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嘗試“日本90年代畫風”的失敗案例:《我為歌狂》

時隔20年,一代人心中的經典青春音樂動畫《我為歌狂》

真人影視版將有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有限公司、天津美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共同開發,據說他們將在五年內完成對《我為歌狂》的新一輪IP開發,到時候會將這一經典打造成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新生代青年文化品牌。

國漫嘗試“日本90年代畫風”的失敗案例:《我為歌狂》

要不是官宣真人版的消息傳來,我還以為《我為歌狂》這部國漫要靜靜的躺在80/90後的記憶深處呢。畢竟這部作品是在2001年和大家見面的,要說萬人空巷可能就誇張了,但它當年還是創下很多奇蹟的。

不足之處

提起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就不得不提它的很多代表作了《大鬧天宮》、《葫蘆兄弟》、《黑貓警長》、《舒克和貝塔》……隨便拿出一部都是我們的童年回憶啊,這樣為中國動畫做出貢獻的平臺在當時日本動畫流行的時候,推出了《我為歌狂》。

國漫嘗試“日本90年代畫風”的失敗案例:《我為歌狂》

當時國內電視臺引進的動畫片基本都是國外的,影響力很大的就是《柯南》、《灌籃高手》、《魔卡少女櫻》、《美少女戰士》等,這些動畫作品也顛覆了“動畫片只適合小孩子”看的觀點,尤其是《灌籃高手》,讓當時很多青少年嚮往,而《我為歌狂》也在許多方面學習和借鑑了《灌籃高手》。

國漫嘗試“日本90年代畫風”的失敗案例:《我為歌狂》

從人設、形象到劇情,都對日本動畫進行了借鑑,現在再看這部動畫就像是看PPT一樣,存在很大的漏洞,有些畫面動不動就定格,人物的動作和表情也顯得很僵硬,還有大量毫無意義的空境,所以這部動畫確實比不上上海美術電影廠其他的作品。

不過當年看的時候沒有太多感覺,但是現在關於這部動畫的爭議還是很多的,無論是作為上海美術電影廠的作品,還是從青春校園這個題材來說,都足以吸引眼球,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看起來很粗糙的作品,尤其是2D效果過於明顯,幀速和動畫的關聯性也不足,特別是分鏡看的人很尷尬,當然小孩子的我們並沒有過多的要求,所以這部動畫作為經典,可能也就讓我們看一次了,在回顧的話就沒有當年的感覺了。

國漫嘗試“日本90年代畫風”的失敗案例:《我為歌狂》

但也不是說這部作品不好,畢竟它還承載了太多人的回憶,一部影片的好壞取決於創造它的時代背景,在21世紀這部很有前瞻性和創新性的片子開創了中國動畫的先河,飽和度很高的配色、2D、3D在電視動畫上的運用、誇張的漫畫表情表達、這些手法可以說是從日本那邊借鑑過來的,但也有本土化的創新,如果說上海美術電影廠重現這部作品的第二部一定會更好。

國漫嘗試“日本90年代畫風”的失敗案例:《我為歌狂》

而上海美術電影廠也正有此意,早在2017年的時候就放出了第二季的消息,當時看到宣傳視頻的時候我還小小的興奮了一下,如今兩年過去了,這部第二季杳無音信。不過第二季動漫沒有等來,卻等來了一個真人版,只能說他們確實要把這個IP開發的淋漓盡致。當然,編劇將如何重新打造這部粉絲向的作品,對他們來說應該也是一種挑戰。

國漫嘗試“日本90年代畫風”的失敗案例:《我為歌狂》

實現本土化

不過當時《我為歌狂》確實是個大IP,它衍生出來的單曲就能讓歌手走紅,特別是一曲《我的舞臺》更是昇華了整部動畫,還有插曲《有夢好甜蜜》也唱出了很多少年少女們的心事,雖然那時候的胡彥斌還略顯稚嫩,但這種稚嫩恰恰貼合了《我為歌狂》的氣質。

國漫嘗試“日本90年代畫風”的失敗案例:《我為歌狂》

2000年,17歲的胡彥斌創作並配唱《我為歌狂》相關歌曲,最終獲得60萬張的原聲帶銷量。

看到現在大家在豆瓣上給《我為歌狂》打到8.1分,很多人表示這個是“情懷分”,因為當時中國確實很缺少這樣校園題材熱血動畫,所以必定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成了大部分人心中的經典,在情懷面前,技術上的問題都不算問題,畢竟現如今的國漫已經開始飛速發展了,中國動畫人已經取得了進步,近年來有不少好的作品產出,《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大魚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羅小黑戰記》等影片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國漫嘗試“日本90年代畫風”的失敗案例:《我為歌狂》

而這也動畫電影都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中國本土化特色,這就是神秘的東方力量。

其實當年《我為歌狂》也在本土化上下了不少的功夫,比如大家熟悉的教室環境、嚴格的教導主任,還有性格各不相同的主角們,創造這部作品的主創們一直在努力讓故事更接近中國高中生的現實生活,雖然在畫面和人物形象上有點模仿“日漫”但總歸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國漫嘗試“日本90年代畫風”的失敗案例:《我為歌狂》

我們所說的“中國動畫學派”這個稱謂特別大,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都可以置於這個稱謂中,但如果仔細看的話,他們當初為什麼這麼輝煌?他們其實走到也是唯一一條通道“做古代的”在這一點上,中國動畫人們做到了極致,到了今天為止還是特別棒,無論是人物設計還是故事情節,他們都把中國的傳統經典文藝作品演繹成中國動畫作品。

所以擺在《我為歌狂》製作人們面前的就是如何做好“現代中國動畫”?

國漫嘗試“日本90年代畫風”的失敗案例:《我為歌狂》

當時《我為歌狂》的編劇向華去參加了一個關於動畫的活動,在活動上給她最大的衝擊就是孩子們口中喊著一個個日本動畫片人物的名字,當時她覺得這是“文化侵略”,但反過來又想是我們的動畫裡沒有製造出國產的偶像,孩子們熱愛動畫又沒有好看的國產動畫,所以他們只能去看別人的。

那個時候向華在心裡就想,要是《我為歌狂》出來了,那些孩子們看了,就不再喊“櫻木花道”了,到時候肯定都在喊“天歌!葉峰!”,後來的事情還真的如編劇向華所言,孩子們都很喜歡他們做的動畫,慢慢嘴裡從“櫻木花道”的名字也變成了“天歌”。

國漫嘗試“日本90年代畫風”的失敗案例:《我為歌狂》

結語

其實國產動畫需要支持,一部成功了就會誕生下一部,誰都不會忘記自己的純真年代,誰都懷念自己激情燃燒的歲月,只是由於時代不同,大家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時隔20年,還能聽到《我為歌狂》的消息,確實恍如隔世,相信很多喜歡這部動畫作品的人,不管別人怎麼評價,他都會認為這是自己童年中最好的回憶。

國漫嘗試“日本90年代畫風”的失敗案例:《我為歌狂》

因為一晃十多年過去了,再沒有一部動畫帶給我這樣的感動和共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