口的80%,也就是说整体上大家都不认识字。也难怪当时又是推行汉字拉丁化,又是呼吁简体字。

甚至于鲁迅先生,还激进地说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都与汉字不易学习有关。

拉丁汉语是否为未来的汉字,这点我无法确定。但是,汉字拉丁化确实帮助我们提到了识字率,这点没有疑问。


HuiNanHistory


说这些话的人!比汉奸国贼更十恶不赦,汉奸国贼只能短时期伤害一些人的命,不能长期影响一个民族的整体发展思想和走向!这些想改变汉字的人,则是想诛整个民族国家的心,想从“基因”根子上消除华夏文化,达到文化殖民消灭瓦解一个民族,想彻彻底底挖断消灭绵延几千年不绝的华夏文明的根基,让华夏族人变成行尸走肉,让华夏族人变成活死人啊!

一些懦弱的酸儒从来不知道,国家强大的根本是枪杆子够硬才行,不知道拳头👊上的失败必须从拳头上找回来的道理,整天东拉西扯一些扯淡的不痛不痒的原因,来祸国殃民拐带民意。

它们从来不知道一个民族创造出来的文字,是很适应那个民族的智慧思维方式,文字不只是一个符号,特别是汉字,沉淀在文字上的还有很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祖先智慧思想和情商感觉!废除一个民族长期使用的母语文字,会让一个民族智商被整体阉割跳水,伤害是长期持续的,看看日本韩国越南对待汉字的态度,对比他们的国民整体智慧就知道了,反映在国家整天实力上的利害就更明显!那些西方以前的殖民地国家,把自己的母语都改变成外语了,也没有发达富强就是例子!

国家发达富强的根本是内因,外因只是辅助补充而已,一个国家只要能一直保持正能量满满领袖英明和武器装备一直世界一流,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永远发达富强!这两方面做不好,其余的手段都是无源之水,隔靴挠痒本末倒置的行为!


什么样皇帝什么样的国


愚蠢的想法,汉字的博大精深是拉丁文可比的吗?汉字是“三维”空间的创造,其它文字都是“一维”空间的平面创造。真是毁我中华文化的sB想法。


华林秀水


不认同。汉字不适合拼音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由于汉字是单音节字,导致同音不同义的字很多,如仅是发 l i 这个音的汉字就多达一百多个,几乎找不出没有同音字的汉字。因此,如果汉字强行拼音化,必然会因同音字而发生理解歧意,即使标注四声仍然无济于事,因为同音同声调的字仍然很多,如:于、漁、予、与、余等。二、汉字若实行拼音化,不仅不会使汉语变得容易学,反而大大增加了汉语的学习难度。因为汉字不同于西方文字的字母,字母本身并无含意,只有组成成单词才能表意。而单个汉字就能表意,掌握了汉字,望文生意地去理解汉语词汇就水到渠成,变得极为容易了,不象西方拼音文字那样单词要一个个地去记忆。若汉字拼音化,汉语单词也得逐个去认识、记忆,难度可想而知。三千个汉字能组成近10万个汉语词汇,因此掌握三千个汉字所具有的阅读能力远超三万个英语单词所达到的阅读能力。三、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包括史书和文学作品)都是用汉字写的,如果实行汉字拼音化,后人将无法读懂这些古籍,中国人将失去文化传承,这是既可怕又可悲的。


用户5509181792


这取决于在未来,汉字是否还能为汉语服务。

这其实很好理解,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语言和文字是互相独立的两个概念。

人类的语言,自诞生起,就一直在演变,千百年来一直在不停地变化,你能直接感受的,就是比如英语。

你从现在许多英语单词的书面文字拼写就能看出,很多词已经“文音”脱离,比如“make”一词,e是不发音的,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这古英语发音拼写出来的结果,现代英语语音已经发生了变化。

汉语亦是如此。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都在不停地变化,就算今天我们有普通话的存在,也阻止不了汉语进一步的演化,因为就是普通话,也存在许多不稳定的成分,比如韵母ian的韵腹a,存在高化倾向,未来可能逐渐合并入in;辅音平翘对立,存在合并倾向;声母是l的字,在一些特定的词组当中,不排除在未来会颤起来转变为闪音或者大舌颤音r的可能性,比如“过来”一词,在语流中有些人会吞音变成“gulai”甚至“glai”,那如若是这种发音习惯逐渐稳定,l变成颤音r,使“过来guolai变成grai”也不是没有可能;一些词缀或者介词比如“的得地”,存在元音脱落倾向,今天西北有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比如把“这是zhe shi”读成“zhesh”,“什么shen me”读成“shme”。这种元音脱落过后,剩下的辅音并入其他音节构成复辅音音节的现象如果在未来的汉语中普遍发生,有可能彻底使汉语传统的语音结构崩溃,进而带来的是语法系统的变化。

这样,如果汉字无法改进来记录新式汉语,消亡也就成了必然。


吾王54963924


拉丁语、拉丁字母,拉丁文,原是古罗马的语言和文字名称。15世纪前的将近1000年时间里,地中海周边各地(官方)的书写形式通用拉丁文。随后,各地(国)逐渐停用,纷纷使用本族的书写形式,但都吸收了拉丁文的大量成分,这样,后来的人们就把地中海周边的各种语言统称拉丁语系,语族,将它们的书写形式也统称拉丁系统。事实上,15世纪前后,真正的拉丁语已经渐渐消失,到20世纪中,拉丁文也渐渐无人使用。

再科普一下书写形式:

书写形式,也称文字。过去的历史,相关常识已经有非常多的介绍,诸如书写简便,容易辨识,满足阅读习惯,外观具有美感等等,熟悉语言和文字常识的人对这些都不陌生,用不着多介绍。

众所周知,书写形式是用于表达、展示、记录语言的系统,语言则是表达人们的认识的系统。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增加的,特别是最近200多年,人们的认识不仅比过去几十几百万的认识总数还多,而且增加速度一天比一天加快,用物理上的加速度来形容比较贴切。比如汉字,2500年前才4000多个,公元100年前后达到9000多个,翻了一倍。进入21世纪,9万多个了。书写形式要满足人们认识的需要,就得不断新创文字,否则满足不了表达和记录。

汉字这种书写形式,起源于最早的象形表意符号形式。公元前1050年,人们发现古埃及、古苏美尔的象形表意文字太复杂,书写不够简便、辨识也不容易,就改用了字母书写形式,这大约就是题主所称的拉丁形式,但拉丁形式终究没有得到继续使用,证明它并非理想的书写形式。

未来的汉字,本条号发布的《汉语梦想:全民通用口语文》的认识是这样的:

汉语汉字界至今还坚持表音与表意应当分开,其实是对语言和文字的严重无知。这个问题,公元前1050年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汉语汉字世界一直不予接受。

脱离语音的书写形式并不利于认识、思考、传播使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最愚蠢的形式。很简单的道理,念稿子不让人听懂,念稿子做什么?

通用口语文坚持语言、书写形式必须是同一个系统,同一个发音指称同一个意思,否则语言就失去了使用的意义。

那么,文字,随着信息传播的发达和人们认识的高速增加,书写形式满足不了表达和记录的需要的问题将越来越严重,到一定时候,人们的认识和表达达到一定程度,汉字这种表意符号就无法使用了。

怎样的书写形式能够满足记录和表达的需要?书写必须与人的发音一致,也就是像拉丁文那样的表音、表意一体。无论人们的认识增加多少,使用不同的发音表达不同的意义几乎是无限的。

以上,大约就是题主的所谓拉丁汉语的意思吧。

尽管汉语最终必然会选择音义一体的书写形式,但拉丁语、拉丁文的消失已经证明了它很不理想,汉语回过头去捡这种被抛弃了将近1000的东西就令人费解,说难听一点,捡垃圾也该捡可以回收的。汉语之外,世界上现在使用的83种套文字大都成功进行过音义一体的改造,可见这种改造并无什么难度。当人们认识清楚了语言文字的真实面目,这种改造也就顺理成章了。


通用口语文


拉丁文一个词表达的意思太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 新词的发明 那么相对应的拉丁文就需要发明的越多 可以想象最后需要多少?而汉字就不一样 随意两个字相组合就是不同的意思 而现在我们国家所用的汉字随便组合就可以把拉丁文的所有词语如何的意思表达出来 但是很多汉字能表达的词语和成语拉丁文能表达出来吗?就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我们的汉字比别的字要高级好几倍出来 落后的能取代先进的吗?也只有那些真正的卖国贼才会提出把汉字拉丁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