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糖尿病患者出現以下情況時,不宜運動

我們都知道運動有利於糖尿病患者改善血糖、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促進脂肪消耗、改善心肺功能、增強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心理健康。有研究顯示:堅持規律運動12~14年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率顯著降低。但是,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運動方法,很容易陷入一些誤區,從而造成嚴重的後果。

一、運動傷不可不防

對於長期從事高強度體育鍛煉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更加要注意運動傷帶來的危害。有些糖尿病患者年輕的時候是長跑或短跑運動員或是愛好者,長期高強度的訓練難免會留下運動傷,這可能會導致膝關節損傷和關節退行性改變、足部壓力偏移以及行走步態變化等問題。這類糖友若是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將大大增加患上糖尿病足的概率,屬於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

此外,運動傷還會使得足部骨組織異常,造成足底壓力增高,長時間行走摩擦後容易形成雞眼、老繭,也是發生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如果患者不知道自身患有糖尿病,沒有及時去醫院檢查,在持續高血糖的狀態下,傷口長期不癒合,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運動傷,演變為糖尿病足。

當糖尿病患者出現以下情況時,不宜運動

一些患者急於降糖,錯誤地認為劇烈運動可以多消耗能量,達到控制血糖和減肥的目的,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如果運動過度,非但起不了治療作用,還會造成軟組織和關節損傷、視網膜出血等,如果引起急性併發症還可能有生命危險。

二、合理運動,謹防病足

糖尿病患者運動要講究“四不”原則,防止運動對自身造成的傷害,從而加重病情。

(一)不運動

當糖尿病患者出現以下情況時,不宜運動。

1. 高血糖,血糖>14~16毫摩爾/升或血糖波動較大。

2. 明顯的低血糖症狀,如激動不安、飢餓、出汗、心動過速、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震顫、一過性黑蒙、意識障礙,甚至昏迷。

3. 合併各種急性感染,尤其是足部傷口感染嚴重時。

4. 合併糖尿病急性併發症。

5. 嚴重糖尿病腎病。

6. 嚴重糖尿病足,如出現潰瘍、壞疽等。

7. 嚴重眼底病變,如視網膜出血。

8. 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且活動後加重。

9. 新近發生的血栓。

10. 高血壓未被控制。

(二)不劇烈

糖友患病超過10年和(或)患有其他不適合劇烈運動的疾病如哮喘、貧血等,需與醫生商量,經醫生檢查後才可進行運動。可以選擇步行、慢跑、

打太極拳、游泳等有氧運動,不要選擇長跑、踢球等高強度的無氧運動。一般感覺周身發熱、微微出汗為宜,不要一味追求大的運動量,以免發生意外。

當糖尿病患者出現以下情況時,不宜運動

(三)不著急

糖尿病患者運動十分有講究,要注意從靜止到運動,身體需要逐步適應,根據個人體質、年齡情況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和適當的運動量。有些老人愛飯後散步,但切忌操之過急,應在餐後30分鐘至1小時再出門散步。用心率來衡量運動量是比較簡單的方法,比較適宜的運動時心率為“170減去年齡”,例如60歲的患者,運動心率控制在每分鐘110次,運動頻率為每週3~5次,每次30~60分鐘。

(四)不空腹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宜空腹鍛鍊。空腹鍛鍊極易誘發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如果糖尿病患者當天運動量比平時大,一定要注意監測血糖和準備些含糖的食物,可隨身攜帶糖果和餅乾,以防發生低血糖。獨自出門鍛鍊要隨身攜帶急救卡,以便應急情況下尋求幫助。

最後,運動要選擇合腳的運動鞋和棉襪,運動前、中、後注意飲水,運動後仔細檢查雙腳,發現紅腫、青紫、水泡、血泡、感染等應及時處理,以免引發糖尿病足等併發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