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多年的綜藝娛樂節目的造“星”運動,沒有出現大師級的人?

曉飛看世界


首先不得不說早年的節目如快樂男聲,快樂女聲,我型我秀,以及臺灣的超級星光大道捧紅了如張傑,李宇春,薛之謙,林宥嘉,楊宗緯等實力唱將。


而隨著2013年廣電總局的限娛令以及互聯網崛起,各大電視的選秀節目都轉站到互聯網。而如今娛樂圈中當紅小生更是以韓國娛樂圈培養出來的小生為主。並且互聯網培養的小生還沒有直播平臺捧出的人多。所以就更別提“大師”級的人。


而如今的互聯網造星更是以流量為主,只要這個小生有話題,那麼就一直炒作,然後越來越黑,然而卻越來越紅。總之總結以下幾點:


一、參賽選手的硬實力不足

一個參賽選手自身的實力分為硬實力和軟實力,而觀眾對於選手的考察主要在於選手要有過硬的藝術基本功,其次才是獨特的氣質和出眾的外貌。可現在的流量小生根本沒有最重要的藝術基本功,光靠一些炒作,所以這部分人很難成為所謂的"大師".


二、網絡公關

互聯網視頻平臺表面火熱,各項數據和公關稿飛起。恐怕和早起的選修節目之間還有不小的差距。

網絡節目的主要特點是隨時點播,隨時觀看。但卻降低了選秀節目的影響力和參與性,特別是需要實時投票的選秀節目。

選秀節目的造星大多要依靠粉絲的號召力,如果不能在一定的時間內積累一定數量的粉絲,個人和節目的影響力都會受到影響。像是05年超級女聲把觀眾聚集於每週五晚的八點,觀眾在這一時間段內進行密集的投票和參與,儀式感較強,選手容易在短期培養自己固定的粉絲群體,節目的影響力和話題度也有一定的保證。

總之、現在的互聯網很難在出現大師級的任務了。


阮小元


好聲音屬於音樂範疇,要想出大師,幾乎不可能。甚至,“中國好聲音”這檔節目,不能在標題前面加中國兩個字,因為這檔節目代表不了中國。

再者,這是一檔綜藝娛樂節目,不是國家級的音樂競賽,所以專業規模和競賽方式,都不達標。

綜藝娛樂,重在吸睛,只為娛樂!

要想在綜藝娛樂節目中,出大師,成就大師級人物,可以建議如下:

1.給綜藝娛樂節目定調。雖然是娛樂節目,但可以嚴肅對待和按照嚴格的執行程序來進行。

2.在專業上做文章。節目要求國家級專業音樂大師做評委,通過專業的要求過濾,出來的音樂人有可能成為大師。

3.做專業的海選。對所有參賽選手,必須按照要求參加各種科目考核,達標後再按照節目層層選拔,出來的就有可能成為大師。

4.在全國觀眾的監督下進行。禁止此類節目暗箱操作,不是某個人說了算,全程公示,並且徵求全國專業人士意見,最後再進行決賽並選出優秀音樂人。

最後想說,大師不是選出來的,而是日積月累的音樂經驗和靈感以及專業的造詣,經過無數歲月打磨,在人們的心中沉澱出來的。





不眠的魚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喜歡讀一些大師的文章,獲益良多。

但也發現,許多大師都已經成為過去式,當代的大師卻越來越少。

大師儼然成為當今時代可望不可及的稀有品。

也有人不以為然:“如今大師滿天飛?還缺嗎?養生大師、工藝大師、書法大師、美術大師、理財大師……”幾乎到了氾濫的程度。

靜心細品,大師需經時間沉澱和歷史檢驗,絕不是某些人為了私利將其變成一種概念去炒作。

什麼是大師?

《辭海》釋義:有巨大成就而為人所敬仰的學者或藝術家謂之大師。大,顯其宏博,世人難及;師,顯其傑出,足可為世人師。

對於當代大師越來越少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小編看來,主要原因有3個:

1.

現代社會分工更加精細化, 更加註重術業有專攻,所以專才頻出,大師少見。

不像以前那樣,人們都喜歡知識淵博者,喜歡通才,無所不能,從而成為大師。

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面積的苦痛氛圍消失,使得人們不像以前那樣經常性的進行深刻思考。因為只有在痛苦動盪的年代,才會促使人們進行深入思考,尋求出路,這是自然規律。

這也就是為什麼,發達國家,也極少出現大師。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師都是時代的產物,是大動盪大變革時代的衍生品。

3.

功利心理:造成現在很多人學習的目標是炫耀,而不是求知。比如很多語言學家會號稱自己“會”百種語言,實際上是說藉助字典可以閱讀;比如方舟子什麼都懂;再比如人們期待“全才”。事實上這樣的“全才”,只是在很多方面比大眾多知道一些,以這些“才”完全沒有辦法在已經非常深入的各領域做出任何貢獻。

不過也有人認為:民國時期文盲多,所以矮個堆裡出高個特別明顯。

現在不同了,某些知識份子只要一發表言論,分分鐘會被四面八方的網友群毆,千萬別小看網友們的水平。

有沒有大師,都是時代決定的,猶如時勢造英雄。

即使沒有大師,社會仍然在快速進步中


愛吐口水的豬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相信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看娛樂節目很多時候像吃飯喝水一樣必不可少了,成為了很多人的精神食糧。

對於娛樂節目的造星功能,相信大家也都是很釋然的,一個並不是很火很出名的人,上了某些大火的娛樂節目,馬上就大火起來。相信很多娛樂節目大家耳熟能詳,像前幾年的《爸爸去哪兒》火了好幾批人,具體是誰小夥伴們都知道,這些人大火之後,廣告 電影 綜藝節目源源不斷的接,有一陣子都形成視覺疲勞了。還有《跑男》基本上誰上誰火,沒看跑男之前很少有人知道楊穎angelababy是誰,現在很少有人不知道了。

對於這些娛樂節目他們的目的就是收視率,順便造就幾個人氣明星,對於造就幾個大師,原諒我不純潔的笑了,娛樂節目不是學校.技校.特訓班.大師不是那麼容易造就的。現在人們口中的大師都是某個專業領域的頂級專家教授,這些人還是比較稀少的,很多的只是專業人士。

所以說綜藝娛樂節目造就大師級人物純粹是瞎扯,就像你吧一頭豬送進大學,你還指望豬能拿到畢業證一樣,平臺不一樣,專業就不對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