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義: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正快速向後工業化時代推進,直面挑戰,抓緊機遇

11月3日,第三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品牌論壇在濟南舉行。下午,以“科技創新 動能轉換 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分論壇在山東大廈齊魯會議廳進行,其間,多位企業集團相關負責人發表講話,並進行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推介活動。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孫殿義在致辭中表示,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正在快速向後工業化時代快速推進,同時也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新時代,山東要抓住新時代新的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孙殿义: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快速向后工业化时代推进,直面挑战,抓紧机遇

孫殿義表示,“四不像”機構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今年7月30號正式掛牌。要研究幹什麼、怎麼幹,所以先對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做了一些認真的分析。

孙殿义: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快速向后工业化时代推进,直面挑战,抓紧机遇

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工業化後期的高級發展階段,這是一個標準的經濟模型。依據庫茲涅茨法則,得出一個結論,稍微有些差異,但整體認為山東產業正在向後工業化進展。第三個判斷,按照三次就業結構分析,山東正處於工業化成熟期。從城市化的標準來看,當然城市化的指標可能不太準確,消費指數上來看,山東人民已經進入到了富裕的生活水平階段。

所以總體來看,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正在快速向後工業化時代快速推進。後工業化時代是什麼特點?就是創新將成為拉動和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健康發展的根本動力。但是我們在這個階段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一個挑戰來自於長週期的科技創新資源和山東的經濟地位嚴重不相適應。最近幾年大量推進科技創新工作,使我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國家在“一五”期間部署的156個重大項目,沒有一個落在山東。包括後來部署的3000個重點項目,在計劃經濟時代,大量的科技資源沒有向山東進行傾斜。反倒可以看到,在成都、西安,大量的航空航天產業,中國科學院在西安和成都都有分院。

在傳統動能推動發展的階段這看不出來。到了新時代,要實現動能轉換,最近一些年,西安和成都的後勁非常足,為什麼?因為傳統動能正在向新動能轉變。而這個階段,恰恰是山東長週期在科技資源上佈局的不足。

中週期看,在2008年金融危機,我們喪失了一次機遇,山東在2008年的時候,GDP跟江蘇和廣東差距不大,但是十年過去,我們的經濟有了很大的差距。“看一看我們的科技投入,當然跟我們的科技資源有關係,我們的科技投入在2007、2008年的時候,我們山東跟廣東、江蘇也沒有差距,但是到了今天,當然最近兩年我們加大了科技投入,可以看出來喇叭口。這就是溫水煮青蛙,一年兩年看不出來,十年一個長週期的疊加,還有一個滯後的疊加效應,這兩效應疊加在一起,使我們這十年喪失了一些機遇。我覺得我們山東人要敢於面對這個問題。”

第三,現實短週期來看,山東確確實實工業的重化過重,市場活力不足,同時創新活力也不足。因為這些重化工業很難打開產業鏈,只能在工藝創新上推進,在產品端、在源頭,無法實現創新,這給創新提供了非常大的阻礙。

新時代,山東要抓住新時代新的發展的戰略機遇期,要構建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現代創新體系和制度體系,從傳統線性的科學方略,向巴斯德模式遷移,這也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氣,按照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推動產業技術創新的重要思路。

孫殿義說,我們要重塑政府跟技術創新和產業的關係。時間關係,我也不展開說。同時,我們要推進實現產業技術跟產業創新的全過程耦合。

在這個背景下,省委省政府把握時代特徵,面向未來,做出了一個戰略決策,就是建設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落地濟南。我們總的佈局,第一個,無中生有,打開產業鏈,一個產業鏈一個產業鏈的打開,十年以後我們來引領產業發展。打開這個鏈可以看到,在關鍵器組件、信息智能、共性技術產品、數據應用上要加大布局。對山東現在的五大戰略新興產業打開進行分析,缺哪些技術就補哪些技術。對傳統優勢的大產業,大家電、大機械、大化工這樣的產業,要通過建設智能製造研究院,包括未來的中國科學院的計算研究所,從產品設計端開始來推進我們的質量,到工藝裝備,來推進全鏈條的創新。要建設一個綠色製造的研究平臺,也是對產品端開始就實施綠色設計,到工業的綠色設計,來推進未來的產業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